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服装纺织业进入大库存时代 成本上涨加重压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1 20:38 来源: 中国经营报

  赵向阳

  缘于经济的持续下滑,国内的服装纺织业迈入“大库存”时代。

  据统计2012年1月至2月,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零售额累计增长6.1%,创下历史新低,零售量累计同比下滑4.23%。

  刚刚落下帷幕的今年A股上市公司一季报和2011年年报信息披露显示:纺织服装企业盈利能力降至个位数,2011年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24.7亿元,同比增长仅2.16%,增速大幅下滑。

  而在这些上市公司中,创历史新高的库存成为今年服装纺织企业普遍遇到的问题。数据显示,2011年,纺织、服装、皮毛业84家上市公司合计库存达708.32亿元,比2010年的567.42亿元增长了25%。

  在面临高成本压力的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显示,经济下滑超预期,二三产业加速回落,这些都让国内的服装纺织行业进一步“雪上加霜”。

  存货增加,订单减少

  “现在原材料价格趋于稳定,由于去年棉价‘暴涨暴跌’的行情,使得一些企业在低价吃进了大量原材料,结果受到今年国内经济下滑影响,订单减少,库存问题就凸显了”。一位纺织企业老总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数据显示,在今年4月底披露的84家纺织服装业的上市公司中,有72家公司的库存超过亿元;12家公司库存过10亿元。如:雅戈尔(600177.SH)(库存23.95亿元)、鄂尔多斯(600295.SH)(库存46.33亿元)、红豆股份(600400.SH)(库存35.23亿元)、华孚色纺(002042.SZ)(库存20.52亿元)、中银绒业(000982.SZ)(库存20.18亿元)等

  另一方面,销售放缓也成为服装纺织企业库存增加的一大原因。“库存在服装领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它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市场低迷,超过了厂家的预计。按照行业惯例,服装一般是提前一个季度生产的,这就需要对未来市场的一个预测。”保定集宏兴服饰有限公司制服厂厂长肖国新告诉记者。

  以保定集宏兴为例,它的主打产品是男士衬衫,原料主要从山东、江浙一带的纺纱企业进行采购。“现在原料的价格相比去年8月份没有多大变化,但是由于公司的订单减少了,对上游的采购量也相应下降了20%。”肖国新表示。

  在肖国新看来,高库存的主要原因是销售量的快速下滑。在体育服饰品牌,这一趋势相当明显,今年李宁、安踏等国内一线体育用品品牌都出现了增长缓慢的迹象,其公司股价也一落千丈。

  安庆新百百货集团一位高管亦表示:今年一季度,零售业普遍业绩惨淡,就百货业而言,服装销售下滑表现更明显。

  事实上,除了比较知名的体育服饰品牌之外,普通的三四线国产品牌亦受到相当大销售压力。北京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是华北最大的服装、纺织品集散地。在大红门商贸城三期上班的服装销售员小唐深刻感受到今年的服装行情明显不如以往。

  “从直观的感觉来看,今年采购服装的客户数量并没有减少,但是观望的多,实际订货的少,成交量下降明显。”唐小姐对本报记者表示。

  唐小姐上班的地方是一个面积约6平方米的小档口。每天凌晨4点开业,10点关门,在大红门,这样的批发摊位称为“早市”。“去年平均每个摊位每天能销售5000元以上,如今每天只有两三千的销售额。3~5月本是服装销售旺季,可是丝毫没有进入旺季的感觉。”唐小姐表示。

  在服装业的下游,位于内蒙古东胜市的一家百货商场女装专卖店的营业员小陈也感受到了今年服装市场的阵阵“寒意”。“我们这个专柜去年同期一个月销售额20万元,而今年的月销售额是16万元。”小陈告诉记者。

  淄博东泰集团一位商场副总则告诉本报记者,今年该商场服装销售额与去年持平。但考虑到服装单价的上涨因素,实际销售量是下滑的。

  成本压力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服装纺织企业库存高居不下之时,成本的上涨成为另一重压力。“自春节以来,已经有不少服装厂关门歇业了。”肖国新告诉记者。

  保定集宏兴所在的容城县处于“京、津、石”三角腹地,服装产业发达,有北方“中国服装之乡”、“中国男装名城”的美称。据肖国新介绍,容城县从事服装加工的企业有数千家之多,成规模的也有数百家。而这些服装厂“关门”的主要原因就是成本上涨和订单减少。

  其中,人力成本上涨最为明显。“关门歇业的工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力成本上涨之高难以消化。”肖国新告诉记者。

  据肖国新透露,在春节前后他为工人调过两次薪水,人工费用涨幅高达40%。在容城县这样一个小县城,普通工人的工资就高达2200元每月。“人力成本上涨带动了包括企业经营费用在内很多成本上涨。”肖国新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4月25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12年春季报告》指出,国内劳动成本等上涨具有刚性,对出口的影响将长期存在。未来若干年,劳动力成本将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递增。

  事实上,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成本的上涨不仅仅在服装加工环节,从上游的纺织企业和下游的零售渠道,都存在人力成本难以消化的难题。

  “对纺织业来说劳动力成本压力最大,每年不涨15%左右便难留住人。劳动力成本支出去年人均约2700元,今年在3100~3200元。广东这边织造工厂人手大都只有满员时的50%~70%,招不够人。”广东省中山丝绸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汉表示。用工成本上升和员工流动性大已成为企业普遍反映的最影响企业效益的因素。纺织服装业压力最大,成本不断提升,价格却提不上去,整个行业面临着生存危机。

  吴江市纺织商会秘书长蔡艳华告诉记者,纺织企业人力成本上涨均在20%,目前,在吴江地区纺织工人的月薪3500~5800元之间。

  事实上,上涨的不仅仅是人工成本,在其背后,水电费、房租成本、办公费用曹操等各项支出也在急速增长。“今年一季度原材料成本稳中有降,不过其下降的幅度远远比不上客户压价的程度。”肖国新告诉记者。

  转型突围

  服装企业进退两难的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在逐渐消失。

  受到人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际服装品牌将订单转移到越南、印尼以及非洲一些新兴的劳动力市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服装企业应该从原来的做贴牌转向自主研发品牌之路。“做贴牌的好处是风险小,弊端是利润空间小;做品牌可以获得更多利润,但风险较大。”肖国新告诉记者。

  据悉,保定集宏兴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转型开发了自己一款叫做腾冠的男装衬衫品牌,如今每年销售20万件,每年以25%的速度在增长。

  在今年广交会上,一些参会企业表示,近年来,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涌现了一批技术含量高、拥有自主品牌的出口产品,受到国际市场的欢迎。

  一位外贸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工厂外销市场虽还是以贴牌为主,但比例降为70%,30%已经逐渐在做品牌,国内市场则主要做品牌。”

  “做贴牌,工厂很容易就定型,一年做一两个亿就已经到天花板了,但做品牌的话,没有销售上限,而且利润是贴牌的3倍至5倍。”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