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郑永扣:大学去行政化改革 首先要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3 02:58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叶一剑 宋斌

   本报记者 叶一剑

   实习记者 宋 斌 北京报道

   大学教育改革是“教改”当中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主张学术自由和去行政化的价值观导向下,作为改革的执行方学校的自主权问题,一直乏人关注。实际上,如果大学没有办学自主权,仅在学校内部推行去行政化,作用是不大的。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表示,如果大学里面自身的内部管理体制和外部政府的管理体制没有一个实质性调整的话,不管怎么选出来的大学校长,他到了这个位置上必须按照现在的规则去行事。

   办一所好大学需要相当投入

   《21世纪》:大学的投入是非常必要的,但有钱未必能够办一所好大学,或者说对中国大学而言,钱还不是最缺的。您怎么看?

   郑永扣:办一所好的大学没有相当的投入、没钱是不可能的,大学的校舍、设备、师资、教师待遇等方方面面,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支撑是不可能有高的水平。但并不是说有了钱肯定能办成一所好的大学,只能说有了钱就有了经济基础。

   办一个好大学有很多因素。首先要建设一支好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是关键,办学师资是最关键的因素。其次,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有品位的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大学理念。再一个,要培育好的校风学风教风,最后还要有好的管理。

   《21世纪》:今年国家也再次明确教育投入将达到GDP的4%,如果郑州大学的经费增加,那这部分钱您认为该怎么花?

   郑永扣:今年教育经费全国财政性的教育支出要达到GDP的4%,对于教育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利好消息,这也是我们教育界期盼多年今年的事,得到实现,国家的财政预算都审议了。

   对于郑州大学,我想今年的经费增加之后投入的主要方向还是投入到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要投向学科建设,这点对于郑大如此,对于很多高校都是如此。

   高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应边界清晰

   《21世纪》:目前学校去行政化讨论的很热,我们知道对于中国的大学管理有一个官方的说法,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作为郑大的党委书记,在去行政化的呼吁背景之下,您对于大学的党委书记或者校长角色扮演怎么看?

   郑永扣:去行政化是这两年社会各界包括舆论界很关注的话题,对大学的行政化也有很多诟病,这一点作为在大学工作的一员有一些体会。

   但是对于去行政化不能做简单的理解,有人理解去行政化就是把大学的行政级别去掉,校长不再是什么级别了,也别叫什么处长了等等,这是一种简单的理解。

   去行政化首先是要把大学的办学制度落实了,落实大学的办学自主权。现在的问题就是在大学内部行政权力过大,行政权力处于强势地位,压抑了甚至是遮蔽了学术权力。

   大学作为一个学术机构应该是学术至上,以教授为代表的学者在大学对于学术事务应该有决策权,对于行政管理应该有监督权和建议权。行政权力有行政权力的用途,行政权力有行政权力在大学当中的功能,这个也是不可抹煞的。我想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应该是定位准确、边界清晰、相互制衡、良性互动这样一种关系。

   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就是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这里面以党委和校长为代表的行政权力,以教授为代表的学术权力如何能够形成合理的关系,各自有各自的功能又相互制约,同时是一种良性互动,这样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21世纪》:现在全国也开始做一些大学校长公推公选的试点,在您看来,这样一个制度的设计是不是可以促进刚才谈的大学去行政化的改革?

   郑永扣:公推大学校长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应该给予支持,但是是不是公推公选大学校长就能够达到去行政化或者有助于大学的去行政化?

   我倒觉得不能简单这样认为,关键还是一个制度体制问题,不在于你怎么选拔校长。现在,如果大学里面自身的内部管理体制和外部政府间的管理体制没有一个实质性的调整的话,不管怎么选出来的大学校长他到了这个位置上必须按照现在的规则去行使。去行政化通过公推公选校长这个措施能够有所推动,但这不是一个根本的制度变革。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忧虑城市化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