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商寅泉:文化大发展 前提是传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8 18:52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文/本报评论员 商寅泉

  全国“两会”结束并不意味着诸多问题已经迎刃而解。会议提案议案提出的问题,会后落实多少,是检验会议有没有必要召开的试金石。如果大多数提案议案没有落实,那么会议只是一个聚会,热热闹闹地吃着喝着说上10天,然而握手依依惜别而已。我们当然不希望“两会”只是一个聚会,我们期待着它把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区别可行、合理,依照轻重缓急,一一落实。

  文化大发展问题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重点讨论的事。这个事是以党中央全会公报决议的形式提出,因此特别重要,代表委员花费精力讨论也就特别值得。文化界的名人如冯骥才、徐沛东、姜昆、郁钧剑等都对文化大发展提出很多建议,他们建议的一个共同点,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这与地方政府形成鲜明对照,政府强调让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是想利用文化挣钱。那么,文化究竟是什么?“文化大发展”究意怎样发展?

  文化要想发展,离不开传承。对前人留下的东西肆意破坏,然后讲文化大发展,不可能有真正的发展。传承既有精神层面的,也有物质层面的,还有二者结合的很好的。城市建筑是文化的具象体现,名人故居更是承载着文化的丰富内涵。但现实是,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几百年传承下来的城市风貌、特色建筑、名人故居,正在一年紧似一年地遭到破坏,从北京梁思成的故居被“维修性拆除”,到蒋介石重庆行宫被“维护”,近年来历经数百年或数十年留存下来的历史建筑被声势浩大的城市建设浪潮冲毁。远在澳大利亚的康有为后人潘维真女士,当通过别人的微博(http://weibo.com)了解到康有为故居的现状时,非常痛心。她说,如果我们扬起铁锄,砸向这些文物,我们又比100多年前烧毁圆明园的那些人好多少呢?在这里,笔者对潘女士的激烈言辞完全理解,这是她对自己前人的一种情感所致。这是一种文化的表现。而拆除或破坏的人,文化在哪里?当这样的拆除成为普遍现象时,还谈文化大发展,有些南辕北辙。

  文化传承来自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得以基本完整传承,是历朝历代从最高统治者到民间有识之士共同保护的结果。清代从顺治朝到康、雍、乾三朝,一边发展经济,一边整理前代文化典籍,一边创造性地发展建筑美学和陶瓷艺术。我们现在旅游观光景点的建筑,都是那时得以保护并传承发展的。没有保护而谈发展,基本上脱离了文化而仅仅是为了钱。

  文化传承需要制度保障。文化传承不能只靠文化名人的呼吁。从中央到地方,现在急需一批有文化意识、有真正懂得文化传承重要性的官员来落实中央全会精神。如果没有法律约束,没有制度保障,开发商可能连故宫、北海、天坛、颐和园都敢拆,就更不用说四合院和胡同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当若干年后真的有决策者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时,传承的载体恐怕已经被拆光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