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营改增试点4个月:好于预期减负明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4 01:37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萧遥
已经启动4个多月的上海“营业税改增值税”(下称“营改增”)改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在破解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税制瓶颈方面迈出关键一步。最新来自官方的评价认为,此项改革试点的评价“好于预期,产生了良好的税制改革效应”。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财政局局长蒋卓庆5月12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与原实行营业税税制相比,实施“营改增”改革之后,今年一季度,上海市试点企业和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整体减轻税收负担超过20亿元,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相应减少税收收入、增加财政支出。其中小规模纳税人税负下降幅度为40%左右。
此前的4月2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政府专门在上海召开了上海“营改增”试点座谈会,对下一阶段试点的深化完善工作做了研究。
营改增促进服务业发展,小微企业成最大受益者
上海“营改增”试点工作从今年1月1日启动,涉及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又称“1+6”行业)。核心内容是将原有对上述七大行业征收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税制,从而有效解决“重复征税”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份申报期结束,上海“营改增”改革试点涉及12.9万户企业。其中占68.2%比例的8.8万户小规模纳税人,绝大部分都是小微企业,由于实行了3%的增值税征收率,低于原来的营业税5%的税率,税负明显下降,成为本次“营改增”试点的最大受益者。
上海市国税局、地税局局长顾炬对本报记者表示,推进“营改增”改革试点,不仅对相关企业有效整合业务资源、拓展业务空间有所裨益,对上海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的效应也非常明显。
“‘营改增’之后,国际运输和研发设计将享受出口‘零税率’政策,对技术转让、技术咨询、鉴证咨询等服务贸易出口实行免税政策,”顾炬说,“这对企业拓展服务出口将有积极推动,从而提升上海服务贸易出口的竞争力,扩大了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市场需求。”
据介绍,根据上述政策,某公司一季度即已申报国际运输服务退税额1500万元,近期将办理退税手续。
除了减轻税负,“营改增”试点的另外一个效果是促进了服务业产业链的拓展。一些大型制造业企业借机将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分离出来。比如,某集团一家子公司就因为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让下游客户用作进项税额抵扣,所以在承揽业务时优势明显。
顾炬表示,“营改增”改革试点对部分企业的管理、运营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伴随着“营改增”试点持续推进,不断打通、延伸和拉长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也将有更多的企业将生产性服务业务转为向企业外部发包,将有效促进企业专业分工细化。
着力解决试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不过,正如所有的改革一样,“营改增”的试点也有发展中的问题。部分企业反映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短期税负增加的情况,对此上海市已经采取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以消除企业的后顾之忧。
顾炬5月12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尽管上海累计完成了对试点企业40多万人次的培训辅导工作,但有些企业还是没有用足这次试点的政策。他给企业提出的建议是,尽可能地按规定取得进项抵扣发票,也可以运用增值税链条畅通的优势与购买服务企业进一步合作,拓展业务空间。
对于企业的担忧,从改革试点一开始,上海市就做好了预案,其中包括实施税改过渡时期的财政扶持政策。企业可以据实申报税负增加情况,财政实行分类扶持。截至5月中旬,上海已对今年一季度累计税负增加3万元以上的试点企业(即月平均税负增加1万元以上的试点企业),开展了财政扶持资金的预拨工作,涉及试点企业近2000家,预拨财政扶持资金近4亿元,有效平衡了试点企业的税负。
此外,相关部门重点针对试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提出将与“1+6”行业相关联的行业及业务纳入试点范围。
蒋卓庆透露,对于相关试点企业提出的部分涉及税制改革顶层设计方面的思路及建议,上海也已经向财政部、国税总局等部门进行了汇报和反映,希望“营改增”试点不断扩围,能够进一步打通和延伸增值税抵扣链条,确保实现国家明确的“改革试点行业总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的目标。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目前“营改增”只在上海地区的部分行业进行试点,这就必然会遇到抵扣链条不完整的尴尬情况,部分企业税负增加的情况也属于正常现象,但整体上看,这是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举措,不能陷于停顿。
“伴随着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的扩大,这一结构性减税举措的利好效应将进一步显现,”高培勇表示,“上海率先推进‘营改增’改革试点,既是自身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也是为全国完善税制改革‘铺路搭桥’。在这一改革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应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