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加强企业先进文化建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7 05:06 来源: 经济日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这为广大国有企业的先进文化建设确定了正确指针,开掘了思想源泉。
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形成,并为企业绝大多数成员自觉遵守和自愿奉行的价值观念、共同理想、行为规范、企业宗旨等的总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正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肩负重大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来说,积极贯彻《决定》要求,自觉坚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企业的具体情况及经营管理实践相结合,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创造性地将其融入广大员工的价值观念、共同理想、行为规范、道德标准和企业目标、企业宗旨中,进而形成企业文化,是国有企业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国企先进文化建设。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国有企业在自身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借助企业文化载体和形式,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育国企党员干部、广大员工,符合国有企业自身性质和特点,是国企党组织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和改进党的工作的要求。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与精神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既为企业先进文化建设确定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也为加强和改进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今后要继续坚持这种结合,弘扬这一传统,不仅为企业自身发展、素质提高提供动力和源泉,也为社会文化做出贡献。
第二,坚定不移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国企企业文化和员工的共同理想、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员工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自觉把企业目标和员工个人理想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融汇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比如,企业要自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生产经营乃至全部社会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员工则要把爱国热情与忠诚企业、爱岗敬业精神及职业操守相统一、相结合,这既与国有企业性质、特色及作用相一致,也是国有企业文化的鲜明特点。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领国企企业文化继承发扬,与时俱进。任何企业文化都产生于特定时代背景,与特定的民族、地域文化密切相关。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在我国,国有企业和广大员工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代,以崇高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奋斗的努力,在为国家和人民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先后陶冶出以铁人精神等为代表的灿烂国企文化,是中国工人阶级精神风貌的写照。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国有企业更应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书写在自己高扬的旗帜上,以改革创新精神赋予自身文化新的时代特征,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新的篇章。一方面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员工把爱国热情化作努力工作的实际行动;另一方面,还要广泛开展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员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永不自满、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思想不断解放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还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也是从企业文化到社会文化的重要内容。当前,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认识、界定和发挥自身社会责任、社会作用无疑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国有企业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在这方面,《决定》的相关论述和要求,不仅是社会文化繁荣发展中所应该遵循的,也是国有企业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据。因此,国有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员工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在企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作者系大同煤矿集团党校常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