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流动性不是万能的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9 00:46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缥缈

  5月12日,中国央行宣布今年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此前一天,4月经济指标发布,显示宏观经济的总体概况,其趋势是短期向下,中期未必乐观。而业界对于本次“降准”的时机,有很多精彩的评论,多数人的意见认为其对于市场当前的流动性紧张,有相当正面的影响。

  但是,我个人的意见,始终顽固地认为,本次央行“降准”,对于市场,短线肯定有些影响,而且是正面的,但是影响相当有限、相当微小。

  首先,从时间方面分析,很明显,央行把本轮“降准”的时间点选择在全球工业产业增长趋弱(新下降周期的中途)时,时机稍显滞后。由此,“降准”对于市场的“打气作用”,对于提升市场信心已经失去。

  其次,“降准”对于国际市场的影响,远远大于对于内地市场的影响——内地市场需要政府的财政政策先行,佐以货币政策以及股市政策,方能收到效果。

  政府手中如果掌控过多的货币资源,并不利于体制改革,以及结构调整;只有进行价格调控,才能大大地改变市场预期,才是真正的实际政策导向,才能改革“货币财政化”的政策面的“技术结构”,才能避免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

  其三,资本以及货币的流动性不是万能的。

  我们每一个个体,在社会生活与社会交往中,也在创造“流动性(钱)”。就算我们口头承诺请朋友们吃顿饭,也等同于发行了货币,从理论上说,要创造货币,需要“贷入方”与“贷出方”的两个方面共同完成。譬如给朋友打个电话,要有拨出方,也要有拨入方。

  流动性从根子上说,是市场经济活动之中,自我创造出来的。央行只不过是市场流动性(货币)信号汇集地(相当于电话局和交换机),而非流动性的制造者。流动性的真正的创造者,只能来自于人类社会的生产与消费活动。

  政府可以理解为就是一个经常“占线”的“人”——当政府不亲自掌控印钞权,并且也不向央行透支的时候(比如说财政赤字),政府无非就是一个普通的借款人,而非发钞人。其对流动性的影响也仅限于此。

  以目前而言,我国的货币当局,有必要加速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以此来帮助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帮了企业,就是帮了自己。尽量避免频繁地动用数量调控,以防“经济空转”,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而且有可能错过了拯救基础经济、恢复市场信心的最佳时点。

  而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市场的震荡加剧,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如果流动性是万能的,那么,持续发酵的欧债危机,以及由此引发一连串的政治危机与信用危机,也就不会发生了。

  也许如同1998年那样的地区性质的经济“台风”,正在欧洲大陆的纵深地带加速“生成”——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当做好“避风”的准备,并且把船“驰回”一个相对安全的“港湾”。

  作者为财经评论人士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