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如何借涨薪提升企业竞争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4 01:30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屈丽丽

  如何规避“用工荒”带来的涨薪压力,同时反过来借涨薪机会打造企业和谐的劳资关系,并最终发展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成本上升,外贸受阻,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再没有比涨薪更刺激企业神经的因素了。

  这也是去年——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来华专门探讨的中国制造所面对的三大问题之一。如今,“涨薪”问题仍然是中国企业结构转型、产业升级过程中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

  那么,涨薪是否只能是被动的,就像当前富士康的案例,涨薪导致公司成本增加24亿元,而公司净利率只有1.18%?在公司管理技术层面,有没有公司将涨薪的压力背景很好地运用到公司管理层之中,最终帮助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回答是肯定的:“有。”

  格力案例:借涨薪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某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富士康涨薪是不得不涨,因为本来工人1000多元的工资就太低了,现在工人中有文化的,能上网的,随便打几个电话,或者在招工市区的论坛里发几个帖子,就能了解到别的地区的工人工资情况。以江苏为例,工人月工资3000元是很普遍的事情,一些熟练工种的工人月工资可以达到5000元,有的甚至年薪达到10万元。而江苏由于经济发展很快,工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如果不涨,则意味着员工的大批流失。”

  显然,这是“用工荒”背景下富士康的决策,但这种决策却不得不让企业承受转型之痛。

  不过,同样处于规模制造行业的格力,却很好地规避了“用工荒”所带来的涨薪压力,同时反过来借涨薪机会打造企业和谐的劳资关系,并最终发展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格力总裁董明珠看来:“涨薪表面上是工资收入问题,而根本上则是生存发展问题。”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2011年珠三角“用工荒”的背景下,格力决定为员工平均加薪10%,加薪幅度高于大多数家电行业。

  除了涨薪以外,格力电器为了让工人和部分骨干员工能安居乐业,还投入巨资建立员工生活区,对已婚买不起房的员工安排过渡房。2011年,格力再次斥资3亿元为员工建“职工房”,无偿提供给优秀员工居住。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曾经问某企业的一位80后普通员工,“你怎么理解信仰?”令记者没想到的是,他回答说:“信仰与利益有关,如果在我最困难的时候,这个企业帮助了我,我就会信仰这个企业。”

  涨薪带动涨价潮:规模化企业无法规避的问题

  同样是富士康的案例,企业的涨薪往往带动周边商业的涨价,最终导致员工消费成本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掉员工的涨薪福利。

  事实上,富士康案例并非首例,更非孤例,当年兰州石化宣布涨工资,第二天一早大街上小商小贩都涨价了。对于拥有几千名工人的企业聚集区来说,涨薪所带来的群体性涨价事件早已普遍存在。

  不过,某公司高管刘红告诉记者:“这样的问题普遍存在,企业只需要正视这一问题,同时稍加调整即可,涨薪带来的涨价是必然的,但可以将涨价的幅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她举例说:“我住在一个城市的高档社区,在这个社区,小时工的费用曾经出现了飙升的现象,最早每小时12元,后来保洁都知道这个小区的人有钱,将费用一下提高到每小时25元,即使你从外面找小时工来,不过一两天他就会提价,因为小时工之间一交流,大家都要求这个价钱。”

  “在这种情况,我有两种选择:首先提高服务要求,既然这里费用高,很多小时工都愿意来,那么就可以选择那些服务比较好的;其次,既然大家都愿意到这里来,市场规律供大于求了,价格自然会回落一部分,现在的价格就是每小时20元。”

  对于规模化企业涨薪遇到的涨价问题,刘红告诉记者,“企业可以在周边商铺有意识地引入一些竞争者,或者把信息放出去。渐渐地,远处的小商小贩了解到这个行情,愿意到附近做生意,有了竞争价格自然就会下来。”

  “但是你不可能指望价格回到原来的水平,价格虽然会下降,但总会比原来高一点。所以企业在涨薪的时候,如果为员工考虑的话,就要把这部分抵消的内容充分考虑进去,因为有时投入增加一点点,人性化的企业会更容易赢得员工的忠诚。”

  “涨薪”倒逼政策支持

  当涨薪成为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时,企业会把涨薪的压力进一步向上传递,最终谋求企业成本的“转移性支付”,比如推动相关税费的减免,或者融资成本的降低。

  事实上,在今年两会期间,为企业减负成了代表们的一个重要呼声,为了降低企业税负成本的增值税改革也渐渐拉开帷幕。

  来自某银行的一位信贷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据粗略估算,企业的利润率需要达到10%左右才能维持生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增加工资成本的话,企业可能就会举步维艰。”

  在这种情况下,备受压力的企业正在将这种压力向两头传递,“一方面,寻求国家在税收减免、降低融资成本方面的政策性支持,另一方面教育自己的员工,只有企业发展了,员工才能受益。”

  某投行人士则表示:“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现在谈涨薪并不是好的时机。只有员工和企业共渡时艰,涨工资才能成为希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