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核电再聚焦:中国核电依然在争议中前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1 15:52 来源: 《能源》
《能源》杂志封面 《能源》杂志封面

  经历了一年的低谷与徘徊,中国核电再一次来到启程的前夜。尽管未来的战略日渐明晰,但三足鼎立格局之下,技术标准的主导者并未确立,中国核电依然在争议中前行。

  文 | 本刊记者 赵紫高

  这里是四月中旬的三门核电站。早晨不到七点,潮水尚未退去,所有工人都全副武装,戴着头盔、手套、护目镜,踏着内置钢板的防护鞋,在海雾中的安检门前排起长队。接下来的一天,他们将在密如长蒿的钢架工地里,一直工作到晚潮的到来。

  其中的一部分工人,会进入整个工地最核心的部位,一个有着20多层楼高的巨大钢制安全壳。如今,这座4厘米厚的核岛主建筑,内部已被各种模块分割成潜艇船舱一般的大小空间。到本期《能源》杂志付梓时,这个被编为三门一号的机组已完成主泵、底封头、爆破阀和压力容器等关键设备的安装,第一台由斗山重工制造的蒸汽发生器也已从韩国运抵工地。

  现在,三门一号只待接收第二台蒸汽发生器并吊装进入安全壳内,便可将与底封头形状相同的直径40米、高达14米半球形顶封头扣盖。最迟到今年6月,这座外形酷似蚕蛹或者胶囊的核岛主建筑,就将矗立在距离海边不到100米的地方。当然,它很快会被规模更为庞大、可防商业飞机冲撞的混凝土外壳所包裹。

  数百米外,还有同时兴建的2号机组,它的工期稍晚半个节拍,但也相隔不远。三门核电站的业主和设计施工方正竭力将进度控制在预定的轨迹内,以确保全球首座采用AP1000机组的三代头名不致旁落。按当前节奏,大约到2013年11月,三门一期首台机组便可投产发电。

  在此之前,这片海岸崎岖、缺少沙滩的土地以船舶制造和饲养青蟹在繁华形胜的浙东拥有一席之地。随着核电站的开建,三门正赢得整个世界的关注。关注的背景,是中国正在开展一场全球最大规模的核电兴建运动——如果放在福岛事故后世界万核齐喑的背景来看,中国大陆当前31台共计3328万千瓦的在建项目,无疑会让这种观感更为深刻。

  而三门牵动业界目光的缘由还在于,它与山东海阳规模相当的项目(工期稍晚)一道,是目前采用美国西屋公司AP1000三代技术仅有的两个已经动工项目。2008年1月1日,在经历前期基建准备之后,三门核电站核岛部分正式开工,迄今已逾四年。

  即便未曾发生日本大震,核电在中国也是项充满争议的话题。不过,与福岛核泄漏带来的世界毁灭恐慌情绪相比,原本集中在中国业界的讨论,更为重要的议题是核电技术路径的发展方向。简单地讲,是需要在自主研发和引进吸收之间做出决定性的选择。

  至少在国家战略层面,到2006年底,随着历时两年有余的中国第三代核电厂核岛供货国际招标尘埃落地,这项议题戛然而止。据当年亲历者回忆,经由中共政治局常委层面拍板后,2007年5月22日,以受让消化西屋AP1000技术、实施相关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和研发更为先进的CAP1400/1700专项工程为职责的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国核技)正式成立。这个从庞大的中国核电体系中抽调骨干人员和单位成立的高规格央企,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核电版图。中国三个在建的第三代核电站中,除广东台山外,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两个项目均由国核技担纲工程设计与项目管理方。

  福岛事故对中国的影响在于,不仅唤起普通民众对核电的广泛关注(这也意味着更为严苛的舆论环境和需要更加详尽的信息发布体系),还让业已沉寂的技术开发路径分歧旧题重现——这一议题反馈到产业层面,便是内陆核电选址、开发的停滞和有关各类三代核电站安全性的空前讨论。

  三代俱乐部

  2002年,俄罗斯关闭了莫斯科附近的奥布宁斯克核电站,结束了它48年的历史使命。6年后,这座世界上第一个向工业电网送电的核电站被改造成为一座博物馆,成为缅怀美苏争霸时期军工民用荣光的历史陈迹。在俄国人关闭这座电站之前,美国已先于1989年让世界第一座商用核电站希平港电站(1957年并网)退役。在那个年代,两大阵营除了充实自己的核武库外,也在核能民用领域展开时间竞争,希平港核电站的压水反应堆从核潜艇而来,而奥布宁斯克核电站配备的甚至是一台二手的蒸汽轮机。

  在这波几乎算作史前核电站竞争潮之后,欧美各国从谨慎试验开始了初步的第一代商业化运作,并很快进入第二代的大型商用核电机组的标准化应用,中国在这个阶段的收尾阶段赶上了末班车——1991年建成的采用CNP300堆型的秦山一期,以自主化科技典型(关键设备实际国产率约为70%),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常识段落。

  此后的整个90年代,因第三代核电技术业已在全球发酵成型,改进型第二代技术亦风头正劲,贯穿中国核电界的自主派与引进派争论由此拉开,其间隐约浮现原核工业部(中核总)和国家计委两大体系的认知差异,并延续到两大部委各自拆分改组后的相当一段时间。2003年,汤紫德、徐连义、林诚格和郁祖胜等六人联名上书国务院(后被称为“引进派六君子”),力陈引进优势,并于当年杭州会议上获中央高层首肯,自此奠定了引进吸收的技术发展基调。

  嗣后,在引进过程中,除西屋AP1000外,还同时引进法国阿海珐EPR技术,这被强调应以自主研发为主的核电专家讥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截至当前,在建的三座三代核电站中,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采用西屋AP1000,广东台山采用的是法国EPR,而这三个核电站的控股业主分别为中核集团、中电投与中广核公司。

  夹杂在新世纪头十年的各种分歧中二代加(二代改进技术)与三代之间的市场竞争亦短暂存在,因三代技术尚未取得让世人信服的长期运营业绩,二代加也因此取得其中的大部分份额,截至当前,仍有24台二代机组在建。

  原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林诚格向本刊如此评述:“原本所谓担心三代技术不稳,导致了二三代市场之争。现在你看,谁还在说二代?技术的演进你不能不承认。”这位当年的六君子之一,现为国核技专业委员会专家,向来是三代引进吸收派主将。

  所谓核电三代技术,其相对二代技术在安全性与经济性上均能获得大幅提升。具体指标仍由欧美传统核电强国制定。概要而言,是能满足《美国用户要求文件(URD)》或《欧洲用户要求文件(EUR)》。美国西屋、通用、法国阿海珐、日本三菱以及韩国电力,是具有全球三代市场竞争力的代表企业。

  国核技因主导AP1000技术的引进吸收并掌有三门、海阳两个项目的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权限,无疑率先进入中国核电三代俱乐部。中广核虽引进法国EPR技术建设台山项目,但据业内消息,并未与法方签署技术转让合同。不过,其所改进的ACPR1000,也已达至三代门槛。

  作为中国核电的传统巨头,脱胎于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的中核集团,亦不会自外于三代之外。“中广核的ACPR1000,实际上是中核ACP1000的变种。”中核集团一位不愿具名的核电专家告诉《能源》记者,“ACP1000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三代技术,计划在福建福清核电站5、6号机组采用,现在已通过能源局的论证,快的话明年底便可开工建设。”

  巨头会盟

  今年1月18日,孙勤、王炳华、贺禹、陆启洲和穆占英这五位中国核电界最有权势的人在北京举行今年首次碰头会——作为中核、国核技、中广核、中电投与中核建五家公司的一把手,他们每半年都通过这种非公开“会盟”方式,了解彼此关切,并尽可能协调步骤,消弭争端。

  这五大核电巨头企业,各有制霸一方的“封邑”:中核集团脱胎于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承袭原核工业部正脉;国核技风华正茂,是核电技术世代更替中由中央钦定的第三代引进消化主角;中广核以大亚湾和岭澳两大二代项目起家,自来便领有中国核电站半壁江山;中电投在2002年厂网分开时继承原国家电力公司全部核电资产,并成为五大发电企业中唯一拥有核电项目控股权的业主;中核建则在基础线上流水作业,揽有中国大陆所有在建核电站核岛部分的建造份额。

  事实上,除去偶尔因技术分歧所产生的不愉快,五家巨头之间大体相处还算融洽。眼下,他们更紧要的任务,是合力推动《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尽早公布,并实现新项目审批解冻。今年五巨头北京会盟的重要议题,便是对项目审批解冻保持乐观预判时,如何协调相互间可能有的合作与利益分配。

  多位受访人士告诉《能源》杂志记者,在2014年9月三门核电站一期全部投产之前,同样确定采用AP1000技术的湖南桃花江、江西彭泽与湖北大畈首批内陆项目,取得“路条”可能性不大。据上述中核人士介绍,福岛事故后“国四条”出台,已投资20亿的桃花江项目被迫停工,主要人员与设备已调至辽宁葫芦岛徐大堡——一个采用M310改进堆型的二代加项目。

  因未来几年内陆项目解冻无望,各方已下调对《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2020年目标装机容量。“我们预计到时大约在7000-8000万千瓦。”国核技总经理顾军说。福岛事故之前,业界曾普遍预判2020年装机会在8600万千瓦以上。另据国家能源局一位参与上述规划起草的官员向《能源》记者透露,“规划制定的目标在7000万千瓦左右,现在(规划)仍在(国家发改委)委里,尚未上报国务院。”

  规划总量的下调,也让各家相应修正目标。不过,这个数值依然给各巨头留下足够宽裕的腾挪空间,考虑到民营进入的无形障碍和外资参股的谨慎态度,未来十年,中国的核电巨头,即便没有海外雄心,依赖本土也能成长为规模上的世界级核电巨鳄。

  但巨头的挑战也在于此。从各自的定位来看,中电投和中核建较为明晰简单,前者专注做业主;后者目前虽也参股、或者未来亦有控股项目的计划,但其由国资委定位的军民用核能工程基建主业不可偏离——同时也意味着优势不可动摇。

  真正存在变数的还是三代俱乐部成员。“国核技自己有当业主的打算,但我们希望他们把精力放在技术开发上。”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曾对记者这样说道,并表示完成西屋三代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是“国家交给国核技的任务”。

  如根据国家赋予的定位,国核技是典型的NSSS(核蒸汽系统供应商)和AE(核电工程公司),在产业链上,这算是中游位置——上游是设备制造商,下游是业主。即便它能克制向下游拓展的冲动,但若想实现业界普遍期待的“统一图纸、统一标准”,即在技术上完成对现有秩序的整合,能在多大程度上赢得体系完整产业横跨中下游的中核与中广核配合,尚存疑问。

  “不同行业的众多事例已经证明,如果本身不拥有自己专利生产的关键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也是徒有虚名,要想出口,绝对会受到专利方的刁难。”中核科技委常委张禄庆说。而他的态度,正是两大集团内部的一种典型态度。

  联队合战模式

  在三门核电站远离核岛的一处组装工地旁,一栋用白色毡布搭建、外形像是一座老式邮局的临时工棚,在海边满是钢筋和混泥土的工地上格外显眼。这座四层楼高毡房背对海风的一侧,标着大大的“BIGTOP”——大帐篷。

  这是一件简单高效的工业杰作,来自西屋合作方绍尔公司(SHAW)的作品。三门SPMO(国核技派驻三门核电站与西屋联队共同组建的“现场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办公室副经理王林说:“绍尔公司的专家指挥现场中方工人搭建。就这么个帐篷,材料从美国运来,还不让中方看图纸。其实它非常实用,可以在中国各类工地上推广。”

  恪守合同条款,同时也绝不慷慨的西屋联队,正是这波世界范围三代潮流的最大赢家——2010年韩国赢得阿联酋空前的400亿美元大订单,其APR1400技术不仅源自西屋,还必须给予西屋相应比例的技术转让回馈。

  “BIGTOP”虽然简单,但其是美国陆军在野外扎营的基本装备。事实上,西屋获得国核技在三门和海阳的两个项目,正是凭借强大的联队作战力量。据知情人士透露,国核技引进西屋AP1000技术耗费大约4亿美元(这由各家共享并一起分担),其整体合同更为宽泛,包括5个技术转让合同和34个技术转让任务包。

  仅在关键设备和管理上,国核技还需分别与绍尔、斗山重工、洛克希德·马丁等西屋联队成员签订合作协议。这是全球化时代智慧与行动能力整合的缩影。

  如张国宝所言,国核技担负国家所赋予的特定任务,在整合三代技术及工业制造上的表现,将是考核其业绩的重要指标。依据合同,三门、海阳项目一期四台机组,随着工期的推进,核岛设备国产化比例将从30%递升至70%以上。

  国核技的计划是,到三门二期第一台、即整体第五台设备时,开始实现基本国产化。在一些关键设备上,包括哈电、东电和上海电气都已能部分或者完整制造。

  如果不是发生日本福岛事故,也许国核技在山东荣成的CAP1400示范项目已经拿到了“路条”,这个在国核技时间表中计划2013年4月开工的项目,运用的即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之后的三代技术,国核技称,未来的CAP1400将从示范堆向标准堆过渡,并形成未来中国三代主导堆型。

  不过,若想达至类似西屋的联队作战力,中国企业尚需长途跋涉。此前,中国在海外市场的唯一表现,是中核集团旗下上海核工程研究院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玛核电厂。相比起步更晚的韩国同行,中国企业表现相对黯然失色。

  中广核知情人士告诉《能源》杂志记者,4月土耳其共和国总理埃尔多安访华期间,与中方达成在土耳其建设一座核电站的意向,中广核在国内候选单位中业已胜出,极有可能竞标成功。如该项目能最终敲定,将是中国企业在韩国咄咄逼人的新兴市场争夺中难得的一场胜局。

  对有志成为全球性核能项目设计与供应方的中国企业而言,土耳其、非洲或者可能潜在的阿根廷市场,以及更为紧要的全球核心市场,都需要具有类似西屋联队的整体竞争力。

  国核技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范霁红告诉《能源》杂志记者:“国核技在专项中扮演着‘组织者’的角色。”从当下协同中国一重、哈电、东电参与消化吸收三代技术的体系来看,国核技至少在三代设备上,正努力将中国传统制造骨干企业纳入其中。

  “联队模式并不意味着只能有某种类型企业必然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市场份额与职责都会在项目开展前便划分定位,而在国际上竞标,首要的依然是技术能否过关,之后才能谈一揽子协议。”国核技一位专家说道。尽管协调性、统一性仍存分歧,但联队的组建,正成为下一阶段的主导课题。

    相关报道》》

    顾军:国核技术将拓展海外市场

    自主化三代机型的定位与优势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