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如果你喜欢勃拉姆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1 01:23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兼爱葡萄酒与音乐的人,可将那些美妙至极的酒款、乐章贴上属于自己的标签

  高翰

  有小部分音乐人乐于将葡萄酒的意象变成音乐,而大部分的酒评人更习惯于用音乐形容葡萄酒的味觉——譬如将一款精致的波尔多混酿型红酒喻为德彪西的音画,或者从勃艮地的黑品乐联想到肖邦的夜曲,又或者从新西兰长相思中喝出德沃夏克的味道。有时候从别人口中听到这样那样的说辞,多少会觉得有些扯淡,却又无法公然加以反对。主要原因在于每个人的口感和音感不尽相同,而喝葡萄酒与听音乐都属于感性的消遣,没有追究必然联系的必要。更何况连身为古典音乐爱好者的萨义德都主张“对位式的阅读”,所以,兼爱葡萄酒与音乐的作者、饮者,可以继续放心大胆地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那些美妙至极的酒款、乐章进行系结、打包,贴上属于自己的标签。

  从音乐人转行做酒评人的刘伟民,去年冬天写了一本形式新颖工具书,名曰“葡萄酒与音乐的配对宝鉴”,从不同产区、不同葡萄品种、不同音乐类型甚至不同饮酒环境入手,详细列出酒款与曲目的对照单。刘伟民推荐的曲目,大部分是爵士乐、轻音乐与流行音乐中质素极高的作品,而酒款横跨各国各大小产区,风格也偏向于经典、人见人爱的那一类型。

  大约半年前,我误打误撞喜欢上了奥地利葡萄品种Gruner Veltliner,心里也正盘算着选什么音乐配这种清新优雅的奥地利干白才好。Gruner Veltliner,因为发音拗口的关系得到了Gru-Vee的昵称,中译绿维特利纳(又名绿魁),它的实际种植面积占奥地利葡萄园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可以说是当地名副其实的头牌。这一品种的风味表现为柑橘、青苹果的酸脆和类似胡椒类辛辣气息,酒体饱满、结构匀称雅致,令人印象深刻。

  绿维特利纳的代表产区瓦赫河谷有着十分鲜明、迷人的地域特征:气势雄浑的多瑙河“凿穿”490公尺的山丘,将整个产区自西向东连接在一起,河流南北两岸遍布葡萄园,它们的土壤结构、海拔高度、日照条件不尽相同,不少葡萄园周围还坐落着巴洛克风格的尖塔和城堡遗址,古风盎然。在瓦赫河谷,绿维特利纳的地位略逊于雷司令,主要原因在于后者占据了含有片麻和花岗岩的山丘顶端,而前者种植在含有黄土和沙土的低地上也同样可以展现出鹤立鸡群的鲜明特质。这种不拘小节的庶民性,与绿维特利纳强烈的个性魅力、天然去雕饰的通透感,让我想起性情由烈转淡的勃拉姆斯。这四组二十首的钢琴曲,篇幅都不长,却有着难得一见的迷样气质。从我个人角度而言,奥地利葡萄酒配古典音乐应当说是必然的选择,如果具体到绿维特利纳,我所期望的下酒曲目需要满足形式飘逸俊秀、实质严谨精致的条件才可以。

  奥地利葡萄酒协会之前曾发起过一个投票活动,动员古典乐迷们为自己心仪的本地葡萄酒选出最恰当的交响乐,绿维特利纳当然也被包括在内。主办方给出的备选项明显具有参考价值,比如绿维特利纳(浅龄、传统型),令乐迷想到的是门德尔松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或比才C大调交响乐第一乐章。

  我更倾向于用一些音符简单的乐曲,像是埃里克·萨蒂的曲子,来配单一品种的葡萄酒。至于交响乐,显然更适合留下来配那些调和性烈酒,比如干邑,怎么说它们都具有结构上的一致性。在餐酒搭配方面,同一性搭配一直是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甜酒配甜品、清淡的酒配清爽的菜式,其背后无一不体现出饮者对于平衡感和相似性的追求。除此之外,对立搭配、原产地搭配这两种理论也说得通。举例而言就是酸度强劲的酒与口感辛辣的食物,诸如此类风味南辕北辙的组合反而能够清理味蕾、创造出新的味觉感受。从这一角度进行理解,说不定奥地利葡萄酒配维也纳乐派任意一位大师的音乐都行得通,哪怕是马勒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