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创业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6 01:54 来源: 中国经营报齐洁
上世纪60年代,王中军出生于军队大院,1976年初中未毕业的他就应征入伍,直到五年后复员,进入国家物资总局。比王中军小10岁的弟弟王中磊一直把王中军当成偶像。哥哥开始当兵时,王中磊还没上学;哥哥复员回来,王中磊还在读书。虽然沟通不多,王中磊从小就非常关注哥哥的一举一动,“小时候,他就特别有想法,而且敢想敢干。”
1985年,喜欢美术的王中军选择从物资总局辞职。经历了在国内画小人书,在美国送外卖为生的艰辛日子后,1994年,王中军怀揣10万美元回国创业,与弟弟王中磊创立“华谊广告公司”。 10万美元既要支付办公室租金、水电,还要支付近30号人员的工资,尽管当时公司面临寻找生意机会和资本的困难,王中军还是坚信自己的机会就在不远处。
终于,机会出现了,王中军发现了一单大生意。1994年中国银行正在向外界招标制作银行的全国统一标识。王中军立马行动,他先做了一个市场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撰写出可行性报告,然后根据市场的制作材料和工艺方法确定制作成本,最后找到一个厂家负责制作。完成了这几步之后,王中军开始到中国银行游说,最后拿下总价4.5亿元人民币的订单。
1998年,王氏兄弟尝试着制作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英达导演的《心理诊所》。让兄弟俩意外的是,这个不到500万元投资的电视剧,却赚得盆满钵满。他们思考之后,得出两点原因:一是在那个年代电视剧市场严重供少于求;二是王中军采取了特殊的营销方式:把《心理诊所》卖给电视台,向电视台买断了广告时间段,他借助自己广告公司的优势让这些广告时间变成了现金。这种以资金换广告时段,最后卖广告来回收影视剧成本的模式帮助了华谊兄弟最初在影视剧制作上的起步。兄弟俩借助广告推广优势,逐渐在电视剧制作单位中脱颖而出。
但是电视剧的制作没有让他们满足,兄弟俩开始通过投资冯小刚、姜文的电影进入电影行业,比如:与冯小刚签约一年为其付60万人民币。而华谊也以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手机》《大腕》《天下无贼》《非诚勿扰》等影片广受好评,名利双收。
随着电影的成功,华谊逐步全面进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随后又通过几次大的资本战略协作,转身变成了中国最大的民营娱乐集团之一。
在华谊兄弟的管理模式中,年长的哥哥扮演着决策者的角色,而弟弟则兢兢业业地担负起执行者的重任。接触过两兄弟的人都认为,两人性格非常互补,哥哥王中军严谨大气更具战略眼光,善于把控宏观大局。恰恰是这位大哥级的人物,引领了华谊从广告公司转变为一家影视娱乐公司,现在又逐渐成为一个全线布局的娱乐帝国。弟弟王中磊则更具亲和力、善于管理和执行。对于两兄弟联手配搭的优良表现,王中军笑着归结为,“这是运气问题。”但在大胆扩张、勇闯国际市场之后,两人都在思考如何在精细化运营中实现华谊的再次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