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样本:行业老大如何再起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7 01:56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杨颖桦 2012-04-07 01:56:55
随着2011年基金年报的披露落幕,没有悬念,华夏基金依然占据资产管理规模的第一位。
根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华夏基金在2011年的资产管理规模为1790.88亿元,而第二位的易方达为1417.03亿元,第三的嘉实为1352.18亿元。
然而,这个第一的背后,是华夏基金因股权问题被停发新基金以及专户产品等,时间长达两年后,但是华夏基金依然稳居冠军宝座。
单薄的领头羊
即便如此,行业的剧变依然考验着华夏这位行业老大,这些变化包括产品审批制度改革带来的市场格局巨变,以及在股债双杀下投资者对于固定收益类以及银行理财产品的新需求等。而在多种剧烈的变局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投资者对于“基金不赚钱”的印象日深。
在这种新情况下,华夏基金在终于解决了股权问题后如何重新迈步?
从华夏基金公司对新产品的审慎规划新思路、到投研体系的调整,再到一系列老基金的打开申购来看,这个巨人正在谨慎地迈步。其背后的思路,是在现有的行业优势上,突破基金业长久以来“为了规模而发行”的怪圈。
事实上,随着基金产品审核往市场化迈进的深入,基金产品报批机制已经呈现清晰的“注册制化”趋势。
一位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此前对记者表示,基金产品行政审批总的方向是要审批制向注册制来发展。基金管理公司在产品创新上会有更大的自主权,基金公司在创新产品申报中只要标注出该产品有何新特点是投资者必须关注的,而在审核过后,经过市场考验成熟了,就可以成为后面产品引用的标准,使得后续的报批更为通畅。
随之涌现的,是产品设计创新与完善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发动机,新产品急速涌现,2011年,合计基金数量872只,比2010年增加216只,环比增加32.93%。而华夏在期间因受股权困扰,在2011年只有一只专户产品到期转公募。
而紧追华夏的其他基金巨头却没有停下产品发行的脚步,比如在排名靠前的公司中,南方基金在去年增加了8只基金至32只,易方达基金增加了7只新基至30只、嘉实也同样增加了7只新基达到29只、博时基金则增加了6只新产品,总数达到27只。
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吴志军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常规产品方面,华夏基金的产品线布局基本完成。因此,华夏已经渡过为了发行而发行,为了发行而创新的阶段。华夏的产品设计、创新和发行都要以投资人的利益为重,兼顾市场长期和战略性的布局需要。
截至目前,在可统计的66家基金公司中,已经有27家基金公司拥有了完备的产品线,即包括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货币型基金以及QDII基金等六类产品。而其中,华夏基金作为基金行业的龙头老大,他未来的方向,或具有代表性意义。
事实上,目前华夏基金共有26只产品,但是其中混合型股票型基金就占到了九只,主动管理型的股票基金仍为主力。而相对比之下,华夏的固定收益型产品的数量则显得较为单薄,仅有4只债券基金和两只货币基金。
w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华夏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份额合共约204亿元,仅占其总体资产管理规模约11%,而易方达这一数据为18.7%,嘉实则超过20%,南方为24.7%,博时为31%。其中由于货币基金在多家公司中充当了固定收益类产品份额的主力,所以如果以债券型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来看,华夏基金的债券基金规模仍然排前。
加码固定收益产品
但是,市场在华夏基金由于股权问题被“停赛”两年的时间里面变化巨大,这以投资人热捧银行理财产品,各家公司开始大力发展固定收益类产品的趋势为主。
即使是在资产规模排名靠前的前五家公司中,同样以往以注重股票型基金为主的易方达,也开始呈现往重视固定收益类产品改变,易方达在2011年发行了两只债券型基金。
这种态势在今年依然延续,南方、嘉实在今年分别上报一只新的债基。
而华夏也似乎已经开始考虑到了这种市场格局的转变,这个在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上曾经独占风头的行业龙头,接下来或将往固定收益和投资工具类产品加码。
吴志军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指出,2011年以来,投资人热捧银行理财产品,表现出对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巨大需求。
其指出,“我们下一步的产品设计会考虑固定收益类和投资工具类的产品。发行主动管理的股票基金,最重要的是看有没有合适的、优秀的基金经理去管理;如果没有,我们宁愿不发。”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华夏基金此前的固定收益部总监杨爱斌于2011年底离开了华夏基金。而杨爱斌在加入华夏基金后主要负责主持固定收益类的投资管理工作。而现在华夏的固定收益部副总监为韩会永,其为华夏债券基金经理、华夏希望基金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