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模式:钢企寒冬中海外战略破题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5 19:54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CUBN 记者 刘末 综合报道
2.43%、2.57%、2.55%,这是近三年来我国钢铁企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我国的钢铁行业持续微利运行,“寒冬”已经成为钢企不得不面临的现实。
然而,面对国际铁矿石市场遭遇海外产业巨头垄断的尴尬,武汉钢铁集团近年大举进军海外,自创“武钢模式”,实现了在寒冬期的逆势飞扬。
钢铁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净利润为负10.34亿元,景气指数也显示钢铁行业一季度全面下行进入低谷期。对此,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钢铁行业一季度出现全行业亏损原因在于铁矿石价格问题没有解决,他认为钢铁行业当前进入了“微利时代”,这几乎是一种必然。
钢铁行业属于基础原材料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的情况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目前数据显示,钢铁行业全行业处于亏损状况,销售利润率几乎为零。
多位业内人士都曾表示,导致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和集中度太低,导致我国钢铁行业在国际钢铁市场上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铁矿石价格方面没有了话语权。
武钢总经理邓崎琳指出,当前钢铁行业的确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导致销售利润很低,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钢铁企业竞争太激烈,另一方面原因就是钢铁行业一直以来对投资的依赖。而经济增长对投资有依赖,投资对钢铁需求有依赖,所以形成这样一个惯性。他表示,一旦遇到国家调控,尤其是对高耗能行业等重工业的调控,钢铁需求快速增长的势头就会得到遏制,而此前钢铁业产能扩充比较快的惯性在这样的调控作用下就凸显出了矛盾。
走出国门 打破垄断
武钢集团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通过铁矿石采购的“武钢模式”,集团2011年降低铁矿石采购成本约9亿元。过去由于采取年度谈判,统一定价,长期协议的采购方式,武钢和其它钢厂一样受制于国际矿业巨头的垄断,铁矿石价格一直高企不下,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武钢开始着力培育自己的采购模式。2009年,武钢与委内瑞拉矿业集团公司成功达成长期采购合同和五方协议。该协议是首个明确以中国价执行的合同,冲破了国际三大矿石巨头的包围。
2011年以来,武钢判断铁矿石市场将持续波动,在矿石供应保障上实行长协矿和现货采购相结合;对长协矿采取定量不定价策略,与供应商实行一对一谈判;以高性价比矿石替代高价进口矿,形成了矿石采购“武钢模式”。
据负责矿石采购的国贸总公司原料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三、四月份,武钢抓住市场低点,错峰采购市场粉矿近30万吨,直接降低成本860万元。在高品位矿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武钢采购了191万吨低价超级火箭粉和特殊火箭粉,降低成本近2亿元。
通过近年来的海外战略,武钢先后投资开发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利比里亚、马达加斯加等国铁矿石资源项目,目前已锁定矿石资源400亿吨,成为全球钢铁制造商中最大铁矿石资源拥有者之一。
规避风险 掘金海外
面对铁矿石一轮轮价格疯涨,邓崎琳认为,铁矿石价格既脱离了商品本身的价值,又不是需求的真实反映,而是垄断的结果。武钢作为中国的大型钢企,无论是对于自身还是行业发展,乃至国家经济战略需求,都必须解决高价铁矿石这一瓶颈制约。武钢必须坚定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境外资源的投资开发,掌控一定规模的海外权益矿,才能逐渐减少对国际市场铁矿石的过度依赖,才能掌握企业生存发展的主动权。
从2005年以来,武钢已经在9个国家和地区相继设立了子公司的办事处,形成了覆盖全球五大洲的海外布局网络。
在北美洲,武钢与加拿大CLM公司签订协议,购买该上市公司股份并获得bloom lake项目的权益。同时,全力推进加拿大ADI项目和世纪公司项目。这两个项目的资源潜力,是武钢十分倚重的未来海外原料基地,2011年,完成了ADI项目和世纪公司上市公司股权交割和项目合作协议的签署,成为这两个上市公司和项目公司的重要股东;在非洲,武钢获得了利比里亚邦矿60%的股份及为期25年的开发权;在南美洲,武钢出资认购巴西EBX集团控股的MMX公司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获得该公司长期的铁矿产品权益;在澳洲,武钢与CXM公司完成了股权交割和项目合作,成为CXM公司第二大股东,以60%的股比控股项目公司,主导5个优质铁矿区的开发。
现在,武钢已成为全球钢铁制造商中最大的铁矿石资源拥有厂家之一,极大地增强了资源保障能力,可有效打破矿石巨头垄断,维护国家利益,同时也显著提升武钢的国际影响力。
2011年武钢集团逆势上扬,销售收入、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14.3%、17.4%,在行业寒冬中犹如一束红梅傲然开放。在钢铁行业“微利时代”的一片雾霾中,武钢集团布局海外,抢占原料市场的“武钢模式”,值得业内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