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豌豆荚之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0 01:03 来源: 中国经营报

  董军

  用户每天从豌豆荚下载的数据量已经达到了 45T。45T 是什么概念呢?按照中国移动的收费标准,1M 是一块钱,如果这些用户不是从豌豆荚下载而是从手机上直接下载的话,每天总共要花掉 4500 万元人民币。

  但这样的收入,离豌豆荚还是那么遥远。作为创新工场的第一个“毕业生”,在抢占了安卓的电脑入口之后,它正在面临新的挑战。

  踩点 抢占安卓入口

  “豌豆荚当初踩点踩得非常准。创新工场本身很懂得流量投资逻辑(即流量变现),所以创业一开始就直接抢占安卓的入口。”易观高级分析师孙培麟说。

  2010年,安卓市场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但手机出货量并不可观,并且安卓当时给人的感觉还是“搞不懂、很难用”。“安卓不好用,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安卓手机通过豌豆荚变得更简单、好用。” 豌豆荚创始人王俊煜给自己定下的创业方向就是安卓的“手机助手”。有点儿像一款基于安卓手机的iTunes,帮助用户快速地通过电脑管理手机数据、同步内容,实现 PC 和手机的无缝连接。

  没想到这样一个帮助用户“入门”的产品自发布之后,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但他同时也发现,用户更为迫切的需求是如何方便、快速应用。那时市场上的安卓应用商店已经有很多,豌豆荚也并不擅长内容合作和运营,于是就直接收录一些比较好的应用商店,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内容。

  “我们更在意如何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不是如何把豌豆荚做得多大多全。”王俊煜强调。为了配合内容获取,豌豆荚还搭建了智能搜索、分类榜单等各项辅助服务。

  李开复2009年创办创新工场时,将移动互联网作为重点投资领域。在谷歌的工作经历,让他对安卓的前景格外看好。创新工场在安卓领域连续投了多个企业,而且基本都是抢先半步,投资较早。“接下来我们不会再投了。”在李开复看来,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投资者已经进来,现在再投资,出位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其实跟李开复投资的思路一样,很多投资者认为,安卓投资的最好时机已经过去。此时的安卓创业者,必须要从“依靠输血”向“自己造血”的阶段过渡。在获取了用户之后,必须要考虑商业化的问题。

  重生 回归流量变现逻辑

  “豌豆荚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转型能否成功,安卓PC端的流量能否导到手机上去。” 孙培麟认为,随着无线宽带的普及,在PC上去完成安卓应用的下载、升级会越来越少,所以豌豆荚当务之急是把用户导到手机端上。

  “暂时不考虑赢利的问题。”豌豆荚CEO、前百度首席架构师周利民似乎并不着急。但豌豆荚内部员工告诉记者,现在大家的工作强度都很大。如果年底销售能够迈过一个门槛,大家就能松一口气了。这个门槛是多少,该员工并没有透露。

  李开复认为,安卓手机用户总体数量过亿是一个基点,这个目标有望在今年秋季实现。超过这个数字之后,安卓领域的创业公司可以开始考虑“钱”的问题了。作为安卓众多入口之一,周利民认为市场占有率很重要,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才可以考虑商业化的问题。无论从李开复的标准,还是周利民的标准,豌豆荚在今年下半年都要开始追求商业利益了。

  掌握了入口的豌豆荚如何变现?“应用开发商希望在一个好的平台上推广应用,就像PC上的360,我们未来会有不错的收入。”周利民跟大多数创业者一样,认为只要有一定的流量,在中国市场就有变现的多种可能,360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在豌豆荚当中汇集了二十多家安卓应用商店,它成为一个通过搜索方式寻找应用并下载的渠道。这就是跟360、百度相似的流量变现方式,将用户导向与其合作的二十多家应用商店,其本质上是搜索的商业模式——如何才能获得有限的推广位资源?豌豆荚提供的机制简单有效:竞价排名——出价和质量打分高者可得。依靠这种方式,豌豆荚收入正在逐月翻番,最大的客户是腾讯的微信。

  “豌豆荚很聪明,一开始走的就是聚合型的路线,本质是搜索的逻辑。”孙培麟认为,只要拥有了流量,变现只是时间问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