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陶企外迁五年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2 15:49 来源: 赢周刊“就好比嫁女儿,女大当嫁都是要离开家的,有嫁的远的,有嫁的近的,还有嫁到国外的,但她们还是佛山的品牌,研发、设计、总部都在佛山,她们的根在佛山,佛山是(她们)永远的‘娘家’。”
2007年佛山陶瓷企业大举外迁潮,已经过去了五个年头。五年来,借地丰翼也罢,水土不服也罢,佛山陶企不再是来回迁徙的候鸟,如今,迁去的新家已成旧居。与其他传统产业一样,身处转型升级汪洋中的佛山陶企不可避免地经历着蜕变的阵痛。
2007年的佛山陶瓷产业转移很大程度上是区域发展政策的结果,而每一次产业转移都会给行业带来发展变化,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一轮长达五年的佛山产业转移热潮,有力地冲击了建陶产业的传统格局,让新兴产区几乎一夜之间在全国各地崛起,陶瓷产区遍地开花。
同时,对佛山陶瓷业来说,由于大量陶企外迁,物流、研发、设计等随之外迁,其总部经济的战略也面临考验。
□赢周刊记者 朱卫卫
广东佛山素有“南国陶都”的美誉,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和陶瓷商贸物流集散地,佛山出产的陶瓷占据了全国60%以上的市场,佛山云集了全国90%以上的知名陶瓷品牌,产品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全国乃至全球最大、产业链发育最完善的陶瓷产业集群区。然而,佛山陶瓷业也和其他传统产业一样,打响了转型升级战,不可避免地经历着蜕变的艰难和阵痛。
外迁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实施绿色战略、发展低碳经济、创造绿色生活”,已成为广东各级政府的共识。低碳减排,已成为一项雷厉风行的行动,未来陶瓷产业的市场竞争一定是在低碳模式前提下的竞争。
据统计,佛山陶瓷业在最鼎盛时期有近400家陶瓷企业,一般的中型陶瓷企业年销售规模约四五亿元,而大型陶瓷企业一般是10亿元以上。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介绍,陶瓷的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废水、废气、粉尘和固体废气物四个方面。“年产量100万平方米的墙地砖生产线,每天排出的废水就约120吨,有大量难以自然沉淀的固体悬浮物,而且里面含有一定量的铅、铬等生物毒性比较显著的重金属。”陶瓷污染带来的废气污染则主要是高温的烟气和粉尘,其中二氧化硫在空气中遇了水会变成硫酸物,其毒性比二氧化硫本身要高10倍。而粉尘和固体废气物也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大污染。
在2007年之前,佛山陶瓷业已经经历过两次较大规模的迁移潮。如果说,前期的陶瓷产业转移多是一些有实力的陶瓷企业进行的一种自我扩张行为,那么,从2007年开始的迁移可以说是陶瓷企业在佛山市政府“希望陶瓷企业走出去、还佛山一片新天地”的环保决心之下的一次配合行动。
而对于后期的转移,大型陶瓷企业依然很乐意走出去,如新明珠、新中源、马可波罗、顺成、东鹏等等,因为这正与它们扩大产能、扩大销售辐射范围的要求相符。而中小型陶瓷企业则显得被动。
然而,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要“被动”地关掉在佛山市内的部分或者全部生产线。一些原本在佛山本地发展受局限的大型陶瓷企业再次走出省外,大兴土木建厂。2006年8月,新中源在湖南省衡阳市投资6亿元买下2500亩地再建生产线。2007年3月,金意陶和箭牌在江西景德镇分别投资8亿元和16亿元。2007年5月,新中源再在江西高安投入8亿建新生产线,同年7月,又在沈阳法库县投资5亿元建生产线。
五年来,佛山有实力的陶瓷企业几乎悉数走向省外。蓝卫兵透露,即便是佛山市政府允许存留的26家企业中也有一半有意向将生产基地外迁。如东鹏陶瓷就在山东淄博淄川区杨寨镇建立了生产基地。
由于佛山陶瓷企业的转移,吸引了其它省市的政府前来招商引资。据悉,有段时期,佛山宾馆的会议室几乎每天都有招商引资的外地政府部门来订场。不仅有广东省内的清远、河源、肇庆、阳江、开平、四会等地,还有广西、江西、四川、福建、辽宁等地的政府也不远千里来佛山招商,其中原材料资源充足、交通发达、市场基础较好、招商政策优惠的江西高安成为佛山陶企最青睐的投资基地。
佛山陶企外迁潮就在这种你情我愿的氛围中进行着。
汇德邦陶瓷有限公司早在2003年就在清远源潭划了一块地作生产线,但当时只是产能扩张之举,压根没想到几年后自己的企业需要转移。汇德邦总经理助理陈孟权感叹,除了政府要企业走外,其实企业本身也不得不走了。
陈孟权介绍,2003年,新中源陶瓷集团在清远源潭买地新建生产线后,他们也去源潭买了地做自己的生产线。对于当时跑去清远设生产线,陈孟权表示,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市场的关系。“我们想更大地辐射我们的产品市场,而且在2002年左右,珠三角一带出现比较严重的‘民工荒’,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和容易请到工人,纷纷跑去外地设厂。当时清远政府很热情过来招商,我们就跟过去了。”陈孟权称,他们在清远的生产线不仅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而且在生产成本上确实有一定的降低。但他们从没想到企业有一天要走出省外去设生产线。
“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要转移,而且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开厂。清远虽然在省内,但我们觉得已经算是突破了。”陈孟权表示,以前佛山政府没有明确表态时,虽然佛山的陶瓷企业发展空间已经很拥挤,但谁也没有想过要搬迁生产线。就算是有一些大的陶瓷企业跑到省外去设厂,那也是因为大型陶瓷企业财大气粗,有实力去远处扩张。后来,一些客观因素逼得更多的企业不得不考虑外迁了。陈孟权表示主要是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的原因。近几年,陶瓷原材料、重油及包装所用的纸张都大幅涨价,有些甚至上涨一倍多,为此企业常常发现资金困难。
走出去已经是一个无可选择的选择,可以选择的是走向哪里。
汇德邦选择了江西丰城。“当地政府的办事效率也很高,他们提出的‘6+1’的概念很吸引我们,即引进6家优秀的陶瓷企业创造100亿元的生产产值。丰城很注重环保,所以在挑企业方面很严格。”陈孟权透露,丰城处于江西,可以辐射整个华南市场,运输成本也会大大下降。“虽然目前我们在佛山的陶瓷生产线按政府要求还可以保留,但长期来看还是要关掉的,往外走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而对一些只有几条生产线的小型陶企,在去与留的选择上更加被动。刘先生以前的工厂只有三条生产线,年销售额大约为6000万元,在佛山算是很小的陶瓷企业了。“我参加过很多其它省市政府来佛山开的招商会,他们多数还是偏向于一些大中型陶瓷企业。我们这样的小企业,虽然也有很多地方政府有意向,但毕竟我们资金小,又担心水土不服,所以不敢轻易尝试。要搬也是一古脑儿就全搬走了,也留不了总部在佛山。”随着佛山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和要求陶瓷企业搬迁后,刘先生决定直接另辟新路,转做物流,专门给其它陶瓷企业当仓库。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透露,最近广西资源县正在佛山招徕陶企前往投资。资源县目前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且适合陶瓷企业生产各种洁具、建筑陶瓷的生产条件。广西可能成为佛山陶瓷企业的下一个投资热地。
外迁地的软环境成软肋
除了这些如鱼得水者,外迁的佛山陶企还经历过一次小小的回迁潮。起因于一些外迁企业的水土不服。
此前,一次性拿地超过3000亩的顺成陶瓷在湖南临湘投资的临湘兆邦陶瓷传出回迁广东的消息。虽然最后证实只是回迁部分仿古砖的生产设备,然而,一系列现象显示,外迁始于2007年的佛山陶企,有的正在遭遇“水土不服”。
湖南临湘兆邦陶瓷厂是兆邦陶瓷有限公司2007年在岳阳临湘投资的大型项目,投资总额达12亿元,这是临湘史上最大的外来投资项目。2008年8月,兆邦陶瓷开始正式投产运行。从当地媒体报道中可见对兆邦陶瓷的期待:湖南兆邦陶瓷占地面积2000亩,项目全面建成后可形成年产超6000万平方米的高档墙地砖生产规模,年创产值20多亿元,创利税数千万元,安排就业60000多人。
缘何如此重大的一个项目突然“回迁”?
据了解,湖南岳阳作为国内新型陶瓷产区,在2007年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得以快速发展。然而,由于当地自身环境与佛山成熟的陶瓷产业环境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迁移过来的企业出现诸多不适,有的生产线开工不久就有了停产的迹象。兆邦陶瓷相关负责人曾公开表示:“公司在临湘共投资了10条生产线,其中1条仿古砖生产线投产1年便停产。停产的主要原因是,2009年整个陶瓷产业经济环境低迷,而当时规划建设的仿古砖产量又过大。” 由于母公司顺成陶瓷的客户较成熟,对高端仿古砖的需求扩大,所以企业把闲置的设备运回广东,生产釉下彩产品。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内部生产调整,引发的风波令兆邦陶瓷乃至整个陶瓷业始料未及。业内媒体纷纷跟进报道,从而引发了行业人士对陶瓷企业产业转移的深度思考。
蓝卫兵分析,近五年来,佛山陶企向外转移发展的过程,同时是国内很多地区大举向佛山陶瓷业敞开怀抱进行招商的过程。其中不乏一些地区以佛山陶瓷企业的落户、投产为契机,纷纷规划、设立大型陶瓷产业园区,把发展地方建材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达成这样的愿景,不少地区在招商过程中向陶企给出了令人心动的承诺,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因为对行业的不熟悉导致无法兑现承诺,出现很多问题。如当地的产业链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土地手续等未能跟上,供电不足,劳动力素质太低等等。
广东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陈环表示,陶瓷产业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源依赖和能源依赖,虽然中西部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较沿海便宜,但是适合营商的软环境却没有形成,基本的硬件设施也不完善,使得企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新迁园区无论是整体营商环境、配套产业链还是市场观念,与佛山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另外,走出去的佛山陶企面临着扩张人才储备不足、文化习俗等诸多不适因素,导致在外的陶瓷生产基地的综合运营成本在市场中并不见得有多少优势。还有外迁的陶瓷企业反映,投入大成本建设生产线,结果却发现当地的成本比意料中高出许多;也有企业扩张后遭遇市场销售困境,进退两难。
有业内人士透露,一家到湖南某地投资的佛山大型陶瓷企业,因为无法忍受当地“黑势力”对资源的非法垄断和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干扰,在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申请援助无果的情况下,无奈采取了“以暴制暴”的做法,从广东调集100余“烂仔”赶赴湖南,与当地“黑势力”群殴。不少佛山陶企在外省被搞得焦头烂额,时有耳闻。
建陶业格局重构
陈环认为,建陶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进大出,大量的煤和泥拉进来,生产的产品要运出去,而如今的运输成本越来越大,这个特征决定了陶瓷企业的生产基地最适合在产品销售市场附近布点。也就是说,随着物流成本的比重增加,建陶产品市场区域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并直接导致了生产制造区域化。
同时,建陶产业拥有集群性的特征,但过于集群又易导致环保与能耗的压力,新的建陶产业格局将全面表现出大范围的相对分散,小区域的有限集中,也许一地集中100-150条生产线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规模。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尹虹认为,在这几年高速扩张的同时,建陶产业格局发生着悄然的变化,旧的产业格局开始打破,显露了建陶产业新格局的一些发展方向,但距稳定的建陶产业新格局的形成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
在尹虹看来,此时各个新兴建陶产区的强弱优劣竞争也将全面展开,面临的困惑也将随之出现,最明显的是以“中国建筑陶瓷生产基地”——江西高安市为陶瓷工业中心并拥有数百条生产线的江西产区,如何在有限的区域范围内消化全部产能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鄂尔多斯包头内蒙古建陶产业基地形成,对淄博陶瓷北上、法库陶瓷西行将增加多少竞争?这些新兴建陶产区将在相关区域市场的竞争中逐步完善新的建陶产业格局与产业体系,在竞争过程中,各个建陶产区应完成自身的产业定位及相应的产业体系。
在这众多新兴产区之中,在陶瓷原材料、运输等方面都具有较明显优势的长江沿线城市,被视为未来建陶行业发展的希望所在。然而,直到现在,提起真正形成集群优势、能够“力压群雄”的新兴陶瓷产区,业内还没有能达成共识。在兆邦陶瓷传出外迁传闻期间,就有业界人士公开直指“最具竞争力新兴产区还没有出现”,其主要原因,除了客观的自然条件之外,就是最简单的软环境在很多地方仍然没有形成。由此看来,外迁地的软环境仍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制约佛山陶企发展的软肋。同时对于佛山来说,由于大量陶企的外迁,物流、研发、设计等随之外迁,陶瓷行业总部经济的战略将面临考验。
佛山陶业总部经济的未来
蓝卫兵认为,从去年初到现在,陶瓷行业一直在U字形的底部运行,而即将到来的2013年应该是行业向上发展的新阶段的起点。2011年,商务部授牌的首批59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中,佛山建筑陶瓷基地位列其中。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近几年佛山陶企业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劳动力密集、资源消耗大、技术含量低、外向依存度高为主要特征的陶瓷出口逐步显现弊端,在面对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扬、用工难题逐步显现的现实面前,陶企的发展受到制约。加之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欧盟、泰国等反倾销此起彼伏,陶企的日子愈发不好过。
就在这样的行业低潮期,中国陶瓷城,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的进驻商户们近期发布了“与爱同行”的倡议书,并将在2012年4—10月持续举办长达6个月的“与爱同行”慈善活动,联手媒体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贡献一份爱心和力量。
在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陶瓷城、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总经理余敏指出,中国陶瓷城将以打造中国陶瓷产业的商贸巨擘为目标,通过升级中国陶瓷城的品牌包装与宣传效果、升级核心商贸活动、升级物业硬件与服务,进一步加强海外的拓展战略,加快中国陶瓷城品牌的输出,为中国陶瓷走向世界奉献力量。
中国陶瓷城和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是佛山市打造陶瓷总部经济的重要载体。记者从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了解到,目前进驻基地的国内外高端品牌已有200多个,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8届陶瓷博览交易会,观展人次达100余万人,开拓了美洲采购节、韩国采购节、西班牙采购节等国际采购活动。
近年来,佛山政府期望通过佛山陶瓷产业调整与提升来打造佛山陶瓷的总部经济,将佛山陶瓷产业的低端部分,通过转移与关停的手段迁出佛山地区。这一部分企业约占佛山陶瓷企业总数的60%-70%,约占佛山陶瓷产能的40%-50%。而同时将佛山陶瓷产业的上下游部分保留下来,诸如陶瓷产业上游的设计策划、机械装备、研究开发等陶瓷产业下游的营销总部、出口基地、物流等陶瓷产品方面的质检、分析、认证等陶瓷产品、装备、化工等方面的会展经济等,从而打造佛山陶瓷的总部经济。
简而言之,佛山陶瓷总部经济就是将佛山陶瓷整个产业链中生产制造部分的部分或大部分外迁、关停,将佛山建陶企业的总部留在佛山,将生产制造的上下游留在佛山,继续保持佛山陶瓷在建陶行业的领军作用及中心地位。
多年来,佛山陶瓷在消费者心目中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是,也有业内专家质疑,大量的佛山陶企外迁之后,佛山陶瓷的区域品牌是否还有现在这么闪亮?
一般来讲,总部经济就是企业将总部迁移到或保留在中心城市,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科技、人才、信息、市场等优势寻求快速发展。但佛山的经济主要依托制造业,佛山尚缺乏中心城市具有的核心政府、科研院所、高等教育、信息中心、人才集中等方面的优势。从专业物流方面来看,建陶行业是一个大进大出的行业,一条日产一万平米的普通生产线,每天的产品约200吨、原料近250吨,还有各种辅料、燃料等,如果生产制造环节外迁,物流急剧减少,陶瓷物流经济如何发展?
尹虹认为,打造佛山陶业总部经济并不简单。要打造制造环节外迁的佛山陶业总部经济,就要解决陶企外迁之后将其总部留在佛山的理由。大量佛山陶企外迁之后,留在佛山的建陶企业也将在佛山当地生产制造方面减持,如目前东鹏陶瓷,其在佛山的份额仅占总产量的30%,新中源陶瓷不足20%。能否有较多的陶瓷企业总部留在佛山,能否发展佛山陶瓷的总部经济,关键是能否将“佛山陶瓷”成功地打造为一个具有含金量的陶瓷区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