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广东海洋经济大而不强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4 01:55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王小明

  4月10日,广东湛江东海岛,一块面积达十几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平整完毕。举目四望,除了一座孤独的灯塔外一无所有,海风所到之处,黄沙滚滚,天空暗黄一片。

  这里是宝钢钢铁基地项目的工地现场。这个巨无霸重工业项目承载着湛江海洋经济崛起的希望。

  广东海洋强省战略提出之后,成为了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急先锋”的湛江是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缩影。

  2011年,广东省再次以9807亿元的海洋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1.5%,这已经是广东省海洋产业第17年蝉联全国首位。

  荣耀的背后却是广东海洋经济大而不强、第三产业发展薄弱的尴尬处境。作为全国首批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之一,广东的海洋产业依旧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新兴产业发展乏力、发展规划不清晰等种种弊端。

  在广东海洋强省战略启动的第一年,海洋经济结构调整的冲动刺激了海洋第二、第三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的发展,但这也给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在做大海洋第二产业过程中,地方政府大干快上或为广东海洋经济的发展埋下隐忧。

  海洋经济主打重化工

  在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广东的西部,是广东省最著名的海洋渔业捕捞、生产基地——湛江。作为广东海洋经济产业“第三城”,湛江长期占据着广东海洋经济第一梯队位置,多年来,其海洋经济总产值仅次于珠三角地区发达的广州和深圳。

  广东海洋强省战略提出之后,湛江成为了广东海洋经济发展的“急先锋”。2011年,湛江市主要领导开始奔走于国家海洋局和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等相关部门,就湛江先后引入的两个重大临港工业项目:宝钢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和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审批进行“公关”。

  这两个总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的“巨无霸”项目将给湛江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带来革命性的意义。根据《湛江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这两个项目建成后,到2015年,湛江的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将可以优化为8:76:16,以临海重工业为龙头的海洋第二产业比重将得到显著提升。

  湛江着力发展海洋第二产业的冲动在于改变其在广东省内并不匹配的经济地位。尽管其拥有发达的传统渔业经济,但单一的经济结构令湛江并不能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市。2011年,广东省21个地市的综合经历实力排名中,湛江仅以1650亿元的生产总值位列全省第八。

  “湛江是传统的海洋大市,但其海洋产业主要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海洋第二、第三产业仍然发展落后,比如装备制造、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都还很低,海洋产业的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海洋经济管理与研究中心主任朱坚真教授表示。

   两个投资超千亿项目的落户承载着湛江崛起的希望。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启动湛江宝钢钢铁基地项目上报国务院批准的程序,项目主体工程有望在年内动工。

  4月10日,当记者来到湛江东海岛宝钢钢铁基地项目的工地现场时,一块面积达十几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平整完毕。举目四望,除了一座孤独的灯塔外一无所有,海风所到之处,黄沙滚滚,天空暗黄一片。

  已从这片土地上搬迁离开的当地居民吴伯对于这个巨无霸项目并无多少好感,对其而言,这个项目带走了他们祖祖辈辈所有的农田和房屋。在领取了一笔数目不多的补偿款后,如今吴伯只能以摩托车载客为生。

  他的载客生意也并不好做。随着石化和钢铁项目的落户,东海岛上唯一的省级旅游度假区“龙海天”近年来已经游客寥寥,岛上衰败倒闭的海滨旅馆随处可见。

  而真正令朱坚真等学者担忧的是,大项目的落户有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朱坚真认为,东海岛进驻如此大的项目后,针对岛上原有的一些生态,比如红树林、珍稀物种等,理应划分一个保护区,“但接近15平方公里的一大片土地被推平之后,只剩一片黄土,被扫的一干二净,连规划图纸上都没有(保护区规划)。”朱坚真认为,湛江对大项目可能带来的环保问题考虑仍有欠缺,缺乏具体的举措。

  对于类似的这些担忧,湛江市委书记刘小华曾表示,在大项目落户方面,湛江一方面要求投资方必须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环保技术,同时环保部门也会对项目实施最严格的环保监测和管控,项目与居民区严格按规定划定安全防护区。只是对于湛江政府本身会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维护生态环境,刘小华未有表述。

  尽管上述两个项目建成投产仍需时日,其将来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也有待评估,但在建设初期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已经足够引起警示。

  结构调整:新兴产业困局待破

  湛江的海洋经济发展冲动不过是整个广东提出建设海洋强省战略以来,海洋产业谋求破局的一个侧面写照。“湛江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也是目前整个广东省海洋产业现状的一个缩影,广东的海洋产业经济也是以海洋第一产业为主,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不高;产业的关联度也太低,而且海洋产业的规划布局也存在着多重点、无序发展的弊端。”朱坚真表示。

  根据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2010年的统计数据,当年广东海洋经济中的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10:42:48。对于这个数字,朱坚真表示值得商榷,“这组数字有统计口径、比较价格体系及海洋产业行业指标体系等技术性问题,即使这组数字是真实的,也不能表明目前广东海洋产业结构已经趋于合理。”

  一个广东政界、学界公认的事实是,目前广东海洋经济的第二、第三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存在着发展乏力的短板,广东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程度远远不如山东、浙江等沿海省份。

  朱坚真以及其领导的课题小组在他们最近撰写的《广东加快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研究报告》中,将广东新兴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的原因归结为广东多年来在发展新兴海洋产业上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同时缺乏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政策倾斜,而在新兴海洋产业方面亦缺乏专业人才和专业技术。

  要改变这种困局,朱坚真课题组研究认为,除了要发挥广东天然的海洋资源优势外,还必须解决人才与高新技术短缺的问题,“能否在短期内建立海洋人才、培养、流动、使用机制,建立海洋高新技术研发和转化基地,是广东实现蓝色崛起面临的重要挑战。”

  根据即将出台的《广东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与海洋科技实施方案》,“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将累计投资约370亿元用于海洋新兴产业与海洋科技发展重点工程建设,力争到2015年,将海洋新兴产业年均增长率提升至25%,完成新一轮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推进广东省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