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西辛庄嬗变:中国首个村级市的非典型突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29 07:35 来源: 经济视点报

  □经济视点报见习记者 王磊彬

   近日,西辛庄市5月8日挂牌成立的消息成为舆论的焦点。记者来到了这个号称中国首个村级市的小村落。从一个穷乡僻壤到全国文明村,再到中国首个村级市,它用了整整21年时间。

  西辛庄勇敢迈出了第一步,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同时也为不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创造了一个嬗变的典范。

  然而,挂牌之后的西辛庄市除了看上去很美之外,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比如:资金、技术、就业、养老……

  

  西辛庄突围

  西辛庄村位于濮阳县城南45里处。

  21年前,这里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里人过着靠熬盐为生的生活,有时候甚至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西辛庄命运的转变,就是从1991年8月李连成当选村支书开始的。

  从种植大棚蔬菜,到村办企业,再到招商引资,西辛庄开始变化。

  现在的西辛庄已形成一个拥有近30家企业,吸纳周边9000余人劳动力、位列全市八大村级工业园区之首的著名工业园。其中不乏有像台一工业、家胜灯饰、格瑞特灯饰等大型企业。

  李连成向记者介绍:“2011年全村年产值十几亿、人均收入2.6万,解决就业人口九千多人。”

  记者看到,在村子和工业园区的中间,有一个文化广场。设施齐全的健身器材、蓝球场、乒乓球台以及毗邻的小湖畔,形成了很有特色的广场文化。

  然而现在的一切,并没有让已过花甲的李连成停下脚步,他心里孕育着一个更大的梦——要把村民转变成“市民”。

  

  开放的规划蓝图

  今年两会上,李连成向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汇报:“要建中国第一个村级市。”

  “让村里人和城里人一样,有良好的教育、医疗资源、便利的交通。”李连成向记者介绍村级市的未来。

  李连成告诉记者:“发展教育是村级市建设的第一步,经村委会商量,决定再建一所学校。”新建的校园比现在的学校大三倍,能容纳周围十五个村子的学生。

  李连成介绍,医疗资源的引入也是发展村级市的必要条件。

  西辛庄最成功的地方是开放村子。李连成说,未来还会再修两到三条公路。

  观光旅游产业在西辛庄已经粗具规模:宽阔的马路四通八达,精致的别墅排排座座……无形之中向大家传递着富足的信号,如此的广告效应,是最佳的口碑营销。

  另外,西辛庄利用当地的天然气资源和玻璃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电光源产业。目前,园区内企业年产灯具40亿支,产品远销周边及欧美等八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豫北最大的电光源产业集群。

  

  任重而道远

  把西辛庄建成一个没有行政级别的市,对李连成来说又将是一次跨度极大的飞跃。

  一个地区的发达指数,通常是以经济的发展来衡量的。

  河南科技学院副院长刘荣增认为,目前,这个村级市只是一个能与城市相媲美的称谓,城市的建设是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的统一协调,它是对人的素质、城市规模等各方面的整体考量。

  然而,摆在西辛庄面前的不只是招商引资问题,还有亟待解决的劳动力难题。

   西辛庄村民李连进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年轻人80%都外出打工了,留守家里的不足20%。

  在一家灯饰公司记者看到,上班的大多是四十岁以上的人,有妇女、有老头,都从事着简单的劳作,而核心岗位上大部分是操着外地口音的年轻人。

  在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空村”的现实面前,西辛庄如何走出这个怪圈?年轻人才是未来发展的基础。“西辛庄市”挂牌之后,如何吸引年轻人安心地在村里上班,将是李连成必须思考的问题。

  “西辛庄市”既是一个称呼,也是一个概念,是一个村子的综合实力的体现。它需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当村子发展到这种程度时,城市的灵魂才会真正融入。只有这样,“西辛庄市”才能名副其实。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