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卖得贵才卖得好?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9 00:4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据国家海关信息网数据,2011年,我国进口药品较2010年增长了43%,达到了103.47亿美元。”一位医药行业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

  43%,这个数字相对2006年到2011年间年均近34%的增长率又是一个跃升。

  随着医改逐年深入,医保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医药市场不断扩大,其成长潜力被全球医药行业所看好。而2011年百亿美元左右的进口额,似乎与国内巨大的需求并不相称。

  实际上,跨国制药巨头以占领中国市场的方式早已不是依赖进出口贸易,而是通过在华设立独资或合资医药企业、兼并重组国内本土医药企业等手段进行产业整合。

  “制药外企与国有制药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值,已经从1995年的0.38猛增到2010年的2.1。”国家行政学院讲师胡颖廉综合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药学年鉴分析指出。2010年,外资药企在华工业总产值为3171.34亿美元,而当年的进口总额则仅为72亿美元左右。

  这也意味着,到2010年为止,外资药企在华的工业产值已经达到了国有药企的两倍。而在2005年,双方的总产值还基本持平。

  一方面外资药企在华“业绩”突飞猛进,而另一方面外资药又维持高价格——“卖得贵还卖得好”似乎不合常理。

  无疑,“以药补医”机制下医疗机构青睐高价药的“潜规则”,为高价药品的生存推波助澜。“15%顺加作价机制下,同种药品中价格较高的规格能给医院带来更高顺加利润。”胡颖廉说。

  目前,在首先试点取消“以药补医”的县级公立医院,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实行药品“零差率”,并通过集中招标采购的方式压低药品采购价格,以此来实现医药分开。

  “但这种抑制药价的政策思路,在外企和本土企业仍受不同待遇的情况下,将会使本土药企首先受到价格战的冲击而愈显颓势,外资药企则可以继续维持高价位。”前述医药行业人士指出。

  国务院研究室发展司原司长朱幼棣认为,当前的药品招标制度潜在地把企业分成了外企和本土企业,这就使外企不必与众多本土企业竞争,保持高价格。

  外资药维持高价的另一个原因,则是自上世纪90年代延续至今的单独定价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让在国外已经过了专利保护期的原研药仍能在中国市场保持高价格。

  事实上,目前外资药企已经开始占据我国高端医药市场。据胡颖廉研究,当前,外资药企占主流的进口药、“原研药”和新特药占据了大城市和三甲医院60%-65%的市场份额,医疗器械市场中外资产品的份额更是高达80%。

  但必须指出的是,欣弗、毒胶囊等事件对本土药企的公信力伤害巨大,拿出让患者放心的质量,是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以及本土企业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分享更多
字体:

上一篇:阿基诺难题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