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航空公司寂静的天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4 09:57 来源: 《中国企业家》杂志寂静的天空
曾经热闹的天空逐渐寂寥。
2005年3月5日,奥凯航空有限公司首架航班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起飞,投入航线运营。这一事件,被业界认为标志着中国民营航空正式开始腾飞。彼时,除奥凯航空外,鹰联、春秋、华夏等其它民营航空公司也已蓄势待发。自2004年民航局开始接受新设立航空公司申请起,国内先后有十余家民营企业提出申请,欲设立航空公司。
分析人士认为,民营企业积极进入航空市场,或将带动航空产业由“二元世界”进入“多元世界”:第一世界是国航、东航、南航三大航空运输集团,相当于三个超级大国;第二世界则是上海航空、山东航空、四川航空等地方航空公司。人们热切期望,历史包袱轻、机制灵活的民营航空公司可以对前两大阵营带来冲击。
如今回首,一切不过是水中花镜中月。
目前仍在独立运营的民营航空公司已为数不多。2010年1月,成都航空公司成立,这意味着,2004年开始涉水民营航空的鹰联航空自此退出历史舞台,完成了从民营航空到国有航空的转变。同一年,国航继增资6.8亿控股深航,完成了对国内最大民营航空公司的收购后,又再度提出参股春秋航空——若不是王正华的坚持,我们下面的故事已无从写起。
民营航空似乎只是中国民航产业发展史上的一段“插曲”。至少政策取向已发生转变:2008年1月,中国民航局即发布通知称,2010年以前,原则上不再受理新设航空公司的申请。对已受理的申请严格审核,每年批准筹建的数量不超过3家。政策的阀门在拧紧。确实,在2008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以资金密集型为特征的航空业遭受重创:东星航空成为首家破产的航空公司,多家航空公司出现亏损。风雨飘摇中,部分融资困难且无政府扶持的民营航空“撑不住”在情理之中。不过下面的信息仍是耐人寻味的历史注脚:在国内民航全行业亏损282亿元,三大航获得国家几十亿元注资的情况下,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却分别盈利2104万元、1150万元。
当初,民营公司纷纷大胆“试水”航空业,看中的是中国航空客运行业每年10%的同比增幅,这一增速在发展趋缓的世界航空市场已属前列。如今,中国市场增速不减,但民营航空却纷纷退场。未来,春秋、吉祥航空是否仍要形单影只地在天空鏖战?这是个问题。
(房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