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拿什么来实现产业转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31 03:30 来源: 中国经营报

  作者: 周业安 |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刚改革开放那会儿,产业兴起靠的是人海战术,靠的是体力。早期的企业家大概都有一些共性,那就是胆子大、会交际、体力好、能吃苦,至于知识的多少并不重要。而企业发展主要靠模仿,产品也主要靠价格低廉以及关系型推销。说到底,当时对人力资本的要求不高。但这种发展模式的最大问题就是门槛太低,非常容易进入,甚至可以说进入无成本。于是各种家庭作坊开始兴起,逐步聚集成各种有特色的专业生产区域,看似地区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在提高,实际上更多的是一大堆人在扎堆模仿而已。

  由于缺乏技术进步,一方面厂商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产品价格的持续下降;而另一方面对生产要素的争夺也使得要素价格逐步上升,结果厂商的平均利润快速下降,使很多行业变得微利、甚至无力可图。这个时候,一些具有前瞻意识的企业家才开始考虑技术和管理创新问题。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形成了一大批行业领头企业,其中很多已经成为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上市公司。

  但这些企业即便发展成为上市公司,是否就意味着高枕无忧了呢?其实不然。企业内部管理的改善和技术进步是有边界的,假如人力资本的总体水平并没有得到大幅提升,那么管理改进的好处在边际上就会越来越小,以至于企业缺乏足够的激励来进行彻底的管理创新。而技术进步也是如此。假如基础研究进步缓慢,企业不愿意投资创新技术,而仅仅是按照过去的思路,进行模仿和工艺创新,就无法获得创新利润。比如就当下最流行的苹果系列产品而言,大陆工厂能赚取的利润不过2%左右。所以看似世界工厂很庞大,本质上却是一种虚胖,没有肌肉,也就无法有足够的竞争力。

  完全依靠体力赚钱终归是有限度的。即使中国人把全球的主要体力活都干完了,仍然无法过上富裕的生活。毕竟我们在全球的分工体系中是属于小鱼小虾的档次,还不足以成为食物链的高端。何谓产业转型?就是要从小鱼虾进化成鳄鱼。这个靠什么才能做到?唱歌喊口号肯定不管用,真正管用的还是需要提高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给予企业创新的激励;以及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说白了,就是要从财政上做文章,多投入教育、健康和科学技术等领域。这些领域由于存在正外部性,通常家庭和企业缺乏足够的激励去从事这些活动。

  以教育为例。教育是众所周知的正外部性产品,如果按照过去那种收费制度,有钱人不愿读辛苦的专业,而没有钱的人又上不起大学,结果现行教育收费制度下,热门专业有太多的人读,而冷门专业或者所谓的辛苦专业读的人不多。这就造成了整个社会人力资本结构的扭曲。假如我们换一种思路,针对热门专业高收费(比如现在最火的金融学),然后用以补贴冷门专业(比如各种偏冷的与工程技术有关的专业),同时以奖学金的形式鼓励学生读冷门专业,这有利于社会人力资本的平衡。而就大学结构来说也存在严重的失衡,综合性大学太多,专科性大学太少,而大多数综合性大学根本无力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同时又无法让学生享受高水平的专业教育,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之人力资本可想而知。这也是社会普遍认为大学生眼高手低的重要原因。就相当于你给了别人一个美好的愿望,说毕业后能捡块金子,结果毕业后只能捡块石头,连铁都捡不到。这怪谁呢?学校当然要负主要责任。所以一个合理的大学结构,就是只需要部分综合性大学,而其余大学都应该转为职业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向社会供给合理的人力资本结构。如果人力资本结构合理了,总体的人力资本水平也就上升了,企业也就不会为了缺各种技术工人以及实用的工程师而烦恼,转型自然也就容易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