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时代出版" 记一家上市文化企业二次创业的行与思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8 07:40 来源: 中国经济网当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排着队准备进入资本市场之时,从2008年上市起,股价年年跑赢上证综指的文化传媒板块上市公司——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在思考并实践着一个新的战略——二次创业。
今年以来,时代出版新招频出,不仅牵头发起了数字与新媒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增资改造了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投资制作了图书与影视互动作品,还在公司发起了一场关于思路突破与转型突破的大讨论——如何向成熟卓越企业迈进。同时,作为时代出版的第一大控股股东、年年获得“文化企业30强”的安徽出版集团再次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对公司的发展表现出足够的信心。
一问
内容还是渠道
镜头 5月17日,在位于合肥北一环繁华商圈的新天地综合文化国际广场,一个处于显著位置的铺面正在装修,这里不久将诞生时代出版的第一家旗舰书店。5年前,公司将印刷厂旧址“腾笼换鸟”,开发出如今的文化地标建筑——15万平方米的新天地广场;5年后,公司仍坚持要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广场做实体书店,展现时代出版的精品,展现文化的魅力。
对于出版业的发展,有人说内容为王,有人说渠道为王。面对以电商为代表的新型发行渠道的强势崛起,做内容的出版商出路何在?是否会受到渠道的控制?在时代出版看来,同质化的产品,其定价权当然会掌控在渠道手中,但对于拥有高端资源、迎合读者需求的出版精品及衍生产品,无论载体如何都会有市场。
时代出版一手抓重大资源开发、重大主题策划和重点工程投入,联手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相继推出《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艺术系列丛书》、《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等精品图书;另一手抓基于知识产权的衍生产品开发。按照“少儿出版突出少儿”“美术出版突出美术”的经营思路,将“玩具图书化,图书玩具化”这一概念不断充实,陆续推出音乐书、木头书、布艺书、毛绒书等形式各异、好玩有趣的新品种。2011年,该公司首次进入“万种图书出版集团俱乐部”。
市场是内容的试金石。虽然内容是核心,但对渠道也不能放松掌控。
经过几年的培育,由出版资源代表、各种业态发行资源代表等共同参加的春茗恳谈会已经成为公司一个面向全国的营销宣传、合作、互动和辐射平台。其全资子公司时代发行公司也在积极开拓公司出版物机构采购项目,逐步搭建统一对外发行运营平台。
利用掌控的内容资源,时代出版还积极向影视业务拓展,实现图书出版与影视互动运营。参与投资的电视剧《老爸驾到》已在多家卫视热播;7月6日,由该公司与中影集团、国家广电总局卫星频道联合出品的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也将在全国院线公映。
如果说,建文化综合体是为了实现时尚与商业、时尚与市场、时尚与消费的结合,掌控渠道则是为了实现文化与商业、文化与产品、文化与市场的结合。
二问
“走出去”能走多远
镜头 5月9日,时代出版、英国OPUS传媒集团与篮球明星姚明,在上海就《姚明OPUS》出版项目签订正式合作协议。此前,时代出版已与OPUS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将全面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和潜力,逐渐由产品开发上升到项目开发,由项目开发衍生到产业发展,共同开发国际文化出版资源。
“走出去”仅仅靠一本书、两本书,形成不了文化的力量和文化的堡垒作用。图书“走出去”,关键是企业“走出去”、资本“走出去”,甚至技术“走出去”,在境外办社、办报、办刊、办厂、办店、办分拨中心等。
从版权输出逐步走到合作出版,从单一的图书到文化产品,从单一的文化产品到实体“走出去”,一直到资本“走出去”,时代传媒走了五年。
2011年该公司全年输出版权243项,同比增长21%;“走出去”综合排名连续2年蝉联地方出版集团全国第一。
公司还创新合作模式,承办澳大利亚文学周;与波兰马萨雷克出版公司合作,在波兰建设境外文化产业分拨中心,共同拓展出版物销售、印刷复制等业务;在斯洛伐克合作建立了一个文化电子传媒科技产业园,提供从硬件装备、芯片组装再到网络技术等服务。
5月17日,时代出版与波兰托仑哥白尼大学共同成立汉语语言和文化中心,创造了文化“走出去”的新载体。
走出去,走得好,关键在于人才。公司培养了一批既懂出版业务又掌握熟练外语的“版贸专干”。在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总能看到时代出版的人和展位。公司鼓励员工参加各种各样的国际展会,培养客户、积累经验。
用外贸的思维经营文化产品,时代出版把图书、光盘、印刷品、包装材料、印刷机械及物料、书包等近2000种文化产品及装备出口到近百个国家和地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更多的人想要了解‘中国故事’,‘走出去’市场大着呢!”公司总编辑林清发很是自信。
三问
数字产品是唯一出路吗
镜头在合肥黄山路和西二环路交口西南角,一幢外型呈S形具有灵动感的26层大楼拔地而起,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预计年底能交付使用。这是时代出版新建的“数码港工程”,能开展产权交易拍卖、网络经营、项目孵化、品牌展示销售、国际会展等业务。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出版业面临着不小的转型压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转型的方向,越早转型就越主动。很多出版企业已经意识到这种趋势,但用什么样的技术、生产什么样的数字产品才能不很快被市场淘汰?如何掌控技术发展的方向?对传统文化企业是很艰难的选择。
时代出版在很早就意识到了转型的重要性,同时对自己的优势也很清楚。公司坚守主业做内容,然后在载体和表现形式上创新,对内容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元化的开发利用,形成传统核心内容产业与现代传媒产业互动发展全产业链。目前,以多媒体互动阅读电子书、E时代云课堂、电子书包等为代表的数字教育项目,已经有了良好的收益。
今年4月,时代出版将其全资子公司安徽电子音像出版社的注册资本增至5000万元,并更名为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以手机出版、网络出版和应用出版为主攻业务方向,全力开拓数字教育等多媒体产业。同时,由时代出版牵头,联合国内多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出版单位、数字出版技术服务商以及风险投资机构,发起成立了数字与新媒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拟通过产学研联盟成员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形成长期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
不过,接二连三出现的诺基亚、汉王科技等技术公司的亏损报道,让时代出版对发展新技术产品多了一份理性和审慎。跟一些制造业相比,文化企业的规模很难做到很大,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一步不慎就有可能形成一个“大窟窿”。多元化发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
目前,公司已布局了几大“秘密武器”。公司副总经理程光明透露,设立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时代出版传媒上海研发中心,已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42家;全国首家出版传媒专业博士后科技工作站已经启动;“时代商学院”项目已进入规划阶段,目标是将教育培训业务培植成公司第二主业,同时带动教材教辅和相关业务开发,打造教育产业链。
四问
激情的力量有多大
镜头到时代出版公司采访是一个周末。本以为办公大楼里很少见到人,没想到,国际合作部、财务部、投资发展部、办公室、信息办都有人在加班。中午一起吃工作餐,大家聊的也是怎么争取项目,怎么写可行性报告等,对工作的热爱可见一斑。
“人人有激情,时时在状态。”这是时代出版人的理念。
企业的蒸蒸日上,不仅给了员工生活福利保障,也让员工对企业有了归属感和忠诚度。这种依赖感反过来也会变成促进企业更好发展的推动力。
“激情是激发出来的,观念的统一是碰撞出来的,来之不易啊!”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党委书记,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非告诉记者,在公司发展史上,进行过三次大的“洗脑”活动。
第一次“头脑风暴”发生在从2005年底组建安徽出版集团,到2008年底其子公司时代出版上市。如何让文化事业单位的人闯市场,公司上下大会小会地说,连续培训,在碰撞中逐渐统一思想。
上市后公司日子越来越好过,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思想开始抬头并蔓延。2010年,公司又开展了一次“头脑风暴”,倡导“人人为公司做贡献,公司为人人谋福利”,鼓励碰撞出新思想、新观念。
时间指向2012年,信息社会瞬息万变是做长还是做短,是做快还是做稳,公司面临新的战略选择。一场关于思路突破的大讨论在公司展开。在观念碰撞中,“有激情、在状态,想干事、干成事”的理念开始唱响,凝聚成公司“二次创业”的强大动力。
文化企业最大的竞争力在于人才。对人才的追求和培养一直是公司的重要战略。公司专门设立人才基金,对引进人才进行补贴和奖励;在岗职工培训率达100%,还与上海交通大学连续办了三期MBA高级研修班。
王亚非在2012年新年献辞中写到:“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每一位员工,都有奋进的激情,都有愉悦的身心;有成长平台,有奋斗前景;发展环境永远公平,生活保障不断更新。‘有激情,在状态’,凝成一个和谐温暖的大家庭,在这里汇聚不同的情怀,不同的风采,不同的力量。企业因员工而精彩,员工因企业而自豪。企业与每一个成员都为相携相伴的选择无怨无悔。”
好一个相携相伴,这正是企业活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