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一强:县医院改革本质上是社会改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8 03:28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刘涌
国家医改“十二五”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要“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到2013年,县级医院就要实现取消以药补医。
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认为,县医院体制机制的改革本质上是社会改革,需配合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否则难以进行。
但通过对全国250家县医院的考察和评选,庄一强认为县医院通过医疗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1+5”地县级医院区域协同机制的建立和加强,是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
《21世纪》:国家提出了“大病不出县”的目标。那么实现这样的目标,县医院要满足怎样的条件?
庄一强:国家的医改“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大病不出县”的目标。50%的常见病症在乡镇医疗机构解决,40%的中等疑难病症在县医院解决,这样基本就可以实现90%的县域内就诊。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对县医院来讲硬件软件都需要加强。
医改以来,国家加强了对县级医院的投入,不少县级医院新的病房大楼、新的设备增加了,但这都是硬件,还应该强调软件,包括医疗技术、管理水平等。
比如医疗技术,现在很多县级医院做肿瘤的切割手术,有部分医院没有病理科或技术力量较弱,不能对肿瘤进行具体良性、恶性的分析;也没有建立起相应的重症监护病房。但要处理中等疑难病症的患者,必须要有这方面的技术能力。
再有就是管理水平。现在医院的思路是扩张,盖新楼房、新病房。但如果医院提高管理水平,减少病人的住院天数,节省出来的天数实际上等于增加了医院的虚拟病床数。
《21世纪》:那么当前县医院发展所面临的短板和瓶颈在哪儿?
庄一强:人才问题当然是县医院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没有好的人才,就会影响到前面提到的县医院学科建设。但由于目前县医院的发展水平低,好的人才不愿意去,培养出来的人才也难留住。
再有就是县医院之间缺乏有力的竞争。县医院分布得比较散,同时在各自的县域内又都是老大,缺乏相互比较、相互竞争的氛围和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县级医院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改善自己的服务。
《21世纪》:这些问题县医院依靠自身的改善能够全部解决么?
庄一强:应该说都是需要医改的整体推动的,但其实现在还是可以做一些努力。
比如通过评比,为县医院树立标杆,让这些分散的县医院知道那些优秀的同行是怎么做的。再有就是建立跨区域的协同机制,由一家地级医院协同五家县级医院,所谓“1+5”模式。
通过培训、进修、派驻医疗专家/管理专家指导等手段,提高县医院的管理水平及医疗技术水平。但这个协作体系的建立,我想还是需要行政的手段、市场的手段,来有效的划分医院之间的利益。
当然,县医院留不住人确实是个问题,好的人才都愿意留在城市。这涉及到的可能就是比较大的问题,可以说是个社会问题。国家是城乡二元体制,而县医院又是在城市和农村的结合部位,是诸多社会问题的焦点。所以有关县医院的改革是民生改革,更是社会改革。
《21世纪》:其实推动县医院改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涉及因素较少、相对比较容易。但目前看,县级医院的体制机制改革进展似乎也不是很明显?
庄一强:应该说还是在进行探索当中的。
比如取消以药补医的问题。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医院在取消药品加成之后,采取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同时政府财政增加补偿力度等等措施。我相信这还是有助于整个社会降低医疗支出的。
但体制机制上的改革还是要推进。国家近两年在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把民营医院办起来,可以给县医院提供一个参照体系。但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能一定要转变,必须对公立和民营医院公平对待。这个要实现,管办分开的改革就需要推动。
这个改革一定要配合国家的事业单位改革,进行人事制度改革。比如现在县医院的院长角色十分复杂,既有行政职务,又是医学专家,此外还有点像企业家。这样的制度不改变,管办分开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