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把投资者当傻瓜”背后的逻辑(国金时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1 03: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5月7日召开的全国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上,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义正辞严地指出:“把投资者当傻瓜来圈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郭主席如此慷慨激昂之语,既是对现场券商的严厉警示,又是对广大投资者的信心注入。但是,在赞赏郭主席立场鲜明之余,我们有必要对“把投资者当成傻瓜”进行逻辑推理,分为三个小命题进行探究,以期对郭主席此语进行闭环式思考。

  其一,投资者是“傻瓜”吗?纵观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成立22年来,就参与证券投资的人群而言,不仅早期参与者绝大多数是“人精”,即使以当下5000万股民而论,其无论是知识结构、适应能力还是收入水平,整体水平亦远超过当下社会大众的平均水平。所以说,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绝对不可能是天生的“傻瓜”。可是,在证券投资的实践中,22年来亏损人数占比却高达90%以上,仅去年股民人均亏损额即高达4万元,亏损人数占比、人均亏损额均如此之高,又充分说明了我国投资者是“傻瓜”。此悖论变相表明,中国证券市场还存在更加“精明”、与一般投资者互为对立的群体,且这两个群体之间实质遵循的是“博傻”游戏规则。

  其二,投资者如何成为“傻瓜”?在实质沦为“博傻”游戏场的证券市场中,自然是资源多、隐蔽性强的一方占有绝对优势。以此而论,当下证券市场,必然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券商(含其他中介机构)更为强大,他们既可以协调动用更多的资金、权力,短时间内冲关上市、拉抬发行价,又惯用虚假报表、重组概念等制造个股“利好”消息,无节制地圈钱抽血。更为重要的是,在某种情况下,他们还可以唆使银行、公募基金等所有权相对缺失的资本为自己抬轿子,甚至其力量强大到可以游说或改变相关政策。

  在这种力量过于悬殊的市场博弈之下,投资者无论是选择价值投资、还是选择短线投机,其绝大多数仍然无法避免陷入“圈套”之中。由此观之,投资者并非是天生的“傻瓜”,而是与大股东、券商(含其他中介机构)相比力量过于弱小,是面对不公平证券市场却又无可奈何的“傻瓜”。

  其三,“博傻”规则何以形成?证券市场本应以资源配置最优化为宗旨,市场化规则和务实功能监管则是确保此宗旨实现的两大支撑。但是,回顾我国22年的短暂证券市场发展史,我们会发现,1990年底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本身就肩负着“国企脱困”的任务,这一任务甚至在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相对告一段落之后,仍然在国企上市、重组、增发以及发债等环节中屡见不鲜。在“始乱”之外,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规模扩大,形色各异的权贵资本亦踊跃参与其中,疯狂分享股市盛宴。而面对资源配置严重失衡的证券市场,监管层除偶出重拳“杀鸡儆猴”外,不仅没有形成系统的功能监管体系,反而屡屡逆市场化而行之,对证券市场施以直接调控以“维稳”——事实证明,证券市场如此形成负循环反复,几乎每次均会演变为投资者的再度受伤,“博傻”游戏规则在这样的负循环反复中,更是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改变,反而呈现出种种自发强化的迹象。

  对证券市场而言,可怕的不是“把投资者当傻瓜”,而是“把投资者当傻瓜”却能屡屡得逞、并以此谋取暴利。因为,投资者不可能永远甘当“傻瓜”,当他们对证券市场的治理彻底丧失信心,选择大规模离开市场时,为人刀俎鱼肉的“傻瓜”则必然越来越少,而证券市场亦会因此持续萎缩。这种令人堪忧的结局,我们从近5年宏观经济面与证券市场表现的严重倒挂即可感知。

  而要真正“不把投资者当傻瓜”,监管层则必须强化功能监管体系,对自以为“精明”的违规利益群体真正零容忍,用事实证明“把投资者当傻瓜”的自己才是“傻瓜”。与此同时,当下已然启动的新一轮股改,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大步前行,而不是又一次政策市堆砌的短期繁荣。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