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拨乱反正”或是政改的推动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7 00:59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评论员赵民望

  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时冷时热:冷,是因为它推进之艰难,阻力之强大,似乎尽是无从入手的茫然;热,是因为这是中国社会转型的瓶颈,任何绕开政治体制改革谋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都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虽有党报认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但不能否认的是,一切依然只是在推进当中,成绩很大问题同样多多。目前,上上下下对于加快政改没有异议,如何推进才是焦点所在。一种观点认为,政治体制的改革碰到了“顶层设计”的天花板,需要一个从上到下的完整解决方案。基本的“中国国情”却告诉我们,改革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更不存在某种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因此,一劳永逸的想法不切实际,改革显然不会在一夜之间完成,也就是说,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制度上的突破,更需各种建设性力量的聚合。

  在炎炎夏日的广东,广东党代会传递出的变革意图令民众为之一振。诸多信息包括强化制度保障,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突出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广东将进行干部官员财产申报制度试点,因为,“一个好的制度比一个好的领导更重要”,所以,改革要从党和政府头上开刀;党代会报告只字不提GDP,没有数据指标,只有以民为主的幸福广东的建设议题。已经观察到的事实是,广东在政治制度上的改革上已有实质性进展,此次的“差额选举省委常委”就相当惹人注目。而此前,广东省曾对该省外经贸厅等多个正职空缺提名人选,采取的是组织提名、全委会民主推荐、常委会差额票决的方式产生。此次省委常委的选举表明,差额选举的层级开始提升,毫无疑问,政治制度改革往前推进了一步。

  广东的党代会不只是开出了新风,政治体制等改革已不是纸上谈兵。这足以说明政治体制改革或许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然而,正如汪洋书记的报告“讲成绩很低调讲问题很深入”想要表达的那样,任何改革首先必须直面一个基本的问题,为什么要改革?深入改革的难点究竟在何处?

  “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党代会报告中的这句“惊人之语”,颇有拨乱反正的意味。事实上,这句话正视了改革的核心问题。汪洋代表省委对“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真理的认同,对“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权利;造福人民,是党和政府的责任”信念的诠释,其实就是一份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宣言。执政党想要兑现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承诺,就必须首先抛弃执政过程中“恩赐”于百姓的意识,分辨清楚主仆、理顺官民关系。这是因为:如果错误地把发展手段当成了目的,就会偏离为人民谋幸福的初衷,导致发展陷入片面性,使人民群众难以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甚至会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意识层面的某些禁忌,依然是政治体制改革最顽固的堡垒;远未完成的思想解放以及远未肃清的“余毒”,左右着面对深水区的改革力量,而回头的危险显然存在。曾几何时,“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的歌曲流传甚广,作为“红歌”中的样板今天仍然被放声高唱;许多违背人伦常理的标语,坚守在乡村的醒目位置,而这些“作品”恰恰出自执政党的基层政权。彻底否定“文革”早已写入中央决议,可是“文革”幽灵却一直徘徊着。日前,“红卫兵”、“红小兵”的衣装甚至成为一些大学生拍摄另类主题毕业照的道具。彰显个性固然没错,不过,无知者无畏才是真正的危险。

  社会变革从来不会单向运动,政治体制改革亦当如此。汪洋的“惊人之语”提醒我们,如果没有思想上的纠错纠偏,没有文化上的彻底反思,没有对错误执政理念的清理,政治体制改革将举步维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