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沃尔沃技术性输血:吉利品牌或缩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4 09:4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3月9日,吉利汽车总裁、CEO安聪慧和沃尔沃汽车总裁CEO雅各布先生在上海签署技术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就沃尔沃汽车将向吉利汽车转让技术,同时,双方还宣布,正在积极推进,联合开发小排量、高性能、绿色环保系列发动机,环保型的小型车平台,及电动车、油电混合车及插入式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总成系统技术。

  这是吉利和沃尔沃去年11月成立“沃尔沃-吉利对话与合作委员会”(Volvo-Geely Dialogue and Cooperation Committee,以下简称:DCC),之后,在技术领域的首次动作。用沃尔沃反哺吉利,是李书福收购沃尔沃时的初衷之一。

  “此次沃尔沃向吉利转让技术,在满足国家对于合资建厂要求的同时,李书福也通过沃尔沃技术的引入,使吉利高端化的脚步更加顺畅一些。” JD POWER亚太区市场研究总监曾志凌认为。

  不过他同时提醒,由于吉利品牌相对低端,如何避免因吉利品牌影响沃尔沃高端形象,是李书福必须考虑的问题。

  用交易维系防火墙

  在签约现场,雅各布表达的意思很直接,“这一战略举措一定能为两家公司创造更多的附加值。我们期待着在中国开疆拓土,早日将中国打造成沃尔沃的第二本土市场。”

  李书福收购沃尔沃以后,有关吉利与沃尔沃的技术合作的话题双方一直没有停止过。目前DCC由9名成员组成,双方各派4名,主席为李书福。每年召开2次会议,双方主要在汽车制造和相关产品的采购、新产品开发及相关技术、上述产品对潜在客户的营销和销售,及对人才培养等领域交换想法,实现资讯共享。

  除了吉利受让沃尔沃的技术之外,双方还在积极推进,联合开发小排量、高性能、绿色环保系列发动机,环保型的小型车平台,及电动车、油电混合车及插入式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总成系统技术。

  根据协议,双方的技术合作,将完全以商业交易的形式进行。吉利收购沃尔沃后,两者之间是否会有防火墙?外界一直存在这样的疑问,李书福之前也有过“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的承诺。

  今年内,沃尔沃和吉利将成立一家各自控股50%的子公司,并且会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新的自主品牌。由于沃尔沃是按照国外品牌审批进入中国的,雅各布必须和吉利形成技术联合,才能在沃尔沃产品的中国本土化改造上缩短时间。

  “如果说吉利现有品牌将采用相对旧款的沃尔沃技术,则新的自主品牌将逐步过渡到新技术的层面。”有名知情人透露,吉利希望获得沃尔沃在底盘、发动机和安全系统等方面的技术。

  “第三次转型”

  签约当天,吉利集团执行总裁安聪慧,在签约仪式现场表示:“吉利将充分利用沃尔沃授权的技术打造旗下高端产品,在丰富吉利产品线的同时,提高吉利的竞争实力和优势。”

  低端起步的吉利汽车,近年来一直都在寻求高端突破。

  2007年吉利从自身的实践中就预感到,汽车这个行业靠价格便宜、打价格战,已经很难维持下去了。所以要从战略上进行彻底改变,毅然决定从 “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转向“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把技术领先、品质领先和服务领先作为吉利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战略转型的核心思想。

  根据这一战略转型要求,从2007年5月开始,吉利率先在国内汽车企业实施从“价格优势”向“技术领先”转变的战略转型,并且收到了一定效果。目前吉利旗下的帝豪品牌在同档车中的价格不是最低的,但销量却明显好于其他自主品牌,已经实现了月销9000辆的业绩。

  虽然首战告捷,不过刘金良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虽然在二三线乃至四线五线城市,吉利的保有量是比较高的,但在一线城市,仍然是吉利的弱项。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坦言,“虽然吉利一些产品我们已经追上合资品牌。但与合资品牌相比,品牌溢价能力仍然比较低。”

  此后吉利提出的是从“技术领先”转向品质领先,与技术领先最大的区别,品质领先将落实到具体的车型上,并且是整辆车综合的提升,进而提升品牌。吉利从2007年开始,每年拿出销售额的10%左右投入研发。仅研究院三期总共要投入3亿元人民币左右。同时赵福全也对研究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组织职能改革。

  吉利的努力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去年吉利高端品牌帝豪在吉利三大品牌占据超过20%的市场份额。相对于其他自主品牌,吉利的成功有目可睹。

  吉利品牌三选二

  帝豪品牌暂时走俏,并不能让李书福高枕无忧。其从品牌定位上来看,也只能与合资企业的中低端产品相提并论,一旦合资企业降低利润,帝豪根本招架不住;同时吉利另两大品牌“全球鹰”和“英伦”,由于技术老化等问题,销售一直疲软。

  多品牌战略是基于此前罗兰贝格的调查结果作出的。这份报告显示:吉利要实现200万辆的目标,至少需要三个品牌的成功至于新的三大品牌,吉利将更多拓宽其内涵和外延。

  但当时吉利的三个品牌是有高中低之分的。后来为了提升“全球鹰”和“英伦”的销量,吉利重新作出了品牌决策。

  吉利汽车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刘金良告诉记者,吉利的多品牌策略和上海通用多品牌战略不同,言下之意是,吉利的多品牌战略并没有明显的定位之分,三个品牌满足三个不同类型群体的需求,每个品牌下面都会推出B级、C级和A级。

  实际上这是吉利的无奈之举。相对于合资企业可以从外方直接引进技术,依靠自己开发摸索前行的吉利,技术来得并没有合资企业快,并不足以支撑三大品牌的运营。而记者了解到,今年开始,吉利又请了科尔尼咨询公司(A.T.Kearney)对其多品牌战略对症下药。

  科尔尼提出的初步战略是,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尽量集中精力打造一至两个成功的品牌,要做精而不是做多。

  记者从吉利内部人士处了解到,吉利很可能再次调整其多品牌战略:英伦品牌专注于出租车,而将帝豪打造为一个中档品牌,高端的任务则留给沃尔沃完成。

  李书福向丰田看齐?

  “品牌整合完成后,未来吉利的品牌结果会类似于丰田。”知情人士透露,将沃尔沃打造成丰田的雷克萨斯,其他不多的一两个品牌,则做好“丰田”品牌。

  消息人士指出:“吉利将确保新品牌车辆占据的市场领域和沃尔沃不会发生重叠。”据悉,吉利可能将设计副总裁彼得·霍布里(Peter Horbury)调至中国工作,担纲新自主品牌的设计。去年霍布里卸任沃尔沃汽车设计总监职务,转投吉利。

  在曾志凌看来,吉利打造成为中国的丰田仍有难度。“虽然吉利的多品牌战略,比较成功,但是远还没有达到丰田和雷克萨斯的地位,毕竟目前帝豪还只是中低端的产品,也就意味着,吉利和沃尔沃之间的差距太大。”曾认为,如果处理不当,吉利的品牌很可能会影响到沃尔沃的形象。就像此前长安沃尔沃,为什么在中国做得不够成功,一部分原因也是长安的低端品牌影响了沃尔沃。他建议在品牌层面一定要区分好。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在吉利与沃尔沃的技术共享中,沃尔沃也能从中获利不少,从吉利获得的技术转让费,对沃尔沃投入新的技术研发,继续保持豪华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日期>=20120314

  <版次>=1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版名>=汽车

  <作者>=何芳;周宓

  <类目>=

  <地区>=日内瓦、北京报道

  <分类号>=

  <栏目>=

  <体裁>=

  <专题分类>=

  <关键词>=

  <标题>=德系豪车三强缠斗日内瓦

  <总类复分>=

  <专用复分>=

  <关键人物>=

  <人物复分>=

  <民族>=

  <图片>=@path=21jj*\2012\20120314\wangm23389.jpg^JPEG^URL;

  <图片作者>=

  <图片说明>=

  <版面文件>=

  <标引情况>=

  <正文>=

  3月6日开幕的日内瓦车展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2012年重排座次的德系三大高端制造商——宝马、奥迪、奔驰之间的竞争更为下移,豪华紧凑型轿车异常激烈的竞争将在中国拉开帷幕。

  “新A级轿车为梅赛德斯-奔驰品牌注入了新的活力,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全新的,在汽车发展过程中,从头开始的机会并不多见,然而我们工程师和设计师使之成为现实。” 奔驰掌门人蔡澈在日内瓦为奔驰重回全球第一摇旗呐喊,并为奔驰A重新设立了高档紧凑型轿车的新基准。

  蔡澈话音刚落,宝马CEO诺雷瑟夫便展示了自信:“在二月份获得了与去年同比增长14%的业绩后,宝马期待集团销售在2012年持续增长,新车型和中国及印度市场的高增幅将抵消欧洲市场的颓势。”

  而日内瓦车展开幕5天前,在英格尔斯塔特奥迪全球年会上,奥迪董事长施泰德描绘了下五年奥迪在中国发展的路径——400家经销商网络、70万产能、4亿网络建设投入、30亿研发投入。

  肉搏A级车

  全新奔驰A级车和全新奥迪A3,是本届日内瓦车展的最大热点。新奔驰A级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奔驰掌门人蔡澈是否留任。蔡澈希望,拥有运动风格的A级轿车成为宝马1系和奥迪A3的强劲对手,并希望奔驰借此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

  被奥迪给予厚望的A3,自1996年推出以来全球累计销量超过200万辆,目前A3系列车型占据奥迪品牌销量的20%以上,下一步奥迪要让这款车进入中国和美国市场。不仅如此,插电式混合动力版奥迪A3也将在2014年推出。

  “2013年,奥迪A3将在广东佛山工厂生产。”施泰德首次公开表示。这与奔驰新A级轿车在中国国产的时间表相同。

  奥迪最新的年报显示,奥迪2011年的经营利润从2010年的33.4亿欧元猛增60个百分点,达到53.5亿欧元。销售收入增长了24个百分点,达到441亿欧元,其中国市场收益增长了37%。

  这得益于与大众集团平台共享,以及零部件采购等成本方面的大幅度降低。利润是奥迪目前与奔驰、宝马竞争的突出优势,也是支撑奥迪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奥迪税前利润60.4亿欧元,营业利润除以

  销售额所得利润率达到12.1%,奔驰为9%。在宝马尚未公布财报的前提下,德国舆论普遍认为,2011年的结果无疑是一个新高,前景与奔驰相当,但奥迪通过更高的利润率获得了击败对手的先机。

  奥迪年报显示,2011年奥迪集团的投资总额大幅增加38.4%至29.7亿欧元,同时奥迪通过了其历史上最大的投资方案,2012年到2016年实体投资130亿欧元,其中90%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其中奥迪和一汽-大众将共同投入30亿欧元用于产品开发。

  奔驰反扑

  2011年奥迪销售短板——D级车(包括Q7、A8)——销量逐渐攀升,特别是奥迪A8销量翻了两倍。奥迪高端车型销售占总体的比例在过去的三年内由25%增加到38%。这改变了奔驰S级在这一细分市场上独霸中国的局势。

  来自市场的消息显示,目前奔驰S级在中国降价幅度已经达到40万,而由此引发的奔驰各级别车型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已经铺开,宝马、沃尔沃等品牌已经选择跟进。本月底,新一代奥迪A6L将在中国上市,随后即将国产的Q3都将是奥迪2012年在中国的主要拳头产品。

  根据计划,2015年之前奥迪要在全球实现150万辆销售,而随着佛上工厂的开工,2015年奥迪在中国的产能会达到70万辆。也就是说,到2015年奥迪全球的销量将近一半来自于中国,而目前中国占奥迪全球销售比重不到25%。

  “今年我们才开始由点到面进入中国市场,之前我们并没有真正走进中国市场,只是停留在表面。”面对奥迪是否对中国市场的潜力过于乐观的疑问,奥迪分管销售的董事萧绅博表示。

  目前,奥迪在中国由点到面的扩展计划非常明确,到2013年底,奥迪在中国的经销商网络要翻一番,销售网点将由230家增加到400家。

  “随着产能的增长,我们对经销商网络的建设也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仅在2012年,奥迪在中国经销商网络建设的投资就将达到4亿欧元。”施泰德的回答更为精准。

  宝马间接联手通用

  2012年,奥迪最为关键的任务是中国的产能瓶颈并在北美市场立足。虽然2011年奥迪前所未有的凭借130万辆销售新高超过奔驰成为全球第二大高档豪华车制造商,与宝马的差距缩小为8万台。

  不过在B级车市场上,奥迪还要经受全新宝马3系的挑战,这款车很可能继续捍卫宝马全球第一的地位。即将在中国上市的全新宝马3系已经在美国市场首战告捷。来自欧洲汽车新闻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宝马品牌的美国销量达到了21204辆,相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9%。其中3系车型的销量占到了66%。

  有汽车行业权威机构甚至把宝马3系车型叫做“有史以来利润最高的车型之一”,由于巨大的销量,这款车型从1995年以来带来了2900亿美元的总收入和170亿美元的税前利润。

  与宝马此消彼长的奔驰,来自美国汽车新闻最新的统计数字,2月在美国的销量为18080辆,增长了17%;排在第三位的雷克萨斯正在恢复元气,增长21%,销量达到16678辆。

  在宝马、奔驰、雷克萨斯之后,奥迪与卡迪拉克、英菲尼迪、讴歌、林肯同属美国高档豪华车的第二梯队。在这一梯队中,奥迪目前排名并不靠前,但却是名副其实的潜力股。今年2月奥迪在美国的销量提升了10%,已经达到8531辆,相反凯迪拉克销售下降27%。

  施泰德的目标是2012年在美国实现两位数的增长,销量达到20万台。2011年奥迪在美国的战绩是11.7万台,同比增长9%。能否拿下美国市场,对于奥迪问鼎全球第一至关重要。

  施泰德计划向美国大力输出搭载柴油技术的车型,包括A8和Q5柴油版车型。目前奥迪柴油技术已经受到美国市场的欢迎,搭载柴油发动机的车型已经占到奥迪在美销售车型的一半。

  不过“稳定世界第一、挑战宝马”的口号,奥迪执行起来并不容易。2月29日标致-雪铁龙集团(简称PSA)和通用汽车换股结盟。

  “宝马与标致的合作包括共同研制四缸汽油发动机项目不会受到标致与通用合作的影响,合作协议可能被延长到2015年。”宝马掌门人雷瑟夫希望借助日内瓦车展,表明宝马的姿态。

  “作为世界最大的高级车生产商,宝马可以与其他公司在北美地区展开合作。”雷瑟夫补充说,宝马日前正与通用汽车探讨燃料电池等未来技术。一旦宝马与通用合作,其在北美的地位将更难撼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