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浙江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纪实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8 18:03 来源: 中国财经报

  见证美丽乡村

  ——

  □ 本报记者 罗荀

   通 讯 员 张根兴 邱顺利

  没有漂浮的油污和乱飞的蚊蝇,取而代之的是种有美人蕉的浮岛。塘与塘有沟渠联结,死水变成了活水,清洁干净。不但池塘装上了“活水系统”,就连生活垃圾都能变废为宝,经过特殊处理成为生草养树的有机肥。这里是浙江省桐庐县阳山畈村,一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后今人耳目一新的美丽乡村。

  浙江省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3年起已连续实施了两轮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主题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10年,作为首批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8个示范省份之一,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与浙江省政府签订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协议》。两年多来,浙江省按照“一次规划、三年实施”的原则和“区域一体、集中连片”的要求,以钱塘江、太湖流域和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为重点,选取工作基础较好、地方政府重视、有资金配套能力的地区作为示范区域,细化研究示范区域整治村庄、治理任务、预期成效和保障措施等,科学编制整治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地选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污染治理模式,建立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维护机制,实现“整治一片、改变一片、巩固一片”的目标,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

  截至目前,浙江省共落实整治资金21.0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7.5亿元,地方各级财政配套11.43亿元,镇村自筹2.14亿元),共支持1600个村开展连片整治,直接受益人口超过250万人。已建成50户以上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922套,配套管网3440公里,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1.9万余套,垃圾转运站434座,畜禽养殖污染集中处理设施62处,有力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和治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村容村貌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配置和规模效应的显现。在浙江省连片整治试点农村,除了传统的垃圾处理、道路硬化等美化村容村貌的方式,高科技的身影也不时闪现,日韩先进技术、太阳能污水处理系统已经为村民们所熟知。

  区域一体 打造清洁桐庐

  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民的住房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居住环境依然差强人意。

  可在桐庐县的阳山畈村,情况则不尽相同。“我们这儿的污水处理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垃圾收集也从无害化转向资源化分类处理。”桐庐县环保局局长汪文清自豪地说。她指着安装着污水处理设施的一个十米见方的小花园,又指了指园后的十几幢崭新的民居,“这十几户人家的生活污水,全都接进了这个系统。”附近农家里所有生活污水先排放到窨井,经节水池、无动力厌氧池、三格人工湿地、沉砂池,主要污染指标去除率可以达到60%以上,最后出水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小花园里栽种的亲水性植物通过根系吸附净化污水,更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样的风景在环溪村亦是如此。村民周大爷告诉记者,“我们家开农家乐,以前污水都流到村里的小河沟,大家觉得臭,但没办法。现在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了,大家都特别满意。”

  桐庐县的成功秘诀用因地制宜来形容最恰如其分。汪文清对记者说,桐庐县在农村生活污水连片治理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地选择污水处理模式,以达到“布局灵活、施工简单、管理方便、出水水质有保障”的效果。农家乐的餐饮污水中杂质和浮油较多,为此,就增设了“格栅—隔油”预处理装置。对养殖户较多的农村,要求按标准施工图纸增设预处理池后纳入村级污水管网,增强了污水处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记者注意到,阳山畈和环溪村的每个污水处理设施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和特定编号,在工程点位牌上还清楚地写着工程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姓名及电话号码。汪文清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为了便于日常管理,局里对污水处理工程定期会进行检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长效运行补助挂钩。同时还创建了农村生活污水数字化管理平台、移动导航巡查和快速监测反馈系统,一旦出现故障便可及时发现。

  然而,这样的设施从前期投资到后期维护自然少不了开销,这个小村庄能负担得起么?村书记包洪弟笑着告诉记者,建一幢房子的价钱能造3个小花园,现在还有县里的专项拨款,村里基本没负担。

  桐庐县财政局副局长毕文浩向记者介绍说,自2009年起,桐庐县财政局多方筹措资金,计划用4年时间实现对全县183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截至2012年1月底,已完成144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和农家乐污水治理工程1700余个,完成工程投资额2亿多元。

  “对于设施建设,我们还有明确的奖补标准,根据行政村实际纳管人口,结合工程建设、管网铺设、窨井数量等实际投入,按600—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宁可县里负担重一点,也不让村里有压力,这样村民们才有更大的积极性去做连片整治这件事。”毕文浩在采访中说。

  桐庐县农村生活污水连片整治,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山区、丘陵、平原农村环境治理的新路,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整治探索出了新模式。

  示范引领 建设生态安吉

  在安吉灵峰山脚下,有一个1500余人的小村落。这就是中国美丽乡村精品村——递铺镇横山坞村。

  农村环境整治使横山坞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泥路、破房、满地垃圾的面貌如今都成了工程牌上的对比图,前来学习参观的考察团应接不暇。

  横山坞村村书记郑云法告诉记者,“原来在村里,大家都在门前挖一条简易沟,污水顺沟流淌,遇到晴天,散发阵阵臭气。卫生设施改造一直是我们村的头等大事。农村连片整治实施后,全村400户农户90%以上都进行了卫生设施改造,卫生间独立分开,配备抽水马桶和洗脸盆。污水全部流入三格式化粪池,逐层过滤,最后渗出水用于庭院绿化灌溉。”

  安吉县环保局生态科沈琴琴对记者说,以前在横山坞村,总能看见角角落落堆放着垃圾。自从开展了垃圾分类工程,鼓励村民进行初次垃圾分类,分为食品垃圾和其他垃圾,食品垃圾由村里集中收集,投入堆肥池进行发酵,用于田间施肥,其他垃圾送到垃圾中转站,彻底改变了村内脏乱差的现象。

  她还告诉记者,安吉县自2010年正式启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新建、扩建了一大批农村污水处理、垃圾收集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现已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品牌和载体,并被列为中国美丽乡村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县。目前,首批启动的37个行政村已通过省、市验收;2011年启动的11个村也正在紧张的施工中。

  在横山坞村,沿着体育场一直走,便可看到三个形态相似的小花园。项目工程人员向记者介绍说,这些都是污水处理设施,虽然看上去差别不大,但却运用了三种完全不同的技术,这也是环保技术在一个村内交叉使用的首次试验。通过一年多努力,安吉县已累计新建和扩建修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300余座,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行政村覆盖面达100%,新增受益人口8万多人。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效,安吉县环保局生态科的工作人员将其归结为严把三道关:方案编制关,编制实施安吉县农村连片整治项目规划和技术标准,37个整治村逐村编制实施方案,每村设计施工图纸,乡镇督查施工建设;招投标关,新建项目乡镇必须进行招投标程序,严格依法组织招投标活动并实施监督;工程质量关,有规划、有重点的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技术,建立村工程监理小组,负责项目推进、督查与验收。

  在资金使用上,安吉县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安吉县财政局副局长朱永恒介绍说,整治行动启动以来,安吉县成立了县、乡镇、村三级领导小组,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确保任务分解到人,责任明确到岗。中央专项资金由各项目村按工程进度到县报账,确保专项核算、专款专用。在完成方案审查、技术选型,签订施工合同后才可拨付30%的启动资金,达到工程量70%后再拨付40%资金,余款则在通过县级验收后拨付。

  为落实中央与地方1∶1.5的资金配比要求,该县财政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与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2011年核定投入资金1825万元以上,其中中央专项资金73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095万元。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该县还把资金使用情况纳入生态县建设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每月实施考核督查,年终开展绩效评比,县财政每年安排800万元—1000万元资金用于长效管理奖励。

  在浙江,像阳山畈、横山坞这样的美丽乡村还有许多,随着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中国美丽乡村”的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