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厉以宁:没3万亿美元外储会失去很多主动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0 23:24 来源: 《新财经》

  文/厉以宁

   欧债危机是这两年我们谈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有关欧债危机对经济理论的启示和教训,有非常重要的两点:第一点是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是不可忽视的;第二点是拥有更多的外汇储备没有坏处。

   在财政收支平衡问题上,欧债危机在经济理论方面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政策,经过多年实践以后,的确是行不通的。

   凯恩斯派经济学家汉森的周期性财政收支平衡理论,现在看也是行不通的。周期性财政收支平衡理论是指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多搞一点财政赤字;在经济繁荣的时候,财政收入增加了,就用增加的财政收入还债。按照这样的理论,它不是看当年的财政赤字如何,而是从一个周期来看财政赤字,以使财政收支得到平衡。

   凯恩斯提出他的理论是在上世纪30年代,即193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凯恩斯理论是被各国所接受的。为什么现在凯恩斯理论行不通了呢?这是因为有三种情况是凯恩斯和汉森这些经济学家当时没有预料到的。

   第一个没有预料到的情况是,当时只有经济周期的概念,没有政治周期的概念,政治周期的概念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才有的。政治周期是什么意思?西方国家每隔四五年大选一次,所以,经济变化都跟政治周期相关。为了拉拢百姓,执政党和在野党在竞选过程中都提出改善民生、增加福利的措施,无论哪个政党上台,都一定要兑现自己的诺言,这样财政支出必然会扩大。

   几年后,下一届选举又要开始了,财政赤字又要扩大。没有哪一个政党在上台后真的按照平衡财政预算来执行,因为平衡预算就是紧缩财政,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到下一届选举时就没有老百姓选他了。这种一直持续财政赤字的情况是凯恩斯和他的追随者们没有预料到的。

   第二个没预料到的情况是,福利是有刚性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除了瑞典以外,其他国家都不是福利国家。如今,我们从实践中得出教训,福利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的,这叫福利刚性。历史上有一个很有名的例子,1962年,英国在这之前实行了一项政策,给在校的中小学生每天课间免费供应一杯牛奶,这在当时英国整个福利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花钱也不多。可当时的英国执政党觉得这个钱可以省,就把它取消了。取消之后造成了很大的政治风波,在英国社会引起了骚乱,最后以主管官员辞职下台才了结此事。

   所以说,福利全是刚性的,凯恩斯当初提出他的理论的时候不了解这一点,也没有看到这一点。再比如,希腊的福利也是刚性的,希腊的失业工人领到的救济金比在职工人还多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希腊政府如果实行紧缩政策,工人就不干了。

   第三个没预料到的情况是,以前大家认为,只要国家不亡,国债将永远存在,而且还可以一代一代传下去,只要政府不宣布过去的国债全部作废。按照这样的逻辑,希腊发行的国债,只要希腊在国际上不亡,希腊国债就可以一代一代传下去。但现在看来不行了,其债务危机就证明了这一点,国债你不还,再发新债就没人买了。

   所以,这三种情况是凯恩斯当初没有想到的。从这些经验教训中我们认识到,现在应该恢复到从前的财政收支基本平衡,这是这一次公共债务危机的大教训。

   第二点启示是,中国拥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没有坏处。过去认为,外汇储备有理想的最佳值,也就是3个月的进口额,加上到期还本付息的外债数量。如果这么算的话,外汇储备并不需要很高。

   但是,从美国金融风暴到欧债危机,我们看到,外汇储备可以成为用来支付3个月进口和到期还本付息外债的一个资源。这个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上,可以救国内的任何危机,甚至有利于本国经济向外推进。

   很多人认为外汇不需要太多,没有什么用处还贬值;现在看来,中国如果没有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我们就会失去很多主动权。

  (厉以宁,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