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时尚不必耀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3 01:4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首次登台2012米兰秋冬时装周的Uma Wang,与其说是一夕成名,倒不如说是默默耕耘后必然的成果

  钟天阳

  四大时装周对于浮躁的中国时尚圈而言,仿佛是一道分水岭。那些跨过这道坎再转身回来的,莫不是镀上一层金光,光耀照人。中国超模是这样,中国明星是这样,即便是一些时装编辑也难以免俗。

  相比之下,前不久刚在2012米兰秋冬时装周上第一次登台的华人设计师品牌Uma Wang却没有制造出大地惊雷式的轰动——不是名不见经传,而是跻身四大时装周对于这个成立于2005年的品牌而言,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设计师王汁也没有像那些女明星趁时装周热度忙着造势。她不刻意安排宣传采访,却有一批自发而成的拥趸津津乐道于她成熟的设计和精致的面料。

  2011年可说是中国设计师王汁突破的一年。她不但拿下培养出Philip Lim等知名设计师的“奥迪设计大奖”(Audi Progressive Designer Award),还在时尚网站the corner.com与《Vogue》合作的“人才园地”(The Vogue Talents Corner)中获选为五强之一。据说美版《Vogue》总编安娜·温托尔更在中国之行特地登门拜访,俨然要把王汁塑造为下一个明星设计师。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新锐设计师”在时尚界已有16年的资历,2005年就已在伦敦推出个人品牌Uma Wang。如今的风光,与其说是一夕成名,倒不如说是默默耕耘后必然的成果。

  柔软的黑

  王汁并不太热衷对媒体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但在Uma Wang2012秋冬季的作品中,你仍旧能感受到她那些如大地一般深沉的色彩。从她作品中若隐若现的中国元素中,仍能辨认其本源。看她的时装,仿佛能感受到中国水墨画随着人的身体摆动而晕染的仪态,又仿似感受到汤碗里散发出的熟悉而恬淡的中药味。

  以针织作为设计主轴的王汁,十多年前从上海东华大学毕业,便去了东莞一家针织厂,由此形成日后对布料的迷恋。当初出茅庐的服装设计师们还在纸上谈兵时,王汁已懂得“以布料作为设计语言”。她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工厂,对布料的表面质感、缩水率和水洗效果做着各种实验。“一路走来,我真正学到的东西不是在学校里,而是在工厂,在实践和摸索中。”王汁曾说。

  工厂经历让王汁不满足于一般的“奢华面料”。她经常把自己惯用的羊绒材质与价格低廉的尼龙混纺,利用缩率不同所产生的皱折,呈现出丰富的材质性。在她手中,原本给人矜贵印象的羊绒化身为随意又好搭的单品。例如她云朵般的毛衣,只要加上简单的Legging就尽显设计感。她也曾强调,她的羊绒不必拿去干洗,反而是用洗衣机的手洗功能,最能洗出柔软的质感。

  在Uma Wang2012春夏系列中,王汁将触角伸到轻盈的蚕丝、亚麻与环保棉上。欣赏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的她,以垂坠手法刻画出富有存在感并极度洗练的线条。厚实的色调、对细节无微不至的关注,以及出人意表的开襟位置,从不同角度带给人惊喜。这位擅长面料的设计师在本季更是玩出新花样,首创在羊绒上使用热转印技术,以期达到更细腻的印制效果;而Uma Wang的男装处女作,也由伦敦精品店Vertice独家贩卖。

  掩藏的美

  中国设计师要走出风格之路,出国深造必不可缺。但2002年初到欧洲时,王汁最深切的感受不是时尚大国的文化冲击,而是国外时尚界对中国设计的轻视与质疑。

  当时的欧美人认为,中国只是“世界工厂”,谈不上时尚。但随着一整批中国设计师崭露头角,这个概念被逐渐扭转。在英国中央圣马丁学院的深造经历,对王汁的视野开拓至关重要。2005年创立个人品牌时,她完全没想今后,“就想着走到哪儿是哪儿”。

  2011年,王汁造访巴黎时,迎接她的已经是雪片般的订单。如今,她的作品在米兰、伦敦、佛罗伦萨以及莫斯科都有销售,非主流时装网Fashion Zeitgeist也将她的服装放在网上评论。

  王汁常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传递给新锐设计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劝他们去欧洲深造,“毕竟时尚体系是欧洲人建立的,你要摸透他们的游戏规则。”

  对于自己的设计风格,王汁曾这样阐释:“我的衣服都很大,因为在我的理念中,女人的性感和美其实是藏起来的,因此我不怎么强调立体剪裁。”她用女性视觉做女装,做她喜欢的衣服,“首先我希望有安全感,一件有安全感的衣服让我觉得舒服,不能让别人一眼看透;第二,我觉得你要给男人一种发现,在交往中不断发现的女性的各种特点。”王汁喜欢在服装的背部做一些特殊细节,“因为我觉得女人的背部很特别。”她热衷于在古董衣上捕捉灵感,“那些古董衣手工留下的痕迹可以延续和传承过去的精神,把这种精神放入现代的观点,做成当下的设计。”

  王汁认为很可惜的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许多传统工艺都在消失,设备取代人工的同时,也取代了服装最珍贵的内在。“我想延续一种适合当下的人工工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只有11个人,一个面料做20件服装的原因。”在延续面料特质的同时,加入能打动人的细节,弱化工业感,已然成为王汁的设计使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