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消化力临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4 01:28 来源: 中国经营报徐春梅
2012年,用工大省广东,很多企业主动涨薪。以往需要政府数次监督后才实施的“最低工资”,今年企业自主调高了,因为不涨薪就招不到人。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惊醒了,纷纷进行薪资的调整,调薪幅度多在10%左右,且多是采取全员普调的形式。”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服务的深圳市三和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琴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部分中小型及微型企业可能因为承受不了涨薪而被淘汰出局。
涨薪难题突显
东莞润田服装公司总经理、香港中小企业总会名誉会长洪启辉告诉记者,以润田服装为例,平均一个产品的成本中35%是劳工成本,劳工成本上升20%的话,公司的整体利润将下降7%,而近年来每年的劳工成本都上涨20%~30%,这严重影响了公司的盈利。
三和人力资源市场于3月7日对现场招聘会做的“2012企业春季用工需求及薪酬调整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接受调查问卷的200家企业中,有近五成的企业认为深圳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在企业的承受范围内,但有三成企业认为影响很大,对企业的持续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一次性工资增长的承受能力在10%~15%,但我国劳工成本已经持续数年上涨,所以部分企业已经承受不了,尤其是中小型、微型的劳动密集型代工企业,不过这些企业的倒闭也是在产业的整合、提升过程中一个很自然的经营淘汰。” 理实国际集团(中国)咨询总监、合伙人李东眉表示。
在包括劳工成本在内的多种因素促使下,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洗牌已经很明显。为国际玩具品牌美泰代工的深圳观澜宝德玩具厂的厂长薛小伟表示,两三年前深圳玩具企业有2000~3000家,现在只剩下300家左右。“劳工等各种成本的上涨让企业几乎无利经营,而不赚钱就无法持续发展。”
更糟糕的是,在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高成本压力的时候,国际采购商正逐步将订单转移到越南、柬埔寨等劳动力成本更有竞争力的东南亚地区。目前国内的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加工工艺相对简单的订单都已经转出,因为越南等地的劳工成本只有国内的一半左右。
成本消化之考
显然,面对劳工成本的上涨,不同类型企业的境遇并不相同。
不过对于在产业链上没有价格话语权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他们并不能将上涨的成本成功地转嫁出去。薛小伟告诉记者,去年公司的薪资上涨了三成,其中薪资上涨一成的成本压力通过引入先进设备、改善工艺等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消化;同时客户报价也考虑进了劳动成本上涨的因素,消化了增加的一成薪资上涨部分;而剩下的部分只能是压缩企业的利润。“不过今年玩具行业的订单很不景气,相对往年同期下滑了20%~30%,而且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空间也不是很大了。”
而面对劳动成本的上涨,能够从容应对的是那些已经转型升级的企业,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市场占有率高等有竞争力的企业。
理实国际集团(中国)合伙人崔晓丽表示,企业转型升级主要有几个类型,通常是从劳动密集的生产型企业转向掌握渠道、终端的营销型企业,或者是转向研发代理。
如珠三角一家以贴牌为主的节能灯企业,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品牌,在上海成立了一个贸易公司,并聘请了一个外资企业的高管来担任营销总监,以在内销市场建立自己的渠道、品牌。而走向内销已经成为不少代工企业的转型选择,不过这条路并不简单。
有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则转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研发环节。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在生物制药行业,外国惠氏、强生的制药企业把研发的任务交给当地的生物制药企业去做。在劳动成本的压力下,深圳大量电子、塑胶行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将生产外包,而转型技术类、研发类环节。
而东莞一家制鞋企业已经开始了生产模式的转变,从原来的生产低附加值的大订单模式转向小批多样的订单模式,通过加强设计等手段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并从代工转向自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