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国能生物:龙头的烦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1 16:05 来源: 《能源》

  文 | 本刊记者 张慧

  一个亚洲乃至世界的生物质发电大鳄,目前却遭遇来自燃料、资金和管理方面的困境,它将如何在迅速扩张中寻求突破?

  进入4月,齐鲁大地万物复苏,而对于单县国能生物质发电厂的领导来说,这或许并不是一个好月份。虽然雇佣了200多名跑燃料的经纪人,但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月份里,材料供给紧张仍时刻紧绷着大家的神经。

  单县国能生物质电厂由国能生物发电集团(以下简称“国能生物发电”)投资,这个被称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生物质发电示范项目,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山东单县境内,于2006年12月1日正式投产。其装机容量为3万千瓦,一年可消耗农林废弃物30万吨,发电量约2.1亿千瓦时,业内对它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寄予厚望。

  经过4年发展,单县发电厂成长为国内生物质直燃发电最高水平的代表,年利用小时数平均达到7200小时以上,各项运行指标稳定高效,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但单县周边各类生物质电厂近年来由于无序竞争的影响,层出不穷。原料短缺、燃料掺假、大规模收集困难等问题使生物发电企业一直游走在微利边缘。

  8年前,当蒋大龙放弃沃尔沃高管的职位,决心回国转行投身生物质发电事业时,他设想过可能面对的各种困难——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但出乎他意料的是,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竟然会“缺燃料”。

  2005年7月,国能生物发电正式注册成立,负责投资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注册资本金20.22亿元,蒋大龙出任董事长。

  经过6年多的发展,国能生物发电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生物质发电专业公司”。据国能生物发电总裁李明奎介绍,截至目前,已投入运营和在建的生物质发电项目近40个,其中已运行项目28个,装机总量约为67.8万千瓦,在建机组装机容量约为33万千瓦,累计总装机容量将超过了100万千瓦。

  尽管与其他发电公司相比,国能生物发电“体积”较小,“但其年发电量已占据了中国生物质发电市场的60%。”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生物质专委会秘书长肖明松对《能源》杂志记者说。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受扶持政策滞后和行业无序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所带来的种种问题逐渐浮现,使得这个生物质发电市场中的大鳄愈发感觉到前进的艰难。

  原料瓶颈

  虽然李明奎表示,从国能生物发电目前运行的机组来看,大部分机组运行比较稳定,但局部地区出现了一些恶性竞争,特别是燃料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据记者了解,仅在单县周边,就分布有5家生物质电厂,其中两家属于国能生物发电,两家为地方企业,一家由光大银行投资。而在山东省其他地区,仅2011年,山东省发改委核准上网发电的生物质发电厂还有7家。   

  事实上,李明奎口中的“局部地区”所指的范围并不小。除山东外,在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等地,国能生物发电同样面临着与其他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境况。近年来,由于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前景,加上国家补贴,各路资本纷纷涌入生物质发电项目,其中不仅包括民营企业,还吸引了大量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进入。

  但由于前几年缺乏统一的生物质发展规划,部分地区生物质电厂的无序增加,直接带来的后果便是燃料的收购竞争,不仅体现在燃料价格大幅上涨,还时常会令电厂陷入“停机待料”的窘境。

  据李明奎回忆,国能生物发电最初几家电厂运行之时,原材料的平均价格约为180—200元/吨,燃料成本占电厂发电总成本的50%,而目前原材料的价格已经上涨到260—270元/吨,稍好的原料价格已经超过了300元/吨,燃料成本占了电厂发电总成本的68%—70%。

  与价格上涨相对应的是,原材料质量却在不断下降。由于我国的小农经济的特性,以农林废弃物为主的原料收购,必须奔波于田间地头,一家一户进行收购。这催生出一大批以收购、贩卖农林废弃物为生,徘徊在电厂和农民之间的“经纪人”。

  面对供不应求的局面,一些经纪人不仅抬高价格,更伺机降低燃料的质量,原料掺假的现象日趋严重。“价格上去,质量反而下降,”李明奎说,“当初一吨原材料的热值均在2500大卡以上,目前为2000大卡左右,有的甚至低于2000大卡。”

  据了解,由于燃料相对分散,一台3万千瓦的机组,会滋生出200多个经纪人,这些经纪人中,素质良莠不齐,导致燃料中掺水、石块和尘土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不仅降低了燃料的效率,还对锅炉等设备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在肖明松看来,虽然目前生物质电厂的燃料收购竞争激烈,但是实际上生物质电厂在我国远没有达到饱和,主要还是电厂的布点出了问题。

  由于前期国家未将生物质发电纳入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中,各省独自规划,造成在一些农林废弃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出现了电厂布点过密的情况,特别是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几大省交界的地方。

  直到2010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才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指出每个县或100公里半径范围内不得重复布置生物质发电厂。对国能生物发电而言,因为项目建设早,面临不合理布点状况的项目相对较多。“一旦项目建成以后,这个东西搬是搬不走的,所以生产运营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李明奎略显无奈地说。

  面对来自燃料的竞争压力,国能生物发电期望联合其他电厂,通过加强区域协调,制定出统一的质量标准,以建立区域联合会来遏制不正当的竞争。据了解,这项工作已经展开,并且获得了初步成效。公司也在加强对公司内部原料经纪人的培养,以加大对原料的自身控制。

  另一方面,国能生物电力也试图通过国际化的道路,寻求突破。2011年6月,在中俄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国能生物发电集团公司与俄罗斯联邦能源署、俄罗斯国际统一电力集团公司签署了《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领域合作框架协议》。

  在李明奎看来,国能生物电力的核心产业很突出,造成了盈利模式的单一化。“我们正在延伸国能生物发电的产业链,改善我们的盈利模式。”目前,国能生物发电已开展将草木灰制成钾肥的项目,更与日本科研机构合作,以期利用草木灰建造可大量吸附水底微生物的纳米砖,用于江湖的环境清理。

  资金压力

  另一个困扰国能生物电力的则是资金问题。

  受国家宏观金融政策的影响,国能生物发电同许多企业一样遇到了融资困难。相对于太阳能、风能受到各路资本热捧的情形,生物质能目前的融资环境则相对较差。肖明松对记者说:“生物质电厂的原材料受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一些电厂甚至不能保证原料的充足供应,因此投资风险较大,投资者在考虑进入这个行业时持谨慎态度。”

  事实上,从公司建立以来,国能生物发电就一直深受资金短缺的压力。由于国家当时未实行标杆电价,公司在完成第一批项目后,已无力新建项目,甚至维持原有的项目也遇到了困难,幸而后来得到花旗银行1.5亿美元的投资,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新建一台3万千瓦机组,项目的初期投入近3亿元。国能生物发电手中除尚未完工的电厂14座外,还有已完成核准并未开工的电厂10多座。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国能生物发电的资金需求压力越来越大。“从国家大的形势和环境来看,融资的整体环境都比较紧张,”李明奎告诉记者,“从去年我们就感觉到,目前的环境对公司的资金方面影响是比较大的。”

  据李明奎介绍,为确保国能生物发电目前在建项目能顺利按时完成并投产,需要集中国能电力集团的财力。“如果国家大的宏观政策没有很明显的改善,特别是融资的环境,肯定会给我们项目的后期进度带来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面对的是农民百姓,必须以现金支付的方式支付燃料款,因此,充足的现金流对于生物质电厂来说,尤为重要。

  在国家政策补贴层面,虽然国家对生物电发电厂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政策,但实际的 “退税”环节却相当复杂。据了解,一座3万千瓦的装机,一年需向地方政府纳税约1000多万,其中退税700-800万。但是在退税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延迟退税等情况,这给电厂又带来了资金压力。

  去年国家曾出台了0.75元/千瓦时的生物质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对于3万千瓦机组的电厂而言,这一价格能够实现赢利,“但是近两年燃料成本的上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在电费回收方面,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由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监察专员办按月向电网企业征收,实行直接缴库,收入全额上缴中央国库,使得生物质发电企业的补贴电费部分难以及时结算,当年电费百分百回收面临更大的风险。

  管理挑战

  除了整体经济环境和产业内竞争等外部因素,国能生物电力也正受到因急速扩张所带来的管理方面的困扰。

  由于生物质发电在我国是一个新兴行业,是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的结合,之前专业人员的储备比较少,人才问题成了公司发展瓶颈之一。“由于企业发展过快,几年之内由几十人发展到几千人,公司一时间难以招聘到足够的高素质人才。”

  生物质电厂大多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跟农民或土地打交道的时间较多,这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对高素质的高校毕业生产生吸引力。

  李明奎介绍说,生物发电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管理难度大的行业。特别是在燃烧锅炉能量利用效率、物料供应体系这两个方面,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核心技术。

  具体说来,生物发电的物料供应包含收购、加工、储存、运输四大主要环节。其中收购和储存是最关键的环节,也是最需要规划和加强管理的过程。国能在燃料收购的环节,采取区域管理,通过经纪人交售与自我收购和代加工相结合的复合式收购模式,形成了一个稳定性好、扎根当地的渠道。

  “对农民和经纪人实行现金结算的方式,保证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并通过整体调控实现经纪人队伍的平衡制约,”李明奎说。

  2010年,国能生物发电董事长蒋大龙曾对媒体表示,公司将在“十二五”期间达到100台生物质发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到300万千瓦。“公司要建设100个项目实现300万千瓦时的装机容量,每年应该需增加1000名新员工,这将给公司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李明奎表示。

  如今,已经是“十二五”的第二年,从目前的装机情况看,与当初的目标相去甚远。李明奎也向记者坦承:“根据目前公司发展状况,实现这个目标,难度是相当大的。”

  除了人员因素的制约之外,人力成本的上涨也是国能生物发电近两年新增的一项负担。据了解,两年以来,国能生物发电公司人工成本普遍上涨,低端岗位的人工成本累计上涨30%以上。

  尽管面临着诸多问题,但生物质发电作为国家扶持的项目,未来的产业前景还是被各界看好。尤其是能源危机、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背景下,生物质发电会逐步受到重视。“当然,我们企业练好内功的同时,还期待整个产业环境的改善。”李明奎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