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双转移”战略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2 00:4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共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刘军,几乎每天往返清新县和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两次,他早上从清新县家里出发,经过清连高速,行车20多分钟,到位于清新县下滨江片区禾云镇与龙颈镇交界处的工业园上班,以至于“工业园的小伙子们和收费站的姑娘们都挺熟了”。

  2012年2月9日,农历正月十八。从清远市清新县前往禾云镇的清连高速公路上,挂着粤S、粤A、粤Y、湘A、湘C的车辆往来不绝,其中不乏装满陶瓷砖坯的大货车。

  从清新县向北,迳口隧道把清西平原和北部山区一分为二。沿着清连高速行车20多分钟,“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欢迎你”的广告牌迎面而来。顺眼远望,几栋厂房和树立的烟囱掩映在青山碧水之间,显示着粤北山区的经济活力。

  一下禾云镇的高速公路出口,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就坐落在禾云镇与龙颈镇交界处的丘陵地带。

  早在2005年,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广东省政府就提出了《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全国率先出台珠三角与欠发达地区联手共建产业转移园区举措,开启珠三角的产业转移,鼓励珠三角产业向山区及东西两翼转移。

  在此背景下,2007年6月,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清新县和佛山市禅城区两地联手推进产业转移,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在一片荒地上应运而生。

  遭遇了违法用地风波之后,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走上快车道,于2009年2月被广东省政府认定为“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在此基础上,当年3月20日,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和清远市政府签订了共建国家级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协议,授予该园“全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称号。

  经过3年多的发展,目前,工业园区已处在发展的一个关键点上。如何继续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两地合作机制以及园区可持续发展模式,使园区成为广东省区域统筹协调、科学发展和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排头兵,是刘军每日每夜萦绕在心头的必修课。

  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发展得益于广东省力推的“双转移”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迅速,GDP总量连续20多年来一直独占全国鳌头。

  2007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到任广东不久就深入粤北山区调研。他指出,必须坚决打好缩小贫富差距这场硬仗,并以此把转变发展方式的工作落到实处。

  2008年5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在2005年提出产业转移战略基础上,提出“双转移”战略,着力推动珠三角地区传统产业向发展空间相对广阔、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转移,同时着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二、三产业转移,通过产业转移着力解决传统产业发展空间问题,与劳动力转移相结合,推动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作为政策体现,广东省还出台《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和8个配套文件,全面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双转移的“双转移”战略。

  在此背景下,包括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内的36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应运而生。

  但就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广东也未能置身事外。

  “危机其实就是危险中蕴有机遇。金融危机刚好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让企业优胜劣汰。”4月中旬,对“双转移”做过很多调研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所高级经济师叶嘉国向本报表示,广东适时提出实施“腾笼换鸟”的“双转移”战略,化危机为转机,转移珠三角的低端产业,引进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

  “要解决我们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要通过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使我们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曾参与“双转移”文件起草的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也如此向本报记者表示。

  自此,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驶上快车道。

  2009年2月,在被广东省政府认定为“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基础上,同年3月,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也授予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全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称号。

  据刘军介绍,该工业园远期规划面积约70.9平方公里,首期规划面积6768亩,主要承接佛山的陶瓷建材产业及配套产业。目前园区以陶瓷建材为主导产业,将与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联手打造全国陶瓷传统工艺升级改造示范基地、全省最大的新型陶瓷清洁生产基地,建成佛山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及全国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

  广东省高层也对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寄予厚望。

  2009年3月19日,在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暨全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授牌奠基仪式上,时任广东省省长的黄华华指出,该转移园为佛山市产业转型升级腾出了发展空间,也为清远市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还将为全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设产业联盟、办好产业转移园作出示范。

  2. 政府主导共建共享模式

  1. 肇始于广东“双转移”战略

  “清新县是距离广州最近的山区县,属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范围,距离目标市场近,交通方便,运输成本低。”几乎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对工业园具备的优势心中有数,“清新还是广东省的成本低洼地区,有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有条件发展成为珠三角内圈层产业外迁的承接点。”

  在中国,政府始终在试图通过行政力量达成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毕竟要想筑巢引凤,政府得先期投入。”

  围棋棋手一般来说常有追求“取势”和“捞实地”两种风格的分野。

  有人说,就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而言,其生来就是一个战略工具,决非为某项实利而设。从园区三年多发展历程来看,两地政府倘若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园区的发展上以“取势”的姿态着眼于长远和战略,园区就能获得良性发展,反之,倘若两地斤斤计较于各自实际利益和某些权力的战术性分割,则园区就将陷入窘境。

  “双转移”战略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

  转型升级必须破除传统发展模式下形成的利益格局,必然伴随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因此,更要靠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来破解深层次体制性矛盾。

  在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看来,转型升级首先是产业转移;其二是产业升级;其三是制度创新。这三个问题是连在一起的。“所有的转型升级都是以制度创新为基础的,只有制度创新,才能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基于此,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首先也要通过制度创新,解决两地政府的合作模式以期实现共赢。

  “在我省,由地方政府自发引导建设产业园区的案例屡见不鲜,如东莞的东部工业园区、佛山高明的沧江工业园区等。”叶嘉国向本报记者表示,珠三角地区和粤北山区以及东西两翼如何合作实现协调发展,政府的合作动力是关键。

  而据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相关官员介绍,根据清新县政府和佛山市禅城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合作协议书,两地合作期限为30年,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园区企业及社会公共事务,纳入园区所在地政府管理。

  核心点在相互利益以及权责分配方面。“对园区产生的税收和规费地方留成部分,合作双方在合作期内按比例分成,每年结算一次,10年期满后划归甲方(清新县),企业城建税、教育附加费和文化事业建设费等,全部留归甲方。”刘军介绍,双方建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召集人,有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促进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协商解决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清新和佛山禅城两地政府的分工也在协议书上得以明确。

  清新县负责在云龙产业基地范围内将交通便利、发展潜力较大的土地作为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用地,负责园区外部道路、供水、供电线路和排水、排污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负责协调做好产业转移工业园范围的土地征用、农民安置、青苗及地上附属物拆迁补偿和项目建设相关手续的办理。

  而禅城区政府则通过自筹或引进民间资本和外资等多种形式,提供经双方确认的产业转移园区的开发建设资金,并按广东省政府规定的建设进度投入资金,包括:园区整体规划和“三通一平”,园区内部道路、供水、供电、排水、排污管道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资金。

  但双方均有义务共同做好园区招商引资工作。

  3. 公司总部还在佛山

  其实早在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开办之前,已经有一些企业在市场力量推动下,自发向北寻找资源的互补。

  “清新县的陶瓷土矿资源储量比较丰富,是优势矿种之一,按历史资料收集和地质堪探圈定,主要分布在县域的浸潭、龙颈、禾云、太平等镇。目前已投入开采的矿山有12个,年产量约20万吨。瓷土原矿产品以中、高品位矿为主。”已经入园的一位陶瓷企业总经理向本报记者介绍,转移前的佛山工厂,主要的瓷土来源地就是清新。

  因其特殊的产业属性,陶瓷行业物流成本占比很高。在入驻上述工业园的企业发展战略中,“总部留在佛山,生产搬到清新”目前也还是主流的选择。

  在汪一洋看来,“双转移”战略顺应了产业演进趋势,由市场主导与政策引导两股力量形成的倒逼机制打破了珠三角地区产业技术演进原有的路径依赖和锁定效应。

  刘军向本报记者介绍,截至2011年底,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签约陶瓷企业共有18家,累计总投资可达77.9亿元,计划建有130条生产线,其中英超、天域等13家企业建成投产,现共计建成39条生产线,到今年底实现总产值65亿元;累计固定资产投入30多亿元。

  佛山新润成陶瓷有限公司为扩大产能,新一派建材有限公司成为其在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新成立

  的子公司,目前有4条生产线。

  “我们在这里新建的生产线,已经由以前的半自动化升级到全自动化,员工基本多是监督机器运转。目前还是主要做半成品,基于品牌效应,抛光这一工序还是留到佛山去完成,这样成品就是佛山制造。”新一派负责人向本报记者介绍,相比于佛山,清远的陶瓷产业名气还不是很大。

  目前入驻该工业园的陶瓷企业大多和新一派类似,“佛山是总部基地,是陶瓷产业的集散地。佛山是公司,清新是车间。”

  虽然政府搭好了平台,希望企业在广东省内转移,所以建立了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等工业园,但企业做决策还是依照市场规律。

  “来清新之前,我们也区江西、湖南、广西,甚至是四川考察过,想通过生产线的北移,向内陆转移,针对内陆市场进行销售。目前江西的丰城、高安,湖南的衡阳,广西的贺州、梧州也产生了一大堆的陶瓷生产线。但是最近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打压,让建材陶瓷行业产能压缩得厉害。”一位陶瓷企业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如果做出口,还是会选择珠三角周边。“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离佛山不远,园区规划也比较完善。”

  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真要在转移过程中实现转型升级,还必须有政府的强制性约束。“不是只要能创造经济效益的企业我们都欢迎。”刘军表示。

  在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为将园区的陶瓷产业基地建设成为“全国陶瓷产业转移示范基地”,政府设定了企业的入园标准。

  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有关负责人介绍,清新县环保局对“该园区16家企业环评,污水集中处理率为100%,达标排放率为100%。工业污水 ‘零排放’,工业用水是循环用水。”

  “陶瓷是高耗能行业。目前企业大多使用的是水煤气,容易产生二氧化硫,所以这里所有的企业都加了脱硫装置。将来园区大多都会用天然气来替代水煤气。”据刘军介绍,总投资约为1.32亿元的正茂燃气站已正式开工进行建设,解决园区用气难问题。而为打造循环经济,在该工业园有一个企业专门回收再利用陶瓷残品废渣。

  4. 清新: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双转移’改变的不仅仅是企业,还有劳动力”。叶嘉国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介绍“产业转移”战略让粤北山区以及东西两翼的劳动力能够实现在家门口上班的梦想。

  本报记者在清新县采访中也发现,产业转移工业园,已经成为改善当地民众生活的一个平台。

  2012年2月中旬的一个上午。黄金德从位于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内的清远市强标陶瓷有限公司出来,骑着电动摩托车20多分钟,就回到了禾云镇下迳村的家里,他80多岁的老母亲已经为他准备好了饭菜——他上的是凌晨3点到上午11点的早班。

  黄金德已经50岁。“以前工厂招工只要45岁以下的,这几年缺工,所以我才有机会。”

  两年前,黄金德一直在广州做搬运工。一般情况下,农历正月十五一过,就背起行囊前往广州,“一年里清明节和中秋节才回家”。

  虽然觉得在家门口上班“还是很累”,黄金德已经决定让在广州做餐饮的儿子回来,“随着工业园投产,厂区会有三四千工人,可以在家门口做餐饮了。”

  40岁的陈丽英2009年以前都在珠三角打散工,2010年开始和她老公一起在距家比较近的上述工业园的陶瓷厂上班,以方便照顾家里的小孩。

  清新县禾云镇下迳村村委会干部朱水莲向本报记者介绍,下迳村人口数量7300多,劳动力2000多。目前本地就业的有1000多,在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上班的就有200多人。

  “双转移”战略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

  在广东省决策层对“双转移”工作的政策调控中,土地单位面积税收、本地劳动力就业占比等都成为对广东省各级政府进行的绩效考评因素。

  目前,在广东省省级层面,已经出台了《广东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目标责任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考核指标包括人均GDP增长率、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目标完成情况、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本区工业增加值比重下降情况等。

  2010年,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业税收总额为2075.62万元,税收增量为2055.49万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速为10211%。当年首期建成生产线占地面积为510亩,单位面积税收为4.07万元/亩,高于《清新县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若干规定》中规定4万元/亩的要求。“园区创造工业税收占所在地工业税收比例为10.25%。”刘军介绍。

  本报获得的数据显示,2011年,广东省全省36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业总产值3468.31亿元,税收137.39亿元,同比增长77.5%和26.2%(按照不变价口径),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全年产值3000亿元,税收130亿元的目标。

  6个产业转出市累计转出企业5983家,淘汰关停企业约7.22万家,平均单个企业投资额83万元;新引进的企业约1.47万家,平均单个企业投资额7044万元,为前者的84倍,其中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占55%。对此,有关部门认为“较好地实现了产业转移工作‘三年初见成效’的阶段性目标”。

  近年来,广东省级转移园区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从2009年的1.8%提高到2011年的3.2%。今年一季度,36个省级转移园区增加值同比增长1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3个百分点。

  而按照广东省经信委的工作目标,2012年,广东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要实现5000亿元的产值目标。实现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占粤东西北地区工业经济比重要进一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珠三角产业转出地的上市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提升10%左右。”广东省经信委如此表示。

  5月9日广东省党代会期间,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苏一凡摆出了一道“算术题”:广东省实施“双转移”战略后,珠三角核心区转出企业5973家,淘汰企业7万多家,退出的投资额近5000亿元。这期间,珠三角核心区虽然转出了近6000家企业,新引进的企业却达到14600家,投资总额达到10334亿元。

  “这是一种双赢的结果。”汪一洋说,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发达地区和企业调结构促转型的动力前所未有的强劲。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粤东西北地区而言,“双转移”给它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广东为全国领先探索出一条把公平和效率统一起来的发展道路,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腾笼换鸟’,”双转移“,在很大程度上是广东追求效率和公平统一的产物。既缩小了区域差距,又为珠三角腾出了新的发展空间。对产业转入地的36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来说,去年实现的总产值,就相当于再造一座中等城市。”叶嘉国表示,“双转移”促成的产业转出、转入地的双赢格局正在形成。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