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于果:浮躁带不来奢侈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1 21:55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中国有价格昂贵的艺术品,有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有数量稀缺的古董,但唯独没有一个奢侈品品牌。这种尴尬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3月27日,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于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没有奢侈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内市场较为浮躁的心理。在产品的制造、营销和品牌的塑造过程中都充满了急于求成的心理。

  所谓奢侈品(Luxury),是在国际上被定义为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超出必要程度的生产成本或使用费用的商品“,更多时候用来描述那些费时、费力、精雕细刻、完美无暇的珍品。

  根据这样的定义,奢侈品有几大本质特征:梦幻性、极品性、稀缺性、昂贵性和引领性。在国人浮躁的心理中,我国商品正背离这几大特性,而且越走越远。奢侈品的英文Luxury可引申为两重含义:“创造愉悦和舒适的物品”与“价格不菲的昂贵物品”。

  首先,要想成为奢侈品,商品的品质要极高。但我国的产品鲜有能达到这个水准的。直观来讲,如果把商品的品质划分为0-100分的话。中国商品的品质大多在70分-75分之间,很少能到85分。而被国际认可的奢侈品品牌大多在90分-95分。

  以原料选用为例,我国商品的原料还处在纯棉、纯羊毛、纯皮的阶段,并没有进一步细分到产地、大小、色泽等方面。而爱马仕的皮包原料的级别则可以细分到厘米级别。它会根据皮质材料的不同,来做皮包不同的部位。

  更加让人无语的是,同样的原料、同样的设计,中国做出的产品依然是两层皮。“也许有人将原因归结于我国2年的‘学徒工’的手艺不能与国外20年的资深手工技师相比。但打磨工作、镀金装饰工作等这些基础工作也远没做到尽善尽美。”于果说。

  其次,奢侈品必须始终走在市场的前列,引导时尚潮流。这就要求奢侈品厂商拥有大批优秀的设计师。而设计师本身的经历、文化等综合素质均要十分出众。而我国的本土设计师还远没达到这样的水准。“他们大部分的工作是在模仿国际一线的当季流行,改变些细节。这种缺乏主动创造能力的设计只能让我国的商品跟在潮流之后,而无法引领潮流。”于果说。

  再次,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奢侈品必须具有稀缺性。这一点在中国也很难做到。目前,我国的商人们更多的还是在追求利润,而且是短期内的利润。看到某一种商品市场潜力庞大,就会一拥而上,然后大批量生产。最终的结果势必会供大于求,商品被平民化或者直接被遗弃。我国的商品价格也呈现出了暴涨暴跌的态势。“相反,奢侈品往往都会自重身价,价值与价格偏离不会太过夸张,价格也相对稳定。”于果说。

  源于追求短期利益的心理,我国商品的营销手段也显得尤为简单粗暴,那就是促销。稍好一点的营销方式也是大讲商品的功能和品质。但奢侈品营销并非这样,而是讲故事,讲理念和概念。这才是真正的营销,才是塑造品牌。

  最后,奢侈品本质的越走越远也让国人失去了对我国商品的梦幻性,陷入了“Made in China ”的怪圈。国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呈现出了“崇洋”现象,甚至是盲目“崇洋”。这给了有意向奢侈品方向迈进的本土品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