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恒天高管:ST海龙重组横亘“四大屏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6 03:1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安丽芬

   清明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ST海龙(000677.SZ)继续演绎节前复牌日的“一”字跌停行情,最终以4.35元收盘,较去年8月22日的停牌价已跌去10%。

   ST海龙4月5日的龙虎榜显示,机构专用席位卖出211万元,另外有四家证券营业部合计卖出98.8万元。而在3月30日至4月5日两个交易日里,有两个机构专用席位现身卖方龙虎榜,合计卖出250万元。

   如此颓废的股价源于一份公告。

   3月29日晚间,停牌逾7个月的ST海龙发布复牌公告称,因公司债务负担较重,截至目前,经潍坊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恒天”)协商,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恒天与ST海龙至今未签署相关合作协议,股票于翌日复牌。

   这次被多方寄予希望的联姻以“未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宣布暂时的合作结果,让人始料未及,也再次让ST海龙在资本市场连连跌跤。

   那么,在未有实质性进展的背后,ST海龙与恒天的合作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双方的合作仍有前景可待吗?

   恒天一位高管对本报记者表示,从业务上讲,ST海龙与恒天具有战略协同价值。但ST海龙的情况很复杂,双方最终能不能结合在一起,决定于多方面因素,目前看还不明朗。

   在这位恒天高管眼中,横亘在恒天与ST海龙之间有四道屏障,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员工等当事利益方,达成共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马拉松式”合作

   从去年8月22日ST海龙放出与恒天有初步合作意向的消息至今,已7月有余,其间合作也是一波三折,进展异常缓慢。

   “由于ST海龙是上市公司,影响因素比较多,一些消息比较敏感,所以当事各方做事也比较谨慎。”上述恒天高管表示。“双方合作需要前提条件。前提条件不具备,想做也没法做,现在还没轮到恒天做决定的时候。目前的进展快慢,不是由恒天决定的。”

   但事实上,在过去的7个月时间内,恒天并不是毫无动作。此前其在潍坊设立的子公司就被外界认为是其介入ST海龙业务往来的行动。

   去年11月8日,ST海龙公告称,经潍坊市人民政府、恒天与山东ST海龙协商,为尽快促进ST海龙经营正常化,恒天将在潍坊市设立独资公司,通过该公司尽快与ST海龙签订委托加工协议,以开展委托加工的方式促进ST海龙正常运营及职工稳定。

   尽管在ST海龙的公告里,没有提到过恒天在潍坊设立的独资公司,但是一家名为恒天实业(潍坊)有限公司(下称“恒天实业”)在潍坊“悄悄”注册成立了。

   潍坊市工商局网上信息查询系统显示,恒天实业于2011年12月23日成立,注册资本3000万元,住所是潍坊市寒亭区ST海龙路1825号。

   事实上,恒天实业的登记地址正是ST海龙的资产。ST海龙去年5月的一份对外担保公告显示,公司以资产抵押方式对山东海龙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向恒丰银行青岛分行申请1亿元

   银行提供担保,期限1年,抵押物为土地与房产,而房产正是位于海龙路1825号。

   另外经查,恒天实业的法人倪金生是恒天下属企业沈阳中恒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总会计师。另外恒天实业的招聘广告显示,公司系恒天的全资子公司

   各方信息表明,恒天确实已经在潍坊设立了独资子公司。可是就在1月4日,ST海龙发布公告称,因种种原因,公司暂未能与恒天签署委托加工协议,为维持公司正常经营连续不中断及职工队伍稳定,拟暂与潍坊恒和置业有限公司(下称“恒和置业”)签署委托加工协议。而恒和置业的注册时间是2011年12月19日,比恒天实业的注册时间仅早4天,该公司是潍坊市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100%控股的全资子公司。

   “通过委托加工方式是集团一个建设性考虑,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有很多难处。”上述高管坦承。

   2月7日,ST海龙称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山东海龙博莱特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与恒和置业签署了委托加工协议并履行了审议程序,委托加工业务进展顺利。

   不过,针对恒天实业有否跟ST海龙有业务往来的疑问,上述高管表示,“业务上应该没有往来。”

   “其实跟ST海龙有没有往来不重要,ST海龙目前也在生产经营,跟上下游都在打交道,就重组本身来讲,不是决定性因素。”

   横亘“四大屏障”

   “潍坊市政府也希望我们多参与一些ST海龙的事情。”上述高管表示,“ST海龙对于我们也有战略协同价值。”

   那么是什么阻碍了合作的深入?

   “ST海龙的事情很复杂,涉及到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层、员工等当事利益方。”上述恒天高管透露。而这正是重组的四大屏障。

   上述人士透露, ST海龙股权异常复杂。潍坊市政府持有一部分股份,但更多的是中小投资者,“投资者对ST海龙最后到底怎么安排,债权人是什么想法,管理层有什么希望,职工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诉求,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

   公开资料显示,ST海龙的前身系潍坊市寒亭区央子盐业股份公司。1990年,巨龙集团以浆粕生产线所评估的净资产1421万元入股,成为ST海龙控股股东。

   2004年7月,逄奉建等14名时任高管出资1000万元设立了潍坊广澜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广澜投资”),受让了巨龙集团申请冻结的央子盐化集团持有的ST海龙8.75%股权,成为ST海龙第三大股东;同年11月,4816名ST海龙员工出资9811万元设立潍坊康源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康源投资”),以1.21亿元竞得巨龙集团持有的20.47%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此前,潍坊市投资公司受让了巨龙集团持有的ST海龙20.50%股权,为第一大股东。

   截至去年9月30日,潍坊市投资公司、康源投资分别持有ST海龙17.25%、12.94%股权,而广澜投资却从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消失了,其在去年6月30日还持有ST海龙6.94%股权。较之去年6月30日,潍坊市投资公司、康源投资的股权在去年9月30日相应增加了1.21%和0.9%,其余有些股东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也就是说,ST海龙高层持股的广澜投资已于去年大幅减持或转让了所持ST海龙股份,可是却未在公告里予以体现。

   而除了股权的纷繁复杂之外,ST海龙重组的另一大障碍显然是债权。

   截至3月22日,山东ST海龙因资金紧张逾期贷款累计8.79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56.72%。另外,公司预计2011年度的净利润亏损高达10亿元。

   “我们也希望ST海龙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不过恒天做战略合作或是重组也有自己的标准和流程。具体的债务和其他方面的协商还需要一些时间。”上述恒天高管表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