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只C级债券如期兑付 债券市场信用风险警钟敲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7 07:07 来源: 金融时报记者 高国华
4月16日(本周一),本报记者从债券市场相关各方得到的信息显示,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11海龙CP01”,下称山东海龙短融)本息已经如期划拨到债券持有人指定的银行账户中。此举标志着被评为国内债券市场首只C级债券(垃圾级),终于在市场争议声中如期实现了本息兑付,各方关注的债券市场首例信用违约风险事件警报也得以彻底解除。
此前的4月9日,山东海龙发布在中国债券信息网上的公告称,其兑付资金将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在兑付日划付至债券持有人指定的银行账户。但在业内看来,该公告表明的还只是山东海龙的态度,是按照要求所必须履行的一个正常手续,至于本息能否如期归还,最终还是要看到期日的落实情况。显然,山东海龙最终没有让持有人失望,但该事件带给国内资本市场的震动和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远没有结束。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普遍表示,山东海龙短融能否如期兑付,对快速发展的国内债券市场来说,都将是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该期债券能够顺利实现兑付,对于债券持有人是好事,但该事件也揭示了债券市场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信用风险,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市场各方不应该因此降低对信用风险的关注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招商银行投行部总经理祝献忠说。
公开资料显示,山东海龙去年4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4亿元人民币的1年期短期融资券,于今年4月15日到期,由恒丰银行任主承销商,票面利率5.80%。也就是说,到了今年4月15日的兑付日,山东海龙需要偿还本息共计4.23亿元。
但是在该期债券发行之后,山东海龙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持续恶化,而由于存在巨额担保、变更发债募集资金用途未及时披露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暴露,山东海龙的主体评级和债券评级也一降再降。从去年9月开始,联合资信评估公司在半年内三度调降山东海龙评级,主体评级由最初的A+一路跌至CCC级,其短融“11海龙CP01”的债项信用等级也由A-1降至目前的C级,成为国内债券市场6年来首只C级信用债。这也让市场对“11海龙CP01”是否会成为中国债券市场上第一个违约案例保持密切关注,其债券估值收益率曾一度超过300%,自2011年9月22日最后一笔交易后,“11海龙CP01”就一直处于零交易状态。由于公司经营长期恶化,山东海龙近期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2011年预计亏损超过10亿元。而与此同时,截至3月14日,山东海龙的逾期贷款已达7.21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456.64%。在如此恶劣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之下,仅靠公司自身能力在到期兑付日偿还共计约4.23亿元的本息,显然已经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尽管山东海龙在兑付公告中未介绍偿付的相关细节,但据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此次山东海龙短融成功兑付,是公司控股股东山东省潍坊市国资委出面担保解决的结果。对此,有业内人士质疑,山东海龙短融事件在地方政府协调下动用银行资源顺利兑付,则会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债券违约零容忍的市场预期,不利于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债市场。“对于中国债券市场来说,长期没有违约出现,是不健康的。会给市场造成一种假象,让投资者认为不会为自己的投资行为埋单。”有债券分析师说。
就此,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刘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山东海龙是一家普通的地方国企,潍坊市政府作为具有实际控制权的股东,通过积极探寻市场化的解决措施也是其理性选择。毕竟在市场化原则下,如期本息兑付才是对投资人合法权益最好的保护。”他认为,市场化违约对于完善市场化定价估值体系,健全市场风险分散分担机制,充实违约数据库确实有一定作用,但我们没有必要为达到上述目的而刻意制造一起风险,甚至对能够解决的问题也不解决。
在刘珺看来,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实施注册制,强调投资者自担风险。当然投资者自担风险的前提是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健全完善,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信息披露。注册制下不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实质性判断,而是看企业信息披露是否完备,“注册”本身就是一种程序。简单的说,只要企业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披露信息,就具备了进入这个市场融资的前提。但债券能否发行成功,还取决于其他因素,例如发行人的成本收益是否合算,主承销商的项目遴选策略、投资人的投资意愿等。这是注册制区别于审核制、备案制的根本,应该讲,经过多年的实践,市场对这样的发展理念和市场运作框架也逐步接受认同。
当然,尽管海龙短融在最后一刻避免了违约的命运,但在业内专家看来,对于信用债券市场来说,给了市场一个很大的警示,那就是信用债违约事件可能出现。“在制度建设上,企业不能永远在政府的怀抱中,而债券投资者也应当培养承担风险的意识。”宏源证券高级分析师何一峰对本报记者说:“若政府不选择施援而是任债项违约的话,很可能导致一大部分信用评级较低的企业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债市融资的渠道也被堵死。按现在的发展程度看,也不合适。”
祝献忠认为,目前,在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市场规模扩大、发行主体日趋多样化、信用等级中枢下调等形势下,不排除个别企业出现违约,这是市场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正常情况,但总体来看,当前经济形势总体趋稳,市场发展规范有序,运行态势平稳。信用债市场的发展一直坚持市场化运行的理念,最终是否兑付取决于发行人及相关方是否出于自身利益考量而做出理性选择,但个体行为终究代替不了市场行为,投资者应“敲响警钟”,充分树立风险自担的意识,加强内部风险管理,不断提升风险识别、管理和应对能力。
“信用风险事件甚至违约事件的出现,短期可能会对市场参与者造成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是对现有机构、制度规范和市场参与者行为的自我校验,有利于市场长远健康发展。”在祝献忠看来,债券市场发生风险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预警、处理、化解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发行人、投资人、中介机构等市场主体应尽职履责,共同维护市场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