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保增长又开始了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4 08:19 来源: 华夏时报

  程凯

   刚刚过去的一周,又是一个宏观数据密集发布周。数据多了,难免会出现数据“打架”的情况。微博(http://weibo.com)上一位做投资的好友,在周五一早统计局经济数据发布以后就感慨,“股市如今就是一个被忽悠的阶段。”

   让他觉得不解的是两组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GDP是10.79万亿,同比增长8.1%,增幅已是5个季度连降;同时,前一天央行刚刚发布的数据又显示,3月份新增的人民币贷款突破了1万亿,远远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8000多亿。

   对此数据,他的评论是:低于预期的GDP,高于预期的信贷,究竟是数据欺骗我们,还是我们被市场玩弄?

   其实,这位朋友说的也是一句玩笑话。尽管他出于职业原因热衷分析宏观经济数据,但是实际操作起来自有他的一套成功路数,基本不被数据所牵绊左右,更不用说他所认为的这两组相互打架的数据,其实并没有真正地打架,反而预示着一个拐点——保增长的战役打响了。

   连续5个季度的GDP增幅下滑,本来就是预料之中的事情,这一点2011年中国A股漫漫的熊途早就预知了。在实际货币从紧的情况下,在对地产以及相关行业的政策调控之下,2012年第一季度录得一个新低的GDP增速不足为奇,更何况今年定下的GDP增长官方目标只是区区的7.5%而已。

   但是,你要以为这8.1%既然符合预期,就不会有政策制定者感到担心了,那肯定不对头。连续5个季度的经济下滑当然是危险的,决不是某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所说的那样,“增速低些又何妨!”既承认8.1%的客观性,又认识8.1%的紧迫性,需要做的又是什么?当然是保增长。实际上,这种保增长已经开始了。

   抛开投资、出口、消费这样的简单三分法不谈,要保增长最直接的手段是什么?当然是让企业开工。让大企业开工,就得保证基建,让小企业开工,就得保证有钱有流动资金。这一点是早就被认识清楚了的,我们可以再一次回忆一下温家宝总理清明节期间在各地调研经济状况时所表的态,就会非常清楚这一点,“宏观政策的预调微调当前一个重点就是要保证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

   仅仅保证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要让更多更广泛的民间企业、中小企业能够开工甚至是扩大再生产,就得解决他们的最根本的困难——缺钱,准确地说是从银行贷不到款。怎么办?于是,最近我们已经看到了为解决这个难题而出现的多种尝试,有的已经开始了,有的还在酝酿中。

   已经开始了的是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获批。按照国务院的目标,温州民间资金充裕,民间金融活跃,但是近年来却出现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和企业主出走,搞金融综合改革,就是要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不仅是针对温州的,更是为了今后全国范围的金融改革。

   还在酝酿之中的是刚刚传出来的消息——深圳酝酿系列金融创新措施。4月12日下午,有门户网站发布消息称,深圳已获国家层面支持,将出台系列重大金融创新措施——与香港试点开展双向跨境贷款、年内成立深圳前海股权交易所、扩大代办股权转让系统试点、创新债券市场发展等。这个消息让A股市场随后大涨。

   尽管当晚就有相关人士表示消息还不确切,但市场还是对此事处于酝酿之中满怀信心,毕竟这符合保增长的大环境。深圳的这种金融创新可以有多方面的解读,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能够引入香港市场的人民币到内地来放款,就又将为中小企业融资难开辟一条渠道,这和温州的金融试点如出一辙。

   保证增长,就是要保证开工率,不仅是大企业,中小企业作为吸纳最多劳动就业的部门更是开工保就业的重头。以前《地平线》专栏介绍过一个概念,货币不仅是由央行和商业银行系统把控的,货币有时候是内生的,也就是说,有多少货币需求银行系统就会“生产”出多少货币来。只要政策的导向是让企业开工,企业无论大小就都会有资金需求,只要央行不再继续从紧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系统的流动性就会自然而然地发放出来。

   因此,我们就会看到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3月份新增的人民币贷款突破了1万亿。1万亿,这不是一个导致冲突的数据,恰恰相反,这是一个信号,保增长又开始了。(作者为本报编委)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