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打上海牌上汽胜算几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3 01:4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吴现广

  [ 曾有汽车业人士感慨:假如时光能够倒流,一南一北两大品牌呼应,一攻经济型产品市场,一攻高端市场,中国汽车市场的天下就不是今天这样了。但,这仅仅是假如 ]

  或许不是巧合,今年1月,工信部最新发布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233批)公告里,“上海”牌名列其中。2月,工信部官方网站公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下称《目录》),入选400余款车型均为自主品牌车型。而上海牌汽车此前曾是当时国内公务车市场的主力车型。

  在工信部的新车目录中,上海牌车型代号与新荣威的车型代号则完全相同,有消息称,即将复活的上海牌汽车将与新荣威共用平台且一并推出。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牌的新产品将定位于高端商务车和政务车。

  “‘上海’牌已经列入上汽集团乘用车的产品规划中,但目前尚处于规划阶段。关于该品牌恢复量产的相关信息将在有确切复产计划后公布。”上汽集团相关人士日前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昔日辉煌

  上世纪70年代,曾有“北红旗、南上海”的说法,据此可见,上海牌当年的辉煌。

  不少老上海人的记忆中可能还残存着老“上海”牌轿车的影子:与前苏联“伏尔加”轿车相似的外观,毫不夸张的色彩……在市场尚未放开的年代,“上海”牌轿车曾是国内公务车的主力车型。

  “上海”牌汽车的前身是1958年生产的“凤凰”牌轿车,1963年改称为“上海”牌SH760型轿车,1965年被批准定型。

  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上海的出租车除了少部分的“华沙”和“皮球脱”外,大多数都是“上海”牌,谁能坐一回绝对是“有腔调”。

  以前,“上海”牌汽车是有身份的象征,谁家结婚开辆“上海”牌,肯定全弄堂的人都会跑出来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上海”牌轿车都是中国轿车工业的一个标志。与一汽的“红旗”不同,“上海”牌以其规模化的产量,出众的性能,成为当时国内距离百姓生活最近的轿车。

  1991年,为了给合资企业上海大众让路,“上海”牌轿车宣布停产,取而代之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家轿典范”桑塔纳。作为改革开放前中国唯一一款批量生产的轿车,“上海”牌轿车问世33年来,共计生产了79525辆,成为我国公务用车和出租车的主要车型。

  就如德国大众一位高层所说,大众在中国的最大成功就是消灭了“上海”牌,最大的遗憾就是让“红旗”牌复活了。或许,这就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至今,“上海”牌汽车已停产21年。

  其实,“上海”牌曾有过一次重生的机会。2006年,上汽宣布收购英国罗孚汽车,宣布发布自主品牌,当时,“上海”牌重生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但最终,上汽推出了“荣威”品牌。

  直到2009年上海国际车展,上汽终于展出了两款以“上海”牌命名的新能源车,但影响有限。如今,“上海”牌汽车也仅存在于各种车展。在本届北京车展上,曾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示范运行,并在2011年必比登挑战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自主品牌PLUG-IN燃料电池轿车,也就是“上海”牌汽车也将被展出。

  复出考验

  终于,“上海”牌正式开启重生之路。

  或许,怀旧正在成为流行,就像10多年前撩动多少少男少女的心的《泰坦尼克号》一样,如今,被3D教父卡梅隆翻拍成3D版本后,首周即在中国创出4.68亿元的高票房纪录。

  “上海”牌、“红旗”牌和“北京”牌轿车也开始搭上这趟复古风。

  的确,品牌在汽车这类大宗消费中,对消费者起着根本性的影响作用。而相信国人除了对洋品牌情结外,对本土老品牌也有足够的怀旧情结。因此,单从品牌上看,上述复古品牌均存在使其焕发第二春的基因。

  而当年东风日产推出新天籁时,就引进了公爵这个曾经来过中国的老品牌,以增加新产品的品牌力,凯美瑞之所以能够成为中高级车市场的王者,也是受惠于佳美这个进口老品牌的良好口碑。

  根据工信部最新发布的新车目录,上汽集团(600104.SH)除了拥有荣威外,“上海”牌已经赫然在列。

  知情人士透露,从“上海”牌和荣威车型代号相同可以看出,即将复活的“上海”牌汽车将与新荣威750共用平台,两款车在车型信息方面应该不会有较大区别,主要区别将体现在标识和配置上。

  据悉,上海牌汽车的销售渠道将主要面向政府机关单位而不在市面上进行销售。上海牌汽车的销路拓展将依靠政府支持。“这款车型是上海市政府和上海汽车联合推出的车型。”据消息人士透露,此次上海汽车的突然复活与上海市政府的相关决策有着紧密联系。

  虽然上海这种通过政府采购来复活当地汽车老品牌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是,这种“特供”的复活手法,到底能够有多大的市场效应,仍有待观察。

  毕竟,老品牌虽然在当时能够呼风唤雨,但是在国际产品进入的时候,它们还是退出了,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而且今日不比往日,技术的进步已非当年可以比肩。一个老品牌的成功复活,并非只是唤起人们对老品牌的那份情结,还必须要能够注入现时市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技术。因为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情结只能是一种供人回味的美好记忆而已,并不能成为进行消费的核心因素。

  而最能够考验产品竞争力的就是消费者市场。因此,“上海”牌的复活,除了特供政府的采购外,还应该及早制定大众市场策略,依靠来自市场的“地气”,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真正的复活。

  汽车业评论人士认为,从中国汽车工业“以市场换技术”路线的惨败经验来看,中国汽车工业要强大必须要大力扶植本土自主品牌,此次《目录》的推出可谓是政府在这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而不论是“上海”牌、“红旗”牌,抑或是“北京”牌的重生,都契合了这一趋势。

  曾有汽车业人士感慨:假如时光能够倒流,一南一北两大品牌呼应,一攻经济型产品市场,一攻高端市场,中国汽车市场的天下就不是今天这样了。但,这仅仅是假如。

  相信,有政府的强有力支持,销售渠道方面也吻合上汽未来下探三四线城市的大战略,“上海”牌汽车将会很好地照顾三四线城市中政府机关单位的用车需求,“上海”牌汽车的未来仍值得期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