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高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6 20:14 来源: 上海国资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或是鼓励制造企业进一步开放生产环节,将更多原先自己提供的服务外包出去
纵观国际大都市发展,大都经历了制造业起步、而后向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但这并不简单地意味着后者替代、淘汰前者。实际上,制造业的提高,离不开服务业的助推,而服务业的拓展则离不开制造业发展的支撑。对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上海来说,“优二进三”或许才是一个最优选择。
在此背景下,曾一度被形象称为“2.5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无疑将在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为一二三产业提供中间服务的行业,在服务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提升地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产生重要的作用,成为当今产业竞争的焦点和全球价值链中的主要增值点。为此,上海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打造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突破口,应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仅为上海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也为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动力。
联合国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现代服务经济发达的城市服务业占总GDP及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均至少在70%,“双70%”也成为判断一个地区服务业甚至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最新的统计,上海的这两个指标分别为57.34%和52.8%,可见上海在生产性服务业上发展的潜力和空间非常巨大。
借鉴国际经验,上海要真正成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高地,当前特别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是要有发展的载体和空间。目前,上海已有20多家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但是还远远不够。下一步,上海还应加大力度,着力打造中央商务区、现代物流园区、科技创业园区、创意产业园区等多形态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和必要的财政支持等形式,优化土地、基础设施、政策措施、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的配置,给予生产性服务业更多的集聚发展空间。
二是要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加大服务外包的开放力度。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中间投入的特性,是分工细化和服务外部化的产物。目前,上海本土制造企业开放生产服务环节进行外包的动力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土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水平的发展。当下最重要的任务,或是鼓励制造企业进一步开放生产环节,将更多原先自己提供的服务外包出去,为本土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空间。
三是营造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制度、法律和政策等软环境。2012年初启动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正是近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最大政策利好,它将极大地促使制造业企业从传统“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向专业化分工方向转变,对这一政策支持,要充分研究利用好,同时,还要加强顶层设计,制订一整套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比如,企业在剥离生产性服务业务中所面临的税费、人员安置、资质认定、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就是一个政策体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