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失控的预付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8 01:19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王蔚佳

  “最新的进展就是彻底没了进展,”昨日,北京光华路阳光100写字楼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中体倍力的事情现在已经不了了之,我们公司120多名员工的健身年卡也没处去找了。”

  此时,距离2011年中体倍力阳光100店一夜之间突然消失已经过去了一年,一年前的4月1日,健身机构中体倍力和几百名会员开了一个玩笑,它在“愚人节”当天突然关门了。

  “跑掉”的消费卡

  “紧锁的玻璃门前聚集的早锻炼会员越来越多的时候,人群里有人意识到,这可能不是个愚人节玩笑,他们是真的跑了。”微博(http://weibo.com)上,有阳光100店的会员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

  2011年4月1日上午,中体倍力阳光100店一夜之间关门停业,除了门口一张总部联系电话和简单的暂停营业通知外,健身房方面没有任何人向几百名会员做出解释。

  事实上,2010年一年内,中体倍力就已经在北京嘉盛、建外SOHO和望京三家门店先后上演了如出一辙的“人间蒸发”。2010年9月,建外SOHO店突然关闭后,中体倍力将建外SOHO未到期会员的会籍转入阳光100店,但刚刚7个月后,阳光100故伎重演,不同的是,这一次没人对会员的会籍转续和赔偿“给出说法”。

  无独有偶,从2007年开始,号称全国连锁的“法国品牌”——“柔婷美容机构”开始在全国各城市遍地开花,随后又陆续关门,在各城市频繁上演“关门戏法”,仅广州一地的柔婷门店在一夜之间就由200多家剩下60余家。

  而较之中体倍力更甚的是,柔婷美容的会员们很快发现,当接到店方装修结束、重新营业的电话后,原来褐色的“柔婷”招牌改成了淡紫的“诗婷”;因为“引进了十几种新项目,必须重新交钱购买”,所以会员们手里“终身”消费的“至尊卡”需要继续充值2600元作为启动资金,“否则原卡作废”。

  “至尊卡都是1万元以上的,好多人都是刚办的卡,为了让损失小一点,只好再交2600元的启动资金。”北京的陈女士手里至今还有没有用完的美容卡,“每一次美容院都会不停推荐她们新的美容产品和套餐,这些从按摩到美白、激光和瘦身的项目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都是预付费的项目。”

  “单次680元,办卡380元,每次都被推销地又多买了一些,卡里的钱花出去的没多少,总有添进去的。”陈女士说。

  而随着预付卡消费的广泛使用,一些高档消费会所也开始步其后尘。2011年2月,北京朝阳区观湖国际高档小区内的名流会俱乐部突然停业,俱乐部500余名会员中,200余人办理的是预付费近10万元的终身会员卡。

  失控的“预付费”

  近年来,“预付卡消费陷阱”已经成为消费者投诉最多的问题之一,国家工商总局曾发布消息承认,消费者在这一领域“面临权益受侵害的风险”。

  而随着商业竞争的加速和对现金支撑的需求上升,目前预付卡消费在很多行业广泛存在,从超市、百货商场的购物卡到美容、美发、健身、洗衣等日常消费,以及通信、交通卡等公共服务领域支出,这一领域的问题也越发集中和突出。

  2011年初,北京最大连锁健身俱乐部之一青鸟健身5家会所突然宣布停业,以健身房为代表的预付费消费顿时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

  但讨论未停,中体倍力门店再次“消失”,预付费消费背后的企业资金链问题又进入公众视野。

  “2008年以来,办卡会员少了很多;2008年前,我们还能盈利,2008年以后公司就出现亏损,现在挣的钱都填‘窟窿’了,实行预付费制的健身行业经常出现关门,对资金的依赖太大了。”青鸟健身市场经理吴晓天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

  据悉,目前国内健身房行业90%的收入来自会员费,经营稍好的健身俱乐部,会员费也只占到六七成,其他的收入则来自私教收入,收入来源相当单一,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小的健身房就会关门卷款走人,大的品牌也不得不关店,2010年中体倍力在北京地区关了3家店,另一个昔日的健身知名品牌浩沙健身已经从原来50多家门店剩下不到一半。

  有观点认为,预付费其实是企业的一种融资模式,所以对于此类企业,最需要做好的是事前准入审查和经营中重大事项监管公开两方面的制度建设。在经营中监管公开方面,要定期检查经营状况,遇有不能持续经营,甚至公司内部可能影响经营稳定的股东变更等行为,都要及时公布;当出现违规现象时,没收指定账户资金保障消费者权益。

  对于现阶段预付费消费存在的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吴景明认为,从根本上解决预付费储值卡的乱象,需要从三方面完善资金监管。一是要由工商部门对可以销售储值卡的企业设定准入门槛,只有注册资金、营业额达到要求的企业,才有权销售预付卡;二是销售预付卡的企业,必须交纳一定保证金给相关部门,作为出现问题时的解决经费;三是由政府部门指定商业银行,只有商家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后,商家才能依据消费凭证到银行支取费用。

  而建立“预付款消费经营模式管理办法”等呼声也不断有人提出。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商家接受预付费的第三方担保机制,率先向消协等部门交纳“先行赔付保证金”,或与网络商家联手,期望能让消费者放心购买。(相关报道见C2)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