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芝麻or西瓜:叩问温州金融改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0 14:02 来源: 《浙商》

  芝麻or西瓜

  叩问温州金融改革

  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十二项主要任务落地。对于蹒跚而行30余年的中国经济来说,陈旧的金融体系是阻碍实业发展的大山。纵观中国三十年改革,多起于微末星火,而后南风北上,燎于全国。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获批,既是“温州模式”在转型期的一次重要机遇,也为疏导浙江民资开辟了重要渠道,必将成为中国民间金融史的一次制度转折点。

  重振实体经济,不能仅寄望于民间金融改革;但温州金融改革的导向,应当是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否则事与愿违;而温州自身亦必须跟过去短期逐利的欲望告别。否则,凌空蹈虚之下的短暂蜜月,可能最终形成一个更大的泡沫。

  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将会是一次伟大的试验,但其前途却充满了未知数。金融体制改革之外,仍需建立与之发展相配套的经济体系,如此,方可实现良性互动与长效循环。

  文 │ 本刊记者  张玲玲  胡忻   摄 │ 鲁统磊

  温州金融改革进行时

  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是一场改变温州发展模式,乃至影响全局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文 │ 本刊记者 胡忻 张玲玲

  荆棘和血祭之后,温州终于迎来了迟到的救赎。

  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并确定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十二项主要任务。

  这是一场改变温州发展模式,乃至影响全局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这十二条内容具体讲了什么?其进展又如何?《浙商》杂志特深入温州当地详细了解十二项内容的落实进展。

  NO 1

  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

  ★最新进展

  民间资金的阳光化是一大突破,但落实起来会很难。阳光化、规范化、法制化看起来是一件事,其实是三个阶段。不可能一阳光化就实现法制化。民间融资备案对于信息的公开化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经过去年的危机之后,备案登记制度的推行会更为容易。尽管相关细则并未出台,但是总体方向已经基本确立。

  温州首家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设立于鹿城区,确定已于四月中旬开业,但民间融资相关法规仍在制定当中,备案管理制度的出台争议重重。首家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被定义为“中介服务机构”,公司化运营,目前已经引入三家融资机构及相关法律、公证机构入驻,第二批进驻企业仍在引入当中。按照温州市政府计划,鹿城区民间借贷中心运营成功之后再向周边区县推广。温州市金融办称,将与民间借贷登记中心联合,对民间融资利率进行非现场监控。

  NO 2

  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最新进展

  明确了小额贷款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转换为村镇银行。但限制条件是村镇银行必须由银行做发起人、大股东。这意味着小贷公司老板只能通过成为银行的参股者实现成为村镇银行的转变,可能造成转换动力不足。

  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日前称,相关细则与银监会仍在探讨之中,“但是既然写在这里,即是要尝试”。

  NO 3

  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引导民间资金依法设立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

  ★最新进展

  专业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为银行提供了新的业务渠道和新的利润增长点。2月29日,温州第一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瓯海区信通民间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试营业。3月31日,第二家乐清东铁民间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试营业。据温州市金融办透露,试点期间暂不会有放宽政策。

  NO 4

  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

  ★最新进展

  以前一直没解决这个问题。但由于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很大,外汇监管部门对资金进来限制多,但对于资金出去条件开始放宽。在当前的背景下,私人的境外直投是有可能实现的。

  直投相关细则正由温州市商务局制定当中,应基本参照此前已成型方案;天津与上海直投亦可能获批,与温州同步推行。

  NO5

  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支持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

  ★最新进展

  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一直在推进当中,按照规定,部分资金额必须投向中小企业,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困难重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也在谨慎试水,鹿城区农村合作社与龙湾区农村合作社将成为首批改造机构。

  NO 6

  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温州辖区内各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融资租赁企业。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

  ★最新进展

  对于“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扶持实际上一直都在推进,但收效并不明显,而十二条的出台,实则是一次强化。

  NO 7

  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

  ★最新进展

  资本市场的建设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

  温州市股权运营中心成立于2010年6月,为浙江省股权运营中心下设的一个窗口单位,目前已有登记托管的企业8家,挂牌企业2家,包括成功交易的1家,自然人及法人开户数92户,总成交427.6万股,总成交额1868.34万元。但受到上市公司股东人数限制不能超过200人,许多民营企业对此暂持观望态度。

  NO 8

  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推动更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

  ★最新进展

  中小企业债券市场融资应视为此次试点中的最大亮点,如果真正可以成功,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利莫大焉。但是落实到具体操作,谁有资格发行债券?债券发行应遵循哪些条件?在出现问题之后谁负责?谁监管?都是一些问题。在具体细则出现之前,可能并不具备现实意义。

  企业债发行目前仍仅限于国有企业及少数大型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债券发行目前仍未有实例。按照央行行长周小川意见,试点方案“成熟一项推一项”,考虑到小微企业债券发行会带来诸多问题,具体落实可能仍需较长时间。

  NO 9

  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服务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最新进展

  保险服务类一直在推行当中,此条与纾解民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目标没有太大的关联性。

  NO 10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动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市场监管。

  ★最新进展

  有专家认为,务虚大过务实,监管大过放闸,因此,这实际上将抵制温州金融改革的推进。目前也的确尚未推行。具体操作存在难度,非短期内能够铺展。

  NO 11

  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加强监测预警。

  ★最新进展

  温州市政府每年均会就相关统计发布一定风险预警和监测结果。

  NO 12

  建立金融综合改革风险防范机制。清晰界定地方金融管理的职责边界,强化和落实地方政府处置金融风险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责任。

  ★最新进展

  温州人向来有敢闯敢试的精神,因此,既然有了试验区这尚方宝剑,那么胆子就要大一点,要有大的决心。

  目前,温州市政府成立了地方金融监管中心,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兼任主任,目前负责民间借贷中心相关筹备工作,温州市金融办监管处负责相关地方金融监管工作。

  温州人的投机性能否就此改变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量扩张时代的远去,资本若没有审视产业的意识,通过对产业的投资或并购产生凝聚力,就会像满地乱淌的水。

  文 │ 本刊记者  胡忻

  温州的每一次“创新”都很隆重,比如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或者一些金融财团等,但这些机构最终都没发育好。而据我所知,浙江有近100多家创业投资公司,温州却一家都没有。

  我认为温州的金融问题不在于体制,也不在于资源,而在于资本文化的缺失。温州的民间资本很丰富,但进入到产业的却很少。温州人的投资方式以投机为主,这种思维已经根深蒂固。大多数人只追求短期利益,而缺乏对资本和产业的认知,造成这种游击资本的逐利意识强,缺乏产业思维,过于分散,最后获得的也只是浮财。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量扩张时代的远去,资本若没有审视产业的意识,通过对产业的投资或并购产生凝聚力,就会像满地乱淌的水。华尔街的资本力量之所以那么强大,就是因为他们的资本文化是要控制产业。

  但目前的政策并没有完全意识到温州资本这种长期的不良习惯。这一次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至多只是解决了温州资本投资的渠道问题,但没有解决温州的产业定位问题。即解决了出路问题,没解决方向问题。温州的产业方向是什么?温州的民间资本应该集中起来干什么?这个历史性的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才造成温州现在几乎没有什么优势产业。

  因此,当前最迫切的是对温州的资本文化的教育,要从思维上改变温州游资游击性、分散性的特点。

  首先,要从舆论层面进行反思。主流媒体的报道要直言不讳地把资本的投机倾向揭露出来,来唤醒这些资本的持有者和管理者。温州人必须进行反思,温州模式在量扩张时代是有优势,但在当下是有缺陷,必须开始发展有效的产业组织,强调品牌质量意识。

  第二,在金融机构创立过程中必须辅以相应的监管机制。政府对于新成立的民间资本管理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要加大限制其投机行为,通过强制性的监管把民间资本引入实业。

  第三,要引进外来的金融机构。西方一些优秀的金融服务机构要落户温州,通过他们对产业投资的强烈意识来稀释当地的投机文化,从而改变民间资本的流向,推动温州的金融转型。

  事实上,金融也是产业。如果能把温州金融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为有产业意识的金融机构,温州资本便能控制更多的优势产业。丰富的民间资本加上有战略意识的投资机构才能推动温州金融历史性的转型。否则设立再多的机构,也只是把小的游资变成大的游资,反而会强化投机的倾向。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