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谁能复制王亚伟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1 20:40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夏欣

  在华夏基金,王亚伟一直被当做大熊猫一样地备受保护,一方面是公司不希望其投研人员被外界过分打扰,另一方面,也基于他生性腼腆的性格。不过,几年不见,王亚伟比原来健谈了,言语间也多了几丝狡黠与媒体应对自如的世故。

  王亚伟去意已决,此时投资者更关注的是,王亚伟究竟是怎么炼成的,有没有可复制性?

  观察行业佼佼者,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都有一些共性:敬畏市场,独立思考。

  除了摒弃外界噪音,贴近市场、挖掘投资机会之外,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还一定要有一套自己独有的、随着市场的变化可以不断完善的投资体系,这才是王亚伟持续投资成功的关键。

  此外,对“度”的把握也是投资的关键。人们常说,投资是科学和艺术最佳的结合,要做好投资,光靠科学是不行的,还有艺术的成分在里面,艺术的成分是很难量化的东西。主要靠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这种积累能够让你知道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事,这就是所说的“度”。

  券商出身的王亚伟,永远把追求绝对收益,不让客户赔钱放在首位,而不是只看行业相对收益排名。

  获得超额收益,王亚伟也有秘诀,比如,绝对不买同行业仓位最重的股票就是他选股纪律之一。这又强迫他去挑选比大家一致看好的更值得买的股票。

  由于被外界过分关注与曝光,他的选股纪律又无奈地增加了一条:买了这只股票,散户会不会跟风,会不会赔钱。“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可能会放弃。”

  在媒体挖地三尺、狂轰乱炸之下,王亚伟的选股技巧也被倒逼得日臻炉火纯青——他甚至可以做到,不去上市公司做调研,仅凭一些资讯就能准确推断出一家公司是否被低估,是否有投资价值。

  有人总结,范勇宏是王亚伟的伯乐,发现、培养了王亚伟,而王亚伟也成就了华夏基金在业界的江湖地位。的确,对于一个优秀的人才,至少需要有一个适合的舞台,才有可能成为明星基金经理。而范勇宏不仅善于发现人才,更知人善用。

  以同时担任过投资总监的王亚伟和刘文动相比,王亚伟更愿意潜心钻研,而刘文动的长项则在于管理投研团队。于是,范勇宏尊重王亚伟的选择——不爱管人、不爱管事儿的王,放弃管理,选择了投资,由此便可心无旁骛地做研究,并获得了其他投资总监难以企及的高度。

  王亚伟谦逊地表示,他不是华夏基金的灵魂人物。其实,此言不虚。如果从基金公司论,范勇宏是灵魂人物;如果从投研体系论,投研部门的大大小小一概具体事务,都由副总经理刘文动打理。

  王亚伟有处女座典型的双面性,一方面是预先周密考虑的典范,另一方面,又是效率冠军。在采访中,王亚伟说得最多的是如何对冲风险,而一旦看准机会,他又会在只有六七成把握时出手,把冒一定风险作为获得超额收益的对价。

  王亚伟崇尚价值投资,他又能做到不拘泥于此,力求灵活多变。“我的投资出发点是价值投资,但是最后从实际操作的结果来讲是波段操作。”王亚伟通过波段操作,对投资组合实施动态管理,不断优化。

  有许多人好奇王亚伟2005年赴美的“涅槃之旅”。对于王亚伟来说,彼时的确是打开了用多元化眼光观察一个企业,而不仅仅是从公募这一个视角。“当你了解了国外市场,破除了对它的迷信,你会发现国外市场是这么做的,国内也一定可以这么做。”

  对国内外市场如是,对王亚伟亦如是。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