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能源成本创新低 原料仍是瓶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6 01:54 来源: 中国经营报李艳洁
在长期被忽略之后,生物质燃料能或许找到了自己的一条新出路。
行业人士表示,通过技术创新,如今在终端市场,生物燃气与天然气的技术成本已经有了竞争力。如果再加上政策支持,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将会有较大的盈利空间。
虽然已有一些政策支持,但国家政策层面上对生物燃气的支持显然没有对光伏太阳能、风能、垃圾发电等力度大,这在业内人士看来也是束缚行业发展的一个因素。
成本可与天然气竞争
对于可再生能源,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即是技术突破难,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造成企业盈利困难。徐州燃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位副总对记者表示,对于从事生物质能源的企业来说,至少有80%以上都是靠财政补贴。
但是这个局面在未来几年也许会有所改变。浙江工业大学教授计建炳目前在“生物质燃料生产技术多元化及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表示,他带领的课题组利用餐厨废弃物生产的生物柴油和车用燃气,单位价格已低于天然气。
无独有偶,在4月份的第六届新能源论坛上,河南利华燃气的一位副总亦对记者表示,该公司开发并且拥有专利达到车用标准的生物燃气,在终端市场上,成本已经可与天然气一拼高下。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教授程序表示,自己的课题组在广西南宁做的从工业废水中提出甲烷的项目,生产的生物燃气售价是3元/立方米,低于当地天然气4.6元/立方米的价格。
合力清源市场总监刘鹏也表示,现在国内很多技术都比较成熟了,合力清源自己生产的生物燃气在北京郊区延庆,售价3.5元/立方米,这个价格与当地天然气的价格差不多,“能够保本,且略有盈余”。
由于整个行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国内仍缺乏对该市场的权威统计数据。此外,尽管在研发技术上已经出现了突破,但“生物质能源仍处于发展阶段,消费者对这一新能源需要有一个接受过程”。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说。
受访的几位专家和行业人士都表示,如今困扰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最大问题,仍然是原料收集。此外,生物质能源的产业链尚未建立完全,而行业发展是个系统化工作。
原料收集仍是瓶颈
“生物质能源产业最大的问题是原料收集问题。”刘鹏说。技术的发展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如果收集不到原料,那么技术应用和产业规模化都是空谈。
吉林辉南宏日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一位总经理助理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用来制备沼气的原料之一——秸秆,体积大、能量密度低,与含有相同能量的煤炭相比,体积相差20倍,这给生物质仓储回收带来了很大问题。另一方面,欧洲几个农场主的秸秆就可满足一个沼气电厂的需求,但是在中国要收集到同等规模的秸秆,一个企业就要面对上千家农户,这使国内企业交易和回收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企业的尝试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合力清源是依靠德清源——鸡蛋生产商的养殖场产生的鸡粪和自己与农民合作种植玉米产生的秸秆来保证沼气原料的。“我们是根据自己的原料来设计产能,产生沼气用来发电,并入华北电网。现在能保证24小时发电,一年发电1400万度。”
有些企业选择了秸秆经纪人——通过经纪人收集一定规模数量农户的秸秆,以减少自己的交易成本。这种方式可以让农民先对秸秆粗加工,比如打包、压缩体积,中间人能获得利润,制备沼气的工厂也能得到原料的保障,可说是三方受益。有些则是与地方政府合作,从垃圾、废水中提取沼气,制造生物燃气或是发电,那么就需要地方政府在原料保证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生物质能的储量很大,秸秆、树枝树叶、垃圾、药渣等等,看似到处都是,但是难以收集。如果没有好的模式和配套政策,企业进入这个行业后只会越走越艰难。”刘鹏表示。
潜力巨大
“根据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使用要从2010年的10%到2020年有望达到15%。这对生物能源是个利好。”吉林辉南宏日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能源已经到了影响经济发展的时候了”,孙国宏认为,发展生物能源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
根据吉林辉南宏日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汇总的数据,目前,国际上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数量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在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占77%,水能占15%,核电占8%。
在程序看来,中国发展沼气具备很多优势条件,“每年几十亿吨的家畜粪便,现在都没好好利用。一个500万人口的城市产生的生活污水,每天可生产10到15万立方米。”据程序估算,全国的养殖场、工业废水和城市废水,每年可生产800多亿立方米的生物燃气,再加上秸秆和垃圾填埋可达1500亿立方米,这比中国2009年消耗的天然气数量还多。
“我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发展迅速,在生物质发电、沼气建设、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生物柴油是发展较快的,但受原料、销售等因素影响生产规模受到遏制。制备生物燃气等仍处在‘小打小闹’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介绍。
农业部每年拨款10亿元用于补贴农村沼气建设,每建一个沼气池,补贴几百或是上千元。“即使是在绿色能源示范县,沼气也仍然被认为是农村能源。”程序告诉记者,然而,在欧盟国家,比如德国,已经有世界上最大的应用沼气的天然气生产工厂,慕尼黑的农民甚至自己开设沼气发电厂。欧盟的很多沼气厂生产的天然气是高品位的,可以并入天然气管网。
“我国沼气技术设备水平比欧洲国家落后20年。”程序认为,由于政策上对沼气不够重视,所以很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还不愿意进入这个领域,这制约了中国沼气技术的进步。
“欧盟国家每年天然气的潜力是1500亿立方米。中国每年可以拥有3000亿立方米的资源。如果我们在一定区域内集中100家,年产10亿立方米,那么燃气并网在技术上也不是问题。”
“毕竟,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可以以液态形态代替车用燃油,风能太阳能却不能。”程序告诉记者,沼气发电,在转换过程中会损耗40%的电能,但若是加工成生物燃气,利用率则是100%。
“必须有实力、能协调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来做,从原料收集到最后卖能源,都能打通才行。”刘鹏认为,大型企业,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中粮,这些已经加入这个行业的企业未来的发展可说占据了优势。同时,这些大企业也容易争取到国家优惠政策和补贴。
小企业只做一个环节会很艰难,尤其是在原料收集上有困难、又想通过生产能源赚钱的会比较艰难。“但是可以通过卖技术和设备,在产业链中占有一席之地。”刘鹏表示,若是等到整个产业链完善后,燃气并入管网可以方便实现之时,小企业也会有自己的机会。
此外,孙国宏认为,目前政府实施的是项目补贴,即建一个项目补贴多少钱,“这是一锤子买卖。如果项目运营起来没有经济性,也是白搭。应该像补贴垃圾发电那样,一个立方米的生物燃气,给予补贴多少钱。”孙国宏认为这才是可持续的模式。“如果有政策支持和补贴,可以鼓励大企业进来,这会更有利于技术的应用和市场的发展。”刘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