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民企海外抄底遭遇政策障碍急需松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2 01:57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张萧然报道

  金融危机、欧债危机正在引爆中国企业海外抄底的冲动。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交易量同比增长93%。而在2012年刚过去的两个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占全球并购总案例数的13%,交易总金额占并购总金额的65.7%。

  虽然增长迅猛,但与境外成熟市场的跨境并购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近两年我国企业跨境并购的交易同我国企业境内外并购交易相比,交易金额平均占比为19%,但境外成熟市场的占比却是30%。

  除人才匮乏、地域文化差距等外在因素外,制度空间上的狭窄也正在制约着中国民企“走出去”的步伐。这突出表现为:海外并购审批难、审批周期长;送审材料要求严、门槛高;融资难,成本高;服务缺乏、弯路多等。

  “审批程序太多,过程繁琐,耗时长,这不是近两年才有的问题,一直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国企业‘走出去’一般要经发改委和商务部等多个部门审批,对并购来讲,时机最重要,也许等审批完了,黄花菜都凉了。”对外经贸大学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冯鹏程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的采访时说。

  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反映,在境外投资中,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也比较突出。国家进出口银行等国家政策性优惠贷款往往只对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感兴趣,国家“走出去”的扶持政策也大多针对的是大项目,但中小民企的投资项目一般都在500万美元以下,这就迫使难以享受到政策扶持的民企只能依靠商业银行贷款,成本相对较高。

  冯鹏程表示,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但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在金融支持手段上,在信息以及政策的支持上,这些都不够。

  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坦言,“我没看到政府的支持。拿外汇来说,他们一点也不着急,但企业很急,‘走出去’要花钱。这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嘴上说鼓励,但实际什么也没有。”

  为了鼓励中国企业抓住机遇,顺利成功“走出去”,据悉,商务部目前正在制定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实施细则。那么,什么样的实施细则才是企业需要的?我们不妨听听企业代表以及专家的呼声。

  首先,李立新提议,简化审批程序,将民营企业境外投资审批制逐步改为登记制,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监管;政策上给力,设立民企或中小企业开拓境外投资资金,专款专用;希望国家早日出台“对外投资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明确相关投资主体的法律地位和规定,为我国企业在境外投资创造有利的法律环境和综合保障条件。

  冯鹏程从政府的服务以及金融创新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政府应健全“走出去”的公共服务体系,设立企业“走出去”服务平台,提供相关的境外指南、项目咨询等系统服务。金融上进行大胆创新,比如尝试发行企业并购债券,推出多种灵活的担保形式等。

  证监会上市部巡视员兼副主任欧阳泽华提议,提高审批标准,并明确一定额度的跨境并购不需要国家发改委和地方发改部门的审批。在跨境换股并购中,要区别外资主动投资境内企业和境内企业主动并购境外企业两种情况,并放宽跨境换股并购限制。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陈丛威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的采访时指出,随着国家对企业跨国并购政策的不断优化,换股融资支付和综合证券支付将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并购支付方式将从单一的“现金支付,落袋为安”逐渐朝着多种支付方式并存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