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上市房企2011答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5 18:28 来源: 上海国资

  即便在调控高压下,上市房企的2011年整体业绩仍有一定增长。但其背后,确实存在着增速放缓和利润率下降的事实。种种影响将在2012年下半年逐步体现在业绩上,盈利能力将继续下降

  文‖上海国资记者 刘昌荣

   今年房企的年报出现了从未有过的难产。根据往年经验,往往到3月底就将有机构发布房企百强、500强和上市房企TOP10排名,而到今年3月中旬,只有26家房企公布了年报全文。

   时至5月,虽有忐忑,但上市房企2011这份答卷终还是要公之于众的。

  增速放缓

   实际上,即便在调控高压下,上市房企的2011年整体业绩仍有一定增长。据国信证券区瑞明测算,2011年全年,房地产板块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4100.75亿元,同比增长14.63%,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0.54亿元,同比增长12.07%。

   截至4月24日,从78家已公布年报的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总体情况来看,也基本上反映了这个基调。其中有54家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占统计总样本的比例接近70%,“收入增长家数略少于去年,但几乎与2009年持平,明显好于2008年。”区瑞明表示。

   但业绩依然增长的背后,增速放缓和利润率下降亦是不争的事实。

   在上市房企排名前十强中,除了中建地产和华润置地异军突起,销售额实现了加速增长外,其他8家企业均出现了增速放缓的迹象。例如依然位居行业第一的万科,销售额增长率由70.5%下降到了12.4%,增速回落幅度达58.1%,仅次于龙湖的66.7%(由81.5%下降到14.8%)。保利、中海、恒大的增速回落幅度分别为41.8%、10.6%和7%。特别一提的是,绿城增幅由去年同期的6%,快速下滑到负35%,排名已跌到第10。而增速下滑最快的SOHO中国,竟然由去年同比增长74%,变成了负增长51.9%。

   外界普遍认为,政策调控无疑是拖慢上市房企脚步的最大制约。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认为,“政策调控已促使大量投资、投机型购房人群逐步退出了市场。而受房价下降预期影响,部分刚性和改善性需求者逐步回归理性,持续观望并审慎购买成为其消费基调。”加上保障房建设的兴起,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应格局,使部分中低收入者退出了商品房购买行列。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开始挤出。

  割肉求生

   从各家房企公布的年报来看,利润率下降也是2011业绩的显著特点。

   国泰君安孙建平分析认为,2011年上市房企的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5.4%,比2010年的25%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4.3%,微降0.2%。“销售低迷导致期间费用率增加,这样的影响将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逐步体现在业绩上,盈利能力将继续下降。”

   在这波调控中,中小房企更显举步维艰。莱茵置业的业绩预告称,201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00万元—6700万元,同比下降60%—70%;阳光股份预计2011年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50%—80%。有些企业还出现了年度亏损。例如,ST珠江预计全年净利润亏损约5000万元至6000万元。东方银星由于“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已经结束,且无新开工房地产项目”,致使房地产销售未实现收入,“这在‘暴利行业’的房地产业中,显然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宋延庆表示。

   区瑞明表示,2011年全年,房地产板块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33%、3.58%、1.57%,与去年相比,变动幅度分别为:0.48%、0.20%和0.21%;三项费用合计占比8.48%,较上年同期提升0.88个百分点。

   限购、限贷和限证为开发商带来一定的销售压力,广告投入、打折促销等活动的增加提升了期间的销售和管理费用率水平;另一方面,融资阀门紧闭,流动性紧缩,融资成本提升也增加了财务成本,“虽然行业毛利率达34.3%,较2010年提升了1.29个百分点,但受三项费用率提升的影响,最终行业净利率出现了负增长。”区瑞明分析。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利润下降来自于调控局面下企业的割肉求生。国泰君安证券深度研究报告称,相比2008年的行业调整,2012年房地产行业资金链风险更高、中小开发商资金压力更大。报告预计,房地产行业的资金缺口将高达1.3万亿元,与2008年相比,增加了50%。

   同时,2010年前后大量发行的房地产信托也开始进入偿付高峰期。统计数据显示,房地产信托产品多在1.5年期到3年期之间,尤其是2年期的产品居多,平均期限1.9年,多数产品在2012年到期,“过去几年,有30家上市房企共发行了118个信托产品、金额达630亿元”。宋延庆分析,在销售难有明显起色的情况下,债务偿付压力将会导致开发商的资金链更加紧张,不少企业无奈寻求降价以期周转,这也导致了利润率的下降。

  分化出现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面对同样的政策、同一个市场,为什么有些房企能提前完成销量,有的仅靠卖项目维持;有的房企增速加快,有的却快速滑坡?

   宋延庆指出,首要原因是企业对市场形势判断有误。例如SOHO中国,潘石屹从2008年奥运会前后就预判房市将会趋冷,因此放缓了发展速度。没想到“金融危机”救了房地产,使其错失了发展良机。因为房地产项目有几年的开发周期,2010年SOHO中国的业绩高增长其实在“吃老本”,“到了去年,其手中尽管握有上百亿现金,却没有多少存货可卖”。

   如果说SOHO中国因悲观而“踏空”的话,那么绿城中国则是吃了过于乐观的亏。在2009年房市快速回暖的刺激下,2010年绿城频繁拿地。随后,逐步收紧的政策调控使得绿城的资产负债率去年一度超过160%,致使其不得不忍痛“割肉”谋生存。

   决策失误直接体现在业绩上,绿城的销售增速由去年同期的6%,快速下滑到负35%;SOHO中国,由去年同比增长74%,变成了负增长51.9%。

   另一方面,在调控政策下合理调整产品结构,也被认为是一些企业安然过冬的法宝。

   以万科和恒大对比为例,2011年恒大7%的增速降幅远远低于万科的58.1%,其背后原因何在?2011年,两家企业的合同销售额分别是1215.4亿元、803.9亿元,而销售面积分别是1075.3万平方米和1219.9万平方米,平均销售价格分别是11302元/平方米和6589元/平方米。

   虽然两家企业基本上都实现了一二三线布局,但恒大地产的市场重点更侧重于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且提前进行了适当调价。“其实研究分析总销售价格比单一进行‘傻瓜式’的销售额排名更有意义,因为前者更能体现一个企业增长性。显然,恒大的市场结构和相对较低的平均价格在现在的市场形势下,抗压能力和对冲政策调控能力更强。”宋延庆如是分析。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