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巴西专家:新兴经济体最终没躲过全球金融危机投下的阴影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3 22:54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峰会在即:“金砖”是否在贬值?

  巴西专家认为,新兴经济体最终没躲过全球金融危机投下的阴影

  本报特约撰稿 张薇报道

  3月29日,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将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

  从美国高盛的吉姆·奥尼尔2011年最早提出至今,一转眼“金砖国家”这一概念已经在人们的眼前、耳边“晃来晃去”了10个年头。如果按照BRICS字面意思直译,其实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后来的南非这5个发展中大国更应该被称作“砖头国家”,“金砖”的附会显示了中国人的粉饰功夫,却也和世界对这几个国家的期许匹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沦陷,金砖国家却逆风而上,“挺身而出”成为推动世界经济恢复的核心动力。然而2011年以来,中国和巴西等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宣布今年GDP增幅7.5%,汇丰公布3月份中国PMI为48.1,创去年11月以来新低;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本月6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2011年全国GDP增长2.7%,低于市场预期的2.8%和2010年的7.5%。此外,去年第四季度巴西GDP同比增长1.4%,环比增幅仅为0.3%。

  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别说动的是两个新兴发展中大国。

  巴西MCM咨询公司指出,2012年全球经济放缓很大程度上将会因金砖国家经济增长放缓而严重。该机构认为,在金砖国家中,中国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最大。先不说别的国家,在金砖国家内部,中国政府宣布调低经济增长率后,就引起了巴西股市震荡,淡水河谷、巴西石油等蓝筹股纷纷下跌。中国是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她的增速放缓让巴西人意识到自己的铁矿石、能源和农产品等出口将会减少。

  泛美开发银行咨询员安德鲁·鲍威尔指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将会影响到拉美2012年的经济增长,主要包括金属矿石资源出口国家,比如智利、秘鲁和巴西,还有农产品出口国,比如巴西和阿根廷。

  鲍威尔认为,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成了仅次于欧债危机的“影响拉美增长的第二大危险因素”。他信心不足地表示,泛美发展银行预计拉美2012年的经济增长率为3.6%,而实现这一结果的前提是欧债危机得到解决、中国经济“小小”放缓和美国避免新的衰退。

  为了对冲中国经济增速下跌对该国的不利影响,也为了缓解流动性资金过多、货币升值的压力,巴西政府已经采取行动。本月初,巴西央行大幅降低基准利率至一位数低点,9.75%。

  对其他金砖国家,MCM还预测印度的增速减少较少,将从2011年的7.8%减少到今年的7.5%。而俄罗斯减幅稍大,原因是年内很难再遇到原油价格大幅增长。此外,通过降低基本存款利率、增加公共投资和采取新的刺激手段,2012年巴西经济增长幅度将大于去年,为3.2%至3.5%。

  面对“金砖国家”这一昔日引擎动力不足的局面,巴西的一些专家并不感到意外,他们认为受欧债危机的连累、发达国家“货币海啸”的压力,再加上这些仍处在发展道路上的国家的自身问题,使得这些新兴经济体最终没躲过全球金融危机投下的阴影。就像巴西前财政部长路易斯·坎普斯·库尼亚指出的那样,每个金砖国家都有自身的问题,比如巴西货币雷亚尔不断升值和房地产泡沫,中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少和银行体系的弊病。而这些内部问题或早或晚都会为这些国家带来危机。他甚至预言,金砖国家中期将出现危机。“只是我不知道具体在什么时候”。

  也许库尼亚并没有危言耸听,但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可否认、它们在全球范围的影响越来越大也是不争的事实。

  大巴黎投资机构和毕马威最近合作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对投资的吸引力上,巴西、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城市排名靠前,金砖国家魅力依旧。这项排名依据的是过去两年中全球主要城市吸引外国投资的多少,伦敦、纽约、上海等因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地位而排名靠前,但巴西圣保罗和莫斯科因在过去两年中吸引外资增幅最大(分别是160%和60%)而跻身前十,超出其他欧洲城市。针对这一结果,Kalita-Finance的金融分析师埃莱娜·图尔占斯克娅认为,排名并不只代表过去,还代表人们对这些城市未来的期望, 因为“这项评比基于这些国家和城市的潜力”。

  此外另一份研究也显示,预计2011年到2016年,金砖国家将占世界经济增长的37%,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由现在的19%提升至23%。金砖国家依然是世界经济的推动力量。

  不过,面对依旧严峻的全球经济形势和现有体制造成的种种被动局面,金砖国家也在采取自己的行动。在即将举行的峰会上,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将和其他四国的发展银行签署协议,意欲提供人民币贷款,并推动这几国贸易中使用当地货币结算,以缓解美元长期贬值带来的压力。与此同时,印度还将提出几国成立一家共同的发展银行,成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外的另一种“选择”。据悉,各国领导人有可能在峰会结束时宣布这一决定,但具体的细节还有待于长期落实。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