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你也是老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27 06:48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马晖

  一南一北,遥相呼应。

  4月26日上午,北京,教育部信访办门口,数百名“教育公平志愿者”们再次递交申请书,要求就“随迁子女就读地高考方案”举行行政许可听证会。

  这些家长态度鲜明,在他们看来,既然北京接纳了他们作为这个城市的劳动力和纳税人,却把他们的孩子拒之门外,“这不公平也不人道”。

  “为所有纳税人提供不分户籍不分贫富不分地位的公平的教育机会,是北京市政府的义务。”一位家长这样说。

  这场教育维权行动从2010年2月掀起,持续至今,志愿者们已征求到支持《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呼吁书》的签字者超过10万人。

  当这些家长在为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权而奔走呼吁之际,2000公里之外的广州,一纸文件的下发,或将开启一道闸门。

  日前,广东省政府公布《印发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工作方案(2012-2014年)的通知》粤府办〔2012〕30号。

  文件中明确表示,“不同群众之间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异地务工人员尚未充分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并提出,要促进不同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教育作为公共服务的核心领域,广东省给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覆盖到教育领域内的不同阶段。其中最为抢眼的改革举措,无疑是“试行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在输入地就读学校参加中考、高考”,尤其是“参加高考”这一项。

  对此,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表示了认可。在他看来,这对保障异地随迁子女受教育权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地方的尝试值得肯定,尤其是在广东这样外来人口压力比较大的省份”。

  其实,广东省此番破冰之举,并非无迹可循。

  在2012年教育部的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年内要“提出研究高考改革重大问题,制定发布改革方案,指导各地根据实际探索本地区的高考改革”。

  据参与到高考改革方案制定的相关人士介绍,充分考虑各地情况、尊重地方改革实践,是决策层制定本轮改革方案的一大原则。

  分管高考改革事宜的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也明确表态,对于异地高考问题,原则上年内各省都要根据文件的标准“因地制宜地提出办法来”。

  2月29日,高考大省山东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定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但由于山东是高考大省,外来人口占比并不大,即便立即放开异地高考也不会有很多考生涌到山东参加高考。相对而言,广州、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外来人口较多的特大型城市,是不是能够“开闸放水”,就成为考察这项改革的指标性因素。

  此番,广东“开闸”尽管明显具有“试水”色彩,比如并未确定是否为“借考”,但闸门开启,就很难再关闭。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现有流动人口2.6亿人。在这2.6亿流动人口背后,则是5800万留守儿童和2700万随迁子女。

  他们中的很多人,包括教育部门前那数百名家长们,都在期待着更多闸门开启。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