07年至今逾百亿资金被包销 券商陷熊市包销窘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0 00:58 来源: 中国经营报李辉
股市低迷,券商受伤的不仅是经纪业务,连带着增发业务也陷入困局,以致包销门屡屡出现。广发证券(000776.SZ)近期就因为销售不力,被迫包销金发科技(600143.SH)公开增发的9381万股,耗资高达11.85亿元。
统计显示,2007年以来,共计37家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出现过包销现象,涉及19家券商,在上市公司的公开增发项目中,券商的包销比例为38.9%。其中,海通证券更是以40.73亿元的总包销金额位居第一。
广发证券自掏腰包11.85亿
2007年至今,36家券商完成了95家上市公司的公开增发项目。95家公司中出现包销家数共计37家,包销比例为38.9%,其中有19家券商公开增发项目陷入大额包销窘境,涉及金额逾百亿元。
耗资数亿元包销,显然并非券商愿意看到的结果。这意味着不仅要耗资巨大,而且可能要承担增发带来的风险,若股价跌幅过大,则损失惨重。
资料显示,金发科技当时共增发了2.5亿股,其中原股东优先配售3952.83万股,网上和网下共向投资者配售约1.17亿股,剩余9381.57万股按承销协议由广发证券包销,广发证券耗资11.85亿元。
尽管此番承销业务给广发证券带来近两亿元的承销和保荐费收入,但是却要耗费占去年营收20%的11.85亿元资金,广发证券可谓“痛并快乐着”。所以一旦增发股上市,广发证券就通过各种途径抛售。
公告显示,自2月27日至3月5日,公司通过竞价交易系统减持了金发科技增发时包销的股份,累计减持1251.92万股,投资收益约559.4万元。减持后,公司所持有金发科技的股份合计8140.34万股,占其总股本的4.94%,持股比例已低于5%。
不过,经过连续两日的下跌,截止到3月7日收盘,金发科技的股价报收在12.64元,和增发价12.63元已经基本持平,而广发证券还持有8000多万股。
《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广发证券投行部内部人士了解到,对于此次包销结果公司早有预计,考虑到当前市场的状况,他们也准备了相应的应急方案,相对于广发证券上百亿元的资本金,这并不算是很大的问题。
从统计数据看,广发证券的包销率并不算高。2007年至今,广发证券承担7家公司的公增项目,仅包销了金发科技1家公司,而宏源证券的包销率高达80%,海通证券的包销率44.4%。
根据Wind统计显示,2007年至今,36家券商完成了95家上市公司的公开增发项目。95家公司中出现包销家数共计37家,包销比例为38.9%,其中有19家券商公开增发项目陷入大额包销窘境,涉及金额逾百亿元。
在券商中,海通证券和宏源证券陷入包销窘境的次数最多,两家公司都承担了4家公司的大额包销,分别耗资40.73亿元和15.82亿元。其中,海通证券承担了浦东建设、卧龙电气、中天科技和威海广泰的公增包销,宏源证券承担了伟星股份、桑德环境、粤水电和天山股份的公增包销。
再进一步查阅数据可以发现,海通证券2010年以来承销的三次公开增发中,均是采用包销方式才得以顺利完成,分别是卧龙电气、中天科技和威海广泰。
“公开增发考验的是券商的综合实力,包括券商的净资本水平、项目承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销售策略等。”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这也是很多小券商无法获得足够项目的重要原因。
在一位市场人士看来,海通证券靠的是其强大的资本金实力,具有足够的包销能力,不用担心卖不出去。但这也凸显该公司在公开增发的销售策略、能力,以及机构资源等方面还有明显的不足。
比如2010年5月,卧龙电气曾公开增发5467万股,但是因为增发停牌前一个交易日股价大跌,使市价较增发价折价逾6%,以海通证券为主的承销团被迫包销5331万股,占发行总量的97.53%,几乎成为发行人向券商的变相融资。
而同样拿下不少公开增发项目的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则显得要谨慎得多。根据Wind统计,中信证券的大额包销仅有两例,而其总业务量达到八例,广发证券亦承销七例而仅包销一例。而和海通证券同城的国泰君安,揽下的公开增发有7家,但无一家是包销的。
“包销王”海通证券
极少会出现券商主动放弃帮助发行人承销的情况,那将对该券商的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失,宁可包销之后择机减持。为降低券商保荐业务风险,证监会曾经于去年6月21日发布了《保荐业务内部控制指引(公开征求意见稿)》。
包销只是券商为上市公司暂时垫资的行为,卖出是其必然的选择。然而这往往意味着市场行情惨淡,投资者认为参与增发风险较大,对于被迫包销的券商同样如此。
比如前文提到的广发证券包销金发科技,虽然此前的减持给公司带来了数百万元的收益,但是目前股价和认购价相比已经处于亏损的边缘,而广发证券手中还持有高达8000万股的金发科技,何时抛出自然是个难题。
海通证券则有券商中的“包销冠军”之称,其耗资40亿元包销的4家公司增发股票仍有不少握在手里。
日前的中天科技2011年年报显示,海通证券仍全部持有2011年7月为其包销的4115.42万股公增股份。如果海通证券今年以来仍未减持,以3月7日收盘价18.86元计算,相比较于增发价23.80元,海通证券浮亏已达20.76%,浮亏金额超过两亿元。
再看同时期被迫包销的威海广泰,根据公告,海通证券于去年7月包销了威海广泰1075.68万股公增股份,占发行总量的46.21%,以增发价20.06元/股计算,海通证券为此付出资金近2.16亿元。
很不幸,在增发之后威海广泰股价同样一蹶不振,海通证券长期被套牢。在此期间,海通证券为了把持股数减持到5%之下,曾经平价出售375万股,但是市场此后并没有给什么机会。根据公告,截止到2011年12月22日仍持有威海广泰1536.35万股包销股份(2011年9月28日,威海广泰每10股转增8股方案除权),此后威海广泰的股价继续下跌,最低曾仅有6块多钱,目前股价报收在8.85元,复权之后仍旧远低于增发价,浮亏约6000万元。
根据威海广泰的公告,承销此次增发给海通证券带来不过2600万元的收入,相比较巨额亏损,可谓得不偿失。
为降低券商保荐业务风险,证监会曾经于去年6月21日发布了《保荐业务内部控制指引(公开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了保荐机构应避免内控制度执行流于形式,科学合理地评估承销风险,慎重选择市场时机,审慎控制发行失败或包销风险等。
“对于券商而言,尽管可以选择时机,但是到了6个月发行期限之后,他们硬着头皮也得上。”一位券商投行部人士表示,极少会出现券商主动放弃帮助发行人承销的情况,那将对该券商的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失,宁可包销之后择机减持。
而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市场化发行的深入推进,券商的承销能力将面对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提高综合业务能力迫在眉睫,毕竟仅仅依靠“财大气粗”并不能解决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