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成本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3 04:30 来源: 深圳商报□ 胡 蓉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做好事被嘲笑或被怀疑动机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极大地增加了行善者的心理成本,也让不少人担心:当今社会是否缺乏做好人好事的环境?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对780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1%的人坦言现在社会做好人好事的环境差,其中39.1%的人认为非常差。 调查中,77.9%受访者痛感在当下社会做好人的成本高。
做好人的成本究竟高在哪?
贾志勇:“八成受访者痛感社会上做好人的成本高”,照见的其实是一种生存焦虑。试想,当住房、教育、医疗、燃油、食品等物价一路高企,生存成本普遍抬高时,任何领域的成本都会随之抬高。比如跌倒老人不敢扶现象,绕不开高额医疗费用的因素,老人及其家庭担不起,扶老人的当事人也同样担不起。这谁都担不起的医疗费用,才是引起诉讼和人们不敢做好事的根源。
反过来,公众高成本的生存状况,也是激化基层民事、民间矛盾的祸根。生存成本高,大多数普通人拥有的可支配资源就相对稀少;资源越稀少,越让人加倍重视自我保护。这直接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稍有摩擦,哪怕是不起眼的小事件,也会引发不该发生的纠纷甚至灾难。所以,降低做好人的成本,关键在于社会切实改善民生,有效提高人们的幸福生活指数。这是减少社会诉讼,去除人们后顾之忧的关键。
“好人难做”实与社会转型有关
陈一舟:“好人难做”不是一个道德命题,而是折射出了愈演愈烈的社会信任危机。不过,这终归是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短暂阵痛和必要的成长代价,不必过度渲染。“当我们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或陌生人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扑灭我们的火灾,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这是美国法学家弗里德曼口中的陌生人社会。在渐行渐近的陌生人社会中,我们都保持了几分“警惕”,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并非是人心的冷漠,而是自我保护的本能。
因此,解读“好人难做”的社会阵痛,真正需要反思的其实并不是道德的退化。陌生人社会里,除了法律的监控之外,需要公民契约理性来维持与他人和社会的交往,但我们的契约精神都还远远未准备好;另一方面,贫富差距加大、公共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公共福利水平与公共需求还有较大距离,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也是催生社会阵痛的重要因素。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大步踏入陌生人社会,相应的社会诚信体系、确保陌生人社会良性运行的更高层级的社会管理与保障体系,也应该与之“同步更新”了。
“热点”栏目征稿:欢迎就广受社会关注的话题发表意见,文章务求观点新颖、短小精悍。如对本版评论观点有不同意见或补充意见,也欢迎投稿商榷与争鸣。如被刊用,将付稿酬。
投稿邮箱:sby@sz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