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雪域高原万家灯火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7 05:06 来源: 经济日报武警水电二总队八支队工程师白学斌在23年的军旅生涯中,用18年的人生岁月点亮了雪域高原万家灯火。羊湖、满拉、直孔、金河等7项国家重点水电工程建设项目,都印上了他的身影,他参与和主持安装的29台机组,装机容量43.7万千瓦,占到目前西藏已投产水电装机总容量的65%,为构建藏中、昌都、林芝、阿里4个区域骨干电网,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不断挑战世界性技术难题
上世纪90年代初,白学斌随着援建西藏电力工程的水电部队来到雪域高原,参加羊湖电站建设。机组设备是从国外进口的,在与外国专家协调机组安装技术的那段时间,“老外”对工程质量近乎苛刻的要求,给白学斌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他后来能不断挑战高原水电建设世界性技术难题打下了基础。
2003年5月,西藏最大的水电站直孔电站开工建设,白学斌担任机组安装项目部主任。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施工,缺氧46%以上,机械动力不足内地的三分之二,特殊的环境和气候对焊接工艺、质量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白学斌每天起早贪黑,带领官兵在长达150公里施工监测控制线上,根据不同的海拔和气温条件反复实验,探索出一套高原气候条件下氩气保护高压钢管的现场焊接工艺,成功解决了高原缺氧条件下“钢管自动焊接”的世界性难题,使焊接成功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85%。为加快施工进度,他主持制定了铺设临时轨道,将大吨位(36吨)分瓣座环吊装运输就位、大直径金属蜗壳依靠施工塔机分节吊入挂装、厂房桥机分体吊装再高空组合等重大施工方案,使机电安装关键线路工期提前9个月,仅此一项就节约资金200余万元。电站4台机组实现一次性启动成功,提前5个月投产发电。
2010年5月,白学斌担任林芝老虎嘴电站机电安装项目主任,这是西藏电力的控制性工程,机组单机容量达3.4万千瓦,居西藏之首。白学斌发现,由于施工场地过于狭窄、土建机电工程立体交叉业务多,依照常规办法难以按期完成任务。他大胆创新工法,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练,采取水轮机、发电机垂直错峰安装施工工艺,不仅满足了安装精度要求,更使施工效率提高了35%。
他创新高原水电施工工艺,创造出一批精品工程。1998年9月,他组织安装的羊湖电站4台国内首例“三机同轴”型发电机组,提前1年投产发电,结束了拉萨地区天天拉闸限电的历史。2003年12月,由他负责的满拉电站机电安装工程在安全运行两年后,荣获国家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2004年8月,金河电站洞内大坡度3.5米大管径压力钢管安装任务告捷,填补了西藏电力建设史和军队施工史上巨型压力钢管安装技术空白;2008年9月,西藏“十一五”重点工程项目雪卡电站按期发电,从根本上解决了林芝地区长期缺电和藏东南供电紧张的局面。2011年6月,总装机容量10.2万千瓦的老虎嘴水电站3台机组投产发电,西藏电力装机容量从此突破100万千瓦。
“还是让我坚守这块阵地吧”
在西藏工作多年,很多战友患上了高原病。长期工作在阴冷潮湿的水电施工环境中,白学斌也患上了严重的哮喘和关节炎,呼吸困难,骨关节酸痛与他常年相伴。两年前,组织上曾考虑调他回内地工作。他说,“我已熟悉西藏的环境,还是让我坚守这块阵地吧”。
白学斌的左手大拇指指甲是分裂生长的,这是羊湖电站留给他的记忆。1995年7月,电站进入攻坚阶段,海拔4265米的引水压力钢管蝶阀安装成了“卡脖子”工程。为确保首台机组在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启动运行,他带领7名战士昼夜鏖战,一次紧固螺栓时,不小心掀掉了指甲盖。
金河电站总装机4万千瓦,建成投产后担负着藏东重镇昌都及我国最大的铜矿玉龙铜矿电力供应。工程建设中,他带领官兵在荒山深处支起帐篷,一住就是几个月,帐篷内冬天最低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夏天最高气温在40摄氏度以上。在这温差达60摄氏度的帐篷里,他们坚守了一个冬夏。施工中,最惊险的是斜坡段压力钢管安装。要把直径3.5米、重约8吨的压力钢管安装在约50度的斜洞中,史无前例,难度可想而知。为使首节压力钢管沿着175米的轨道顺利到达安装起始位置,白学斌带领官兵钻进潮湿阴冷的隧洞施工。洞内的寒气让人手脚麻木,眼睛肿胀,钢管艰难地一厘米一厘米向前推进。钢管终于到达安装起始位置,当他走出洞口时,一屁股瘫坐地上,久久站不起来。
2010年8月24日,白学斌正在老虎嘴电站工地上指挥施工,上游已运行一年的雪卡电站突发水淹厂房事故。灾情就是命令,他带着抢险突击队立即赶赴现场,只见电站上游40多米高水头的库水沿着压力钢管源源不断涌入水轮机房,机房内水位以每分钟0.5米的速度上涨。在已断电的情况下,白学斌采取手动方式关闭压力阀门,及时阻止了水位上升。随后,他迅速制定了抢修方案,经过3天3夜的奋战,控制了险情,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