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银行收费管理办法“临产”(追踪报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1 03:5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陈偲

  银行收费管理办法“临产”(追踪报道)

  巧立名目、变相收费,遭消费者诟病的银行“罪状”即将有望被处理。5月9日,中国银监会创新监管部副主任尹龙透露,在长达3个多月的征求意见后,新修改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下周出台。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办法将与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目录同时发布。

  办法料下周出台

  今年以来,银行“暴利”问题备受关注,而在消费者看来“乱收费”成为银行“敛财”的一种重要方式。根据此前银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在合并同类项后,银行的收费项目大约有1076项。不过,各家银行公布的服务项目的数量与分类均不尽相同。

  针对此类问题,银监会称,会考虑未来对服务收费项目进行标准化的分类和编号,但是这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事实上,银监会也早已开始行动。今年2月10日,银监会、央行、国家发改委发布《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银行服务将“明码标价”,并着重对银行设立新收费项目、收费提价进行规划,明确提价需提前三个月公示,设立新收费项目需提前一个月公示,已于3月20日结束意见征求。与此同时,银监会还对商业银行收费进行了专项清理规范,明确银行要在官方网站和网点统一公示收费项目。

  尹龙指出,银监会与国家发改委、央行从2007年起着手研究适应目前银行服务银行收费的新办法。《办法》已经启动了修改程序,银监会收集到1600多条意见,其中100多条提供了很有建设性的建议。“这100多条意见中公众提得最多的是能不能有一个更细的标准。举个例子,同样是治感冒的药,一个叫感冒通,另一个叫感冒灵,对应的服务是一样,但收费差异就比较大。”

  “以后所有的收费必须对应一项明确的服务,这个服务的定义要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性的内涵。”尹龙透露,根据大家提供的意见,国家发改委、央行和银监会正在组织一个团队对银行现在所有的业务、每一项业务下所有的服务、每一项服务下的收费,不但进行梳理,而且研究制定一个定义。

  据介绍,国家发改委、央行、银监会,还有九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参加了这项工作,十二家单位在下周之前就可以把整个技术工作基本做完。做完以后还要再做一些内部的调查,估计《办法》将于下周出台。

  收费项目越细越好

  对于银行收费项目的数量问题,尹龙有着自己的见解。“现在银行业务发展得非常快,业务品种变化和发展也非常快,服务收费项目的种类也相应增多。不过,绝对数额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要看银行愿意提供的服务当中有多大比例在收费,有多大的比例是不收费的,并且在收费项目里面,有多少是不合理的,多少是违规的。”尹龙表示。

  尹龙还认为,现在存在认识的误区,即觉得越少越好。实际上,银行收费分的越细,就越容易搞清楚究竟收了什么钱,收费项目分类越粗,就越难分清收费的合理性。因此,分类越细银行乱收费的空间就越小。

  他还介绍,在此次对银行乱收费项目清理的结果来看,绝对数量会比过去大大细化,但是从银行收费相对数的角度看,收费的比例数会下降。这样可以提高银行提供服务的积极性,也可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据报道,在近期的一次银监系统内部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总结了银行乱收费整治的五大关键性问题,称不合理收费和附加条件问题归根到底与不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直接相关。

  对于银行乱收费缘于银行考核机制不合理的说法,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副主任郭武平表示,“从日常监管看,不科学不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确实促使银行的一些基层网点、分支机构在发放贷款时附加不合理条件,提供服务的时候存在不合理收费现象。”他表示,银监会今后将在日常监管中要求银行建立健全自身的绩效考评机制,确定合理的经营计划,不要给基层的分支机构下达各种不切实际、通过各种途径都难以实现的经营目标。

  郭武平透露,银监会也在研究下一步如何引领银行更科学制定绩效考评机制,将组织一些相应的调查研究,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也会制定相关的规范性文件。

  【专家视点】

  “银行市场准入并没有完全放开,同时大型商业银行市场占比高。如果大行在调整收费价格时统一口径,不论是个人消费者还是小微企业,都只能被动接受服务和价格。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充分,银行将会像一般商店一样主动明码标价,并自觉提升金融服务。”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郭田勇

  “一些说不清成本的银行收费,难以让客户信服。尽管银行收费正朝公开、透明的方向发展,但是价格公示与规范收费无法画等号,应做到合理收费。”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锡军

  “应当对市场调节价范围进行必要限制,更多地向消费者倾斜。”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

  “与国外相比,实际上中国银行业的收费并不高,但是收费不透明、公示不充分的问题普遍存在。”

  ——东方证券分析师金鳞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