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业:中国成为活力因素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0 01:03 来源: 中国经营报屈丽丽
关键问题
震后水稻产量减少、海洋养殖业遭到破坏、食品安全长期蒙上阴影、日本对本土农业多重保护。
活力因子
转战中国市场、日本放开农业市场。
无论是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今年国务院的1号文,中国农业的问题再次被提到一个重要的高度。而我国对农业的一系列补贴和支持政策,也正在给一衣带水的日本农业带来机会和活力。
“3·11”日本大地震影响了日本农业种植业和渔业,而且使得日本食品安全长期蒙上阴影。此次受灾的日本北部和东北部是日本水稻产区和虾夷扇贝、畜牧业的主要基地,虽然日本水稻自给率高达90%,但海水浸泡农田会导致土壤盐碱化,耕地适耕环境变差,而这些环境一旦被破坏很难短期恢复,所以从中长期看,水稻的产量会受影响。地震和海啸也直接影响到日本的海洋养殖业、捕捞业以及畜牧业,日本东北部是重要的海产品养殖和捕捞区,地震和海啸已经对该行业造成直接破坏。而核泄漏也将给日本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难以估摸的后遗症。 短期来看,日本目前已经出现了抢购食品的状况。不过,此次日本地震和海啸也加大了日本从中国进口食品的需求,给中国一些有出口资质的食品企业带来一定机会。
早在2012年初,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简称“经团联”)米仓弘昌会长访华时表示,今年日本的经济工作重点之一是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以及农业改革刻不容缓。
而日本农业改革更大的背景在于:日本农产品的过剩,导致日本农业企业必须向海外拓展市场,但开放是相互的,这恰恰与日本对本土农业的多重保护形成了矛盾,另一方面,长期过度保护所形成的政治强势,导致日本农业在改革与开放问题上不得不面临重重阻碍。
处在这一环境中的日本农业企业,一方面要为此做好两手准备,另一方面正冀望通过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对农业政策的倾斜来获得新的机会。
过度保护留下后遗症
来自日本的农业专家表示,“‘农林族’等政治势力日益成为一种保护既得利益和协调各方分利的机制,但是它缺乏解决日本农业根本问题、明确日本农业发展大方向的能力,这导致日本农业的根本问题久拖不决。”
“农林族”与日本的政治历史直接相关。自1955年之后,日本自民党长期执政。为争取农村选票,自民党与农协建立了紧密联系,形成了农村票仓支持自民党选举,而自民党政权反过来补贴农村的利益结合。
进入21世纪,日本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已高达约6万亿日元,超过农业总产值的一半, “农林族”这一特殊的政治集团地位越发巩固,在日本政坛的影响与“厚生族”(掌握医疗和养老保险的政治集团)、“建设族”(掌管各类重大建设项目的政治集团)共居前列。
也正因为如此,日本农业获得了大量的保护政策,举例来说,日本为大米进口制定的关税标准高达750%,这基本上断绝了外国大米进口的可能性。
除了这种公开的关税壁垒,在非关税壁垒方面,2006年日本针对进口食品推出了“肯定列表制度”,将数百种农业化学物质列入检验范围,检验标准涉及数万项。仅此一项就将大批原来进入日本市场的进口农产品排除在外。
这种保护虽然为日本农业积累了相应的国际竞争力,但与此同时,过度保护也容易导致整个行业在未来方向上的迷失,在农业改革上步调迟缓。
这种案例不仅体现在日本加入TPP的态度摇摆上,同时也表现在“日本企业拥有提高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的关键技术,但很长时间未得到完全应用上”。
来自中国农业机械化研究院的专家李力(化名)表示:“从1950年到1975年的短短25年间,日本完成了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和农业人口非农化转移的过程,无论是在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上都值得中国企业学习,但同时日本农业也正面临结构性的问题,比如过度保护、农业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成本以及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等,这些教训都值得正在寻求农业跨越式发展的中国加以借鉴。”
未来10年战略瞩目中国
“对于目前日本和北美地区两大市场来说,很难判断在未来10年间其仍然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相反,着眼于中国市场,情况则完全不同,无论从中国市场本身看,还是从中国政府的立场看,在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性热潮中,这个大市场未来10年的发展一定会使其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农机市场之一。”3年前,日本农机企业久保田副社长林守也曾这样评价中国市场。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久保田集团的全球营业额达到近千亿美元,其农业机械和小型建设机械、产业用发动机在全球市场占有率都是第一,在中国的农机市场也是连续多年第一。
然而,久保田也不得不面对日本和北美市场销售趋于饱和,竞争异常激烈的现状。
久保田高层就对外表示:“相对于日本和北美两大传统市场,新兴的亚洲市场却表现出了令人无法忽视的大发展势头。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印度、泰国等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迅猛发展强有力地带动了现代农业的提升,随着农村人口的骤减,农民收入的骤增,农业机械化开始上升为重要的耕作手段。”
据久保田的调查数据显示,日本的水稻种植面积是170万公顷,越南是730万公顷,泰国是1000万公顷,而中国是2800万公顷,仅次于印度。由于中国巨大的基数效应,通过农业机械的技术手段节约粮食已经成为中国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1998年,久保田全资子公司——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登陆中国,主营水稻生产机械制造和经销,此后不断扩大产能。2011年12月,作为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的分公司,哈尔滨久保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成立,此举表露了久保田以我国东北地区作为基点进一步开拓新市场,并向我国北方地区延伸的战略意图。
久保田做出战略判断:“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农民购买农机实施补贴,有的补贴高达购买价格的大约三分之一,这种扶持政策一方面帮助了农民,另一方面促进了农机企业的发展,大大刺激了农机市场的发育。”
在建设新厂扩大产能的同时,久保田还把中国作为零配件采购基地。从2007年1月1日开始,作为久保田采购基地的苏州办事处正式成立,目的是和印度的办事处一起增加在亚洲的部组件产品的采购能力,为久保田设在日本、美国和德国的工厂提供零部件。
的确,久保田把握住了中国农机市场的发展趋势。根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会长陈志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11月份,中国农机工业总产值为2624亿元,同比增长了34.4%,增幅比全国机械工业高8.8个百分点,且环比增幅有所上升。
“预计中国2012年农机工业总产值将超过3200亿元,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左右。主要产品中,大中马力拖拉机将突破40万台,玉米收获机将有30%左右的增长。”陈志说。
与此同时,久保田2010年在华营业额达到了29.2亿元,2011年,久保田预计2015年把在中国的营业额从目前的4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提高到1000亿日元。
互补背后的中日竞争
即使如此,久保田的战略设计也并不过分,2012年,正是中国颁布《农村专业合作社法》5周年的时候,国内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增长迅速。
陈志表示:“国内农业生产规模化程度快速提高,合作化生产的市场逐渐成熟和加速发展。伴随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农业技术集成应用的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农业生产的生力军,得到快速发展。”
种种迹象表明,2012年的中国农机市场仍然是一个丰收年。中国正在成为日本农机企业进行里程碑式跨越的又一个重要市场。
李力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在目前国内的农机市场,日本农机企业占据了高端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中国农机企业目前只能着力于中国低端市场,即使在中低端市场,价格也比日本企业偏低一些。”
久保田将其理解为中日农业领域的互补性,久保田高层表示:“中日两国之间的农机经济确实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的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巨大,农机化发展也很快,而日本则拥有农机化发展的成熟经验和技术优势,双方合作共赢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李力则表示:“中国农机企业目前科技创新有待提高,创新能力正成为农机企业下一步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久保田、约翰迪尔、美国爱科集团等世界机械巨头进驻中国,正在加剧这一市场的竞争。”中国农业市场在成为日本农机企业活力源头的同时,正迎来一个突围与反突围的竞争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两会期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及了“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以及物流成本的降低问题”。显然,当中国日益成为日本农业企业的活力之源时,日本农业也正成为中国农业的样本与“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