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预付卡市场鱼龙混杂 破除法律盲区是治乱之本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1 23:00 来源: 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邢婷婷

  如今预付卡消费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对消费者来说,办理预付卡意味着“VIP服务”以及更多的优惠折扣;对商家来说,预付卡消费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绑住”消费者,更能在短时间内为商家募集大量资金,这让不少商家趋之若鹜。

  但预付卡消费方式火爆的背后,却暗藏诸多陷阱——服务承诺不兑现、门店关门停业导致预付卡“打水漂”、存在霸王条款等,着实让消费者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成了不法商家的案上鱼肉。预付卡市场乱象之源,在于其目前处于法律盲区,监管的缺位使唯利是图的不法商家更加肆无忌惮。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近在眼前,有关部门相关政策出台并加强监管工作已迫在眉睫。消费者方面,除了在办理预付卡应格外谨慎、认清相关条款外,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也要有维权意识。

  预付卡消费火爆背后暗藏陷阱

  预付卡又叫储值卡、消费卡、积分卡等,是一种先付费再消费的卡片,分为记名卡和不记名卡;目前广泛存在于多个行业,其中尤以美容、美发、健身、餐饮业为最。由于办理预付卡可以得到更多优惠折扣,且具有减少现钞使用、便利支付等优点,因此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但火爆背后,国内市场上的预付卡消费也暗藏诸多“猫腻”。

  日前有媒体报道,李女士早前在当地某美容院办理了1580元的美容卡,刚开始感觉该美容院的服务与环境都不错。但慢慢地,她开始发觉办卡后服务质量越来越差。更让她气愤的是,该美容院在以搞活动为名动员她续办了一张1580元的消费卡后不久,竟停止营业,悄然失踪。

  有类似李女士经历的消费者还有很多,2011年以来,“12315”接到众多有关预付卡消费的投诉,问题集中反映为办理的会员卡金额未用完,商家便已人去楼空,会员卡因此成为“废卡”。这些“玩失踪的企业”普遍是未到工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直接停止营业。工商执法人员根本无法与店方取得联系,导致难以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

  事实上,关于预付费卡消费的“烦心事”还有很多,主要包括:办卡后商家承诺的服务“缩水”;办卡容易退卡难;号称连锁店的预付费卡“不连锁”;存在霸王条款等等。无怪有网友调侃,预付费消费是在“拼人品”,最倒霉的是“卡里的钱还有,店没了”。

  多因素致预付卡市场乱象丛生

  何以预付卡消费乱象频出?原因来自多个方面。

  其一,预付卡消费牵涉到商家、黄牛等多方利益链,部分不法商家视预付卡为敛财渠道,“捞笔就走”的经营模式坑害了很多消费者。而即便是一些有信誉大商家的预付卡,也面临着黄牛囤积、炒作的问题。

  其二,目前国内预付卡消费是一个法律盲区,发卡商家的资质、规模和实力等方面条件都没有限制,监管的缺位让乱象背后的获益者更加肆无忌惮。对于预付卡市场上的乱象,有关部门并非视若无睹,比如央行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就将多用途预付卡发卡机构纳入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监管,此外有消息称中消协目前正和相关单位商议起草《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上层法律的缺失,对预付卡乱象的定性、处罚标准皆不明确,即使有关部门明文要求商家发行预付卡必须缴纳一笔保证金,但对于那些小型个体商家来说,他们是“开业的快,倒闭的更快”,很难第一时间纳入监管。

  其三,因预付卡折扣大,不少消费者存在贪便宜的心理,盲目听信商家“多存多优惠”的广告,动辄预付数千元,这使得发生预付卡消费纠纷时,消费者的损失大大增加。另外,在消费过程中,部分消费者缺乏足够的理智,没有向商家索要明文合同,没有保留足够的消费凭据,甚至没有一开始问清商家的预付卡是否存在消费限制,这等于给不法商家留下了“钻空子”的可能。

   破除法律盲区是治乱之本

  关于预付卡消费的投诉一直不断,亟待进行规范和管理。特别是315近在眼前,预付卡消费者权益的维护更是迫在眉睫。

  缺乏上层法律支撑的预付卡消费维权终究是无根之木。因此,有关部门需要提供自上而下的法律支持,明确预付卡消费的准入门槛,严格预付商家的资质。此外,还应广泛宣传,让消费者也成为市场监管的参与者。不是“出现纠纷再追责”,而是“消费者发现一个不合资质的预付卡商家,有关部门出动打掉一个”,从严监管,从重处罚,震慑不法商家。

  消费者方面,最根本的就是在面对商家的“天花乱坠”时保持理性,不要一听到预付卡优惠多就“凑上去”。实在需要办卡时,最好选择有品牌、有口碑的大型商家消费。办卡前,应核实商家的相关证件是否齐全,并就预付卡的消费要求、限制仔细咨询商家,最好留下明文的合同协议。办卡尽量以小额为主,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当真正面临消费纠纷时,消费者要有维权意识,据理力争,而不是听之任之,自认倒霉。具体来说,办完卡后,消费者应尽可能多的保留消费凭据,包括合同、发票甚至是商家宣传单等,保证一旦遭遇消费纠纷,消费者能有足够多的证据维权。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